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

作者:纪伯伦
先知

《先知》是黎巴嫩现代著名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纪伯伦的哲理散文诗,被认为是他的顶峰之作。作品表达了他诲人从善、改良社会的道德和理想,塑造了一个对社会和人生有深刻见解,叫做亚墨斯达法的智者形象。他即将离开生活了12年的阿法利斯城,临行前,送别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叫做爱尔美差的女子对他说:“上帝的先知,至高的探求者……在你离别之前,我们要请你对我们讲说真理。我们要把这真理传给我们的孩子,他们也传给他们的孩子,如此绵绵不绝。”于是智者就爱与美、生与死、理智与热情、宗教与善恶等问题的真谛向听众发表了寓意深刻的宣谕。《论爱》中说:“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把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在《论谈话》中,智者说道:“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也有些人的心里隐存着真理,他们却不用言语诉说。在这些人的胸怀中,心灵是居住在有韵调的寂静里。”作品除去这些对人生、处世的见解,还有许多对统治者和束缚人精神的宗教的揭露和充满哲理的讽刺,当权者“喜欢立法,却也更喜欢犯法”;宗教的欺骗性在于“假如你要认识上帝,就不要做一个解谜的人”。这部发表于1923年蕴藉深沉、充满哲理的作品,具有阿拉伯文学特色和东方色彩,加之

猜你喜欢的书

洄溪医案

洄溪医案

医案。清徐大椿(1693—1771)撰。一卷。大椿有《医学源流论》已著录。本书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载内科医案三十二条、妇科医案四条、外科医案十二条。案中详述病史、病因、病证以及治疗原则,反映出徐氏丰富的临床治验和灵活多变的治疗方法。徐氏治学严谨,疗病善于审证求因。并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病因、症状,以及受病部位进行辨证论治,颇有独到见解。辨证、制方遣药切于病情,并强调痰火瘀热应与各种痈症鉴别,但病因病机又有联系。这些经验很有临床意义。咸丰五年(1855)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另有咸丰七年刊本,光绪元年(1875) )河南聚文斋刻本。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原题「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宗禹即南宋夏元鼎。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编首载宝庆三年(1227)真德秀〈序〉,谓夏氏所撰《悟真讲义》,「章剖句析,读之使人焕然无疑」。全书取《悟真篇》正编诗词九十三首逐一诠释,而不取该书附录之禅宗歌颂诗曲杂言。注文依张伯端「三教合一」之旨,征引丹书以阐发内丹修炼之旨。所述丹法属南宗,强调自身修炼,文字明白流畅。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元薛致玄撰。二卷(上卷原缺)。陈景元《 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广引古籍,是妙则示其引文出处,着出篇名,略疏其义。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

仪礼集编

仪礼集编

四十卷。清盛世佐撰。世佐字庸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曾任龙里知县。除着有《仪礼集编》外,又订正杨复《仪礼图》。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汇集古今说《仪礼》者一百九十七家,而断以己意。《浙江遗书总录》称其为十七卷,积帙共二千余翻。为卷仅十七者,按经篇数分之,不欲于一篇之中横隔也。以为本目录列十七卷,书则实四十卷者,终以卷轴太重不得已而分之。《总录》又称,末附勘正监本《石经》,以补顾炎武、张尔岐之缺,此本亦只有目录而无书。又谓朱熹《仪礼经传通解》析诸篇之记分属经文,乃编纂之初,不得不权立此例,以便寻省。可惜卒时大业未完由门人继之,因袭未改,非朱子本意。吴澄亦疑其经、传混淆,为朱子未定之稿。故盛氏是编,经与记都依郑玄旧本,经、记各自独立。其中《士冠》、《士相见》、《丧服》等篇,传写混淆者,则从蔡沈《书经集传》考定“武成”之例,别列改本于后,而不敢移易经文。其持论颇为严谨,于诸家谬论辨正甚详。虽持论时有出入,然颇有考订之功,在近时说礼之家中,可称为根据之学。有嘉庆辛西冯氏刊本十七卷。

瑜伽大教王经

瑜伽大教王经

五卷,赵宋法贤译。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说瑜伽大教王经。即金刚界之秘法也。序品第一,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与阿閦等四佛,及菩萨贤圣天龙八部围绕。世尊顾视金刚手菩萨,放光普照,还入佛身。金刚手菩萨请问因缘?世尊入大智变化瑜伽大教王三摩地,从三摩地出已,说瑜伽大教王经。曼拿罗品第二,真言品第三,三摩地品第四,真言大智变化品第五,印相大供养仪品第六,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相应方便成就品第八,护摩品第九,嘱累品第十。

频婆娑罗王经

频婆娑罗王经

梵名Bimbisa^=ra -pratyudgammana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频婆娑罗王闻佛声名,往诣佛所,见佛身旁有极受人崇敬之优楼频螺迦叶在座,遂疑二人何者为师?佛知王意,乃请迦叶说明归依佛之因缘,佛并为王说生灭无常法。本经即中阿含卷十一频鞞娑逻王迎佛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