猜你喜欢的书
看山阁集闲笔
笔记。清黄图珌著。十六卷。共分人品、文学、仕宦、技艺、制作、清玩、芳香、游戏八部。文学部又分文章、诗赋、词曲、诗书、法书、图画六章。《词曲》章是有关曲学的理论著作。分为词采、词旨、词音、词气、词情、词调、曲调宜高、有情有景、词宜化俗、赠字、犯调、曲有合情、南北宜别、情不断等十四条。此所谓“气”,实指作品的内在精神,作品艺术魅力之源;它又“得之于造物”,“出之于鲜花活卉”,即源于自然,取自活生生的现实人间。“词情”条强调“情景相生”。“词宜化俗”主张对口头语言的撷取、提炼和加工,需达到化俗为雅的效果。《看山阁集闲笔》只有清乾隆十年刻《看山阁集》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只摘录《词曲》一章独立成书,径题《看山阁闲笔》。
读书说
四卷。清胡承诺(1607—1681)撰。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 (今属湖北省)人。是书系其读书杂论,内容庞杂,共九十八条。清王履谦作序称此书论理精赅,叙事准确,引证史籍丰富,考据经义详尽,且每叙一事立一题,层次分明,意义精深,对上足以供朝廷君相治国安邦,对下足以供百姓学士修身善行。版本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余草堂刊《湖北丛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灵宝归空诀
灵宝归空诀,题「原阳子赵宜真编述」。赵宜真乃元末明初道士,净明道嗣师。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书中有七言绝句诗十四首,每诗后附以短注,言「归空之法」。按「归空」之义,指人死后当归于虚空。归空之法,教人于临死之际把定玄关,识破幻缘,抛却尘俗欲念业习,以免沦入诸趣。此法盖源于佛教密宗,或以为达摩禅师之作。
隋唐野史
隋炀帝姓杨名广,小字阿摩,弘农华阴人也。汉太尉杨震之裔,文帝坚之子。为人资辨敏捷,贪虐荒氵㸒。初封晋王之时,贪心不足,欲夺其兄杨勇太子之位。无计可施,乃谋于安州总管宇文述曰:“吾兄懦弱,素无令德。父皇立为家嗣,有失人望,不足以承大统。吾观满朝将相,皆非统驭之才;细推英雄,惟有公耳。”宇文述惊曰:“殿下何出此言耶?某有甚德,奖誉太过。”广曰:“吾有一事,特来告汝,勿得漏泄。”宇文述曰:“愿闻其详。”广曰:“公抱勇敢之资,当国家之重任,吾欲夺兄权位,未有良策,盍与我图之?”述慨然许曰:“殿下欲谋东宫,何难之有。必须得一人相为辅翊,此事即成耳。”广曰:“遍观文武,皆土木之人,无可与谋者,愿指教之。”述曰:“吾见仆射杨素,帝之近侍宠臣也。此人见利忘义,多将金帛,以结其心,使于帝前日夜用意,事必谐矣。”
冠导阿毗达磨俱舍论
简称《冠导俱舍论》,三十卷,佐伯旭雅(Kyokuga Saeki)1869年在日本出版,曾经风靡日本。所谓“冠导”,特色就在天头上的字和夹注小字,大字就是《俱舍论》本身。《冠导俱舍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光记》《宝疏》。收于大藏经补编 第06册
指月录
全称《水月斋指月录》,三十二卷。明代瞿汝稷集。《指月录》一书,录述从过去七佛到宋大慧宗杲的禅宗传承法系650人的言行传略。卷一、二、三述过去七佛,应化圣贤,西天祖师;卷四述东土祖师,从菩提达磨到六祖慧能; 卷五至三十述慧能以下第一世至第十六世;卷三十一、三十二为径山大慧宗杲禅师语录。所谓“指月”,是以 “指”譬喻佛教; 以 “月”比喻佛法。禅宗以“一丝不挂”为“上乘”,“万虑皆空”为“至德”。主张不立文字,不下注脚,以佛性为最高真理。但为使禅宗便于信众接受,故以外相实物如“指月”,赢得信众对佛性的真正理解。此录至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以后,隆杲禅师以下无录止。对了解禅宗传承法系及禅门高僧事迹有一定史料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壬寅刊本,约崇祯年间真寂学人成淇重刊本、清乾隆八年刊本和清同治年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