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入林

作者:海明威
过河入林

这是海明威于1949年去意大利旅行和打猎回国之后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坎特威尔上校躲在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全书描写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主人公在战后不久去意大利的福萨尔塔重访他当年作战负伤的地点,去威尼斯游玩,与朋友们一起打野鸭子,并着重描写了他与美丽的意大利姑娘蕾纳塔之间毫无功利目的纯真爱情,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人类前途的关心,以及对人生的价值、爱情与死亡的思考。本书书名取自美国内战时期南军将领托马斯·杰克逊临死前所说的话,表现了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也名括他本人--视死如归的坚强性格。

猜你喜欢的书

梦游者三部曲

梦游者三部曲

《梦游者三部曲》(Die Schlafwandler: Eine Romantrilogie),又译作《梦游人》,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赫尔曼·布洛赫(1886-1951)于1931年出版的首部重要作品,受到米兰·昆德拉和卡洛斯·富恩特斯的高度推崇。小说以三个时代的故事表现1888-1918年间的时代变迁。从价值奔溃历史观的角度,艺术地再现了西方传统文化的死亡过程。第一部设定时间是1888年前后,叙述普鲁士贵族和军官约阿希姆·冯·帕瑟诺从对波希米亚妓女鲁泽娜的追求和浪漫关系那里得到心理和生理的满足,但在犹豫和怀疑之后,走向了理性,和门当户对的伊丽莎白建立了无爱的婚姻。第二部是1903年,一位容易感情用事的藏书家和理想主义者奥古斯特·艾施放弃前途远大的工作和朋友们,当了马戏团的经理。在旧价值崩溃的影响下,他打算进行暴力活动,去谋杀银行家,但未成功,之后在一个小镇居住。第三部设定在一战即将结束之时,威廉·胡桂瑙,一个自称保持价值中立的青年,他杀死了艾施,强奸了他的妻子,合法的离开小镇,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人。

殊域周咨录

殊域周咨录

地理杂志。明严从简撰。二十四卷。从简,嘉禾(今福建建阳)人。官行人司行人、刑科右给事。为备官员巡边或出使查阅,于万历二年(1574)撰成此书。三十余万字。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门、含朝鲜、日本、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逻、满刺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苏门答刺、锡兰、苏禄、佛郎机、以及吐蕃、哈密、于阗、鞑靼、兀良哈、女真等三十八个域外国家、地区和国内民族、卫所。分述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疆域分界、山川形胜、交通道里、运输工具、动物、植物、矿物等物产、商业贸易、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和中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等,记海上交通尤详,所载域外史事,多夹杂神话传说。但所载各国出产、工农业、城市建筑、土质、气温、各民族风俗习惯颇富史料价值。对研究明代域外地理、交通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部落分布、与明王朝的关系等有重要意义。有人评其书多采其时世人难见之书,而内容“多今时事而略于古”。有万历间刻本,清末铅印本,民国九年(1920)故宫博物院铅印本。

太上洞神行道授度仪

太上洞神行道授度仪

太上洞神行道授度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无上秘要》卷三八已引述本篇。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内容为三皇仪。书中辑录五种仪法,即宿启法、洞神行道仪、三皇醮祭仪、授度仪、朝礼仪。据卷末题记称:「洞神三皇之法。通灵使鬼,役召万神,安国宁家,匡济兆民,学士修行,可以升仙度世。但先师以来经不备足,至于授度亦多缺略。今依经撰录符图玉文,登坛授度,以为身宝」。据此可知此书所载科仪,是作者依据《洞神三皇经箓》撰集而成。《无上秘要》卷四九引《三皇斋立成仪》,当即此书。

趼廛剩墨

趼廛剩墨

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17则。最初发表于《月月小说》第一年第七号(1907年4月)、第九号(1907年10月)、第十一号(1907年12月)和第十二号(1908年1月),后被收入《趼人十三种》。内容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记述了一些奇闻轶事,如《诈贿被侮》、《盗被骗》。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清诗别裁集

清诗别裁集

原名《国朝诗别裁集》。诗歌总集。清沈德潜编。原三十六卷,后经删定为三十二卷。清沈德潜选编。沈德潜自谓此书选诗本着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标准,唯祈合乎温柔敦厚之旨,所选诗作,俱近唐贤,不录徒辨浮华或直露叫号之作。此书的编选开始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完成于乾隆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初刻,二十五年重新修订,二十六年修订本刻成。共三十六卷,入选诗人九百九十六人,诗作三千九百五十二首。同年十二月,因书中选入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戴名世等人诗作,触怒乾隆皇帝弘历,命发给南书房重新修订,删去钱谦益等人作品,成三十二卷。书前有序和凡例,要举编选范围和宗旨。诗人名下缀以小传,诗后兼附简短评语,时有灼见。《清诗别裁集》搜辑广泛,选择精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建国后一个多世纪诗坛风貌。其中一些诗作反映了明末清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特别是某些诗人的专集已散亡,颇赖此书得窥一斑,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学史资料。《清诗别裁集》,以乾隆二十五年三十六卷本最为完备,1975年中华书局据之影印流行于世。

感天动地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

简名《窦娥冤》。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楚州寒儒窦天章上京应举,为抵债,将七岁女儿端云送往蔡婆做童养媳。端云后改名窦娥,十七成婚,不久夫死,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因向赛卢医索债被骗至荒郊将被勒死,遇张驴儿父子撞见救下。张驴儿询知蔡婆儿媳亦寡,遂以绳索威逼蔡婆招赘其父子上门,婆无奈领至家,为窦娥坚拒。张要挟赛卢医卖给毒药,投毒于汤内,欲害死蔡婆以胁窦娥就范,不料汤被张父误食,而窦娥仍守贞不从。张遂诬告窦娥“毒死公公”。昏官楚州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流血昏死仍不招。官又欲加刑于蔡婆,窦娥为救婆乃屈招,被判死刑。刑前她向天地鬼神申诉冤枉,并发血溅白绫、六月降雪、三年大旱三桩誓愿以明己冤。果然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以肃政廉访使至楚州刷卷,窦娥鬼魂泣诉,冤案方得昭雪。天章依法判张驴儿凌迟处死,赛卢医流配充军,桃杌并吏典各杖一百,永不叙用。剧中仅“三桩誓愿”故事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及《搜神记》中“东海孝妇”周青故事,余皆取材于元代现实。据《元史·百官志》,至元二十八年(1291)始改“提刑按察使”为“肃政廉访使”,故剧当作于至元末至大德初(1297年前后),是当时强梁横行、官府昏愦、草菅人命的真实写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称此剧“列之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1935年流传欧洲,先有法译本,后又有日、英、德等外文译本。明传奇《金锁记》及近世京剧、地方戏中《六月雪》、《羊肚汤》、《斩窦娥》等,均据此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