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者的使命
作者:费希特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的重要著作。书前有一个“前言”,正文中的五讲是作者于1794年上学期在耶拿大学所作的五篇公开演讲的汇集。它最初使用的名称是《学者的道德》,在1794年秋正式出版时,改为《关于学者使命的若干演讲》。第一讲《论自在的人的使命》,提出人作为理性的生物是自由的,与外物无关;但人又是感性的生物,必然要与外物相联系,是不可能自由的。人的这种既具有理性自由、又受感性限制的情况,决定人只能无限地接近“至善”,而不能达到“至善”。这也就是自在的人的使命;第二讲《论社会的人的使命》,提出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不应该把他人作为手段。认为社会的最终目标是所有社会成员完全一致和同心同德,达到个人的自由与相互间的和谐一致。这个目标也只能无限地接近它;第三讲《论社会各阶层的差异》,提出每一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某一职业,加入某一社会阶层。但谁也不应该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各阶层应该人人平等,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第四讲《论学者的使命》,提出学者是他的时代的道德方面最好的人,应该为社会服务,为真理献身,为提高社会道德风俗和整体社会进步而努力;第五讲《试论卢梭关于艺术与科学影响人类幸福的主张》,批判了卢梭的科学进步带来罪恶的观点,认为科学进
猜你喜欢的书
所罗门王的指环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要不是靠魔戒的力量,就算是最亲密的宠物,老国王也听不懂它在说些什么。而且,当他不再拥有魔戒时,他甚至会硬着心肠对待动物。所罗门王是在盛怒中将魔戒抛得老远的,那是因为有一只夜莺向他泄密:他那九百九十九位爱妃之中,有一位爱上了年轻的小伙子。” “所罗门王可能是极聪明,也可能极笨,这点我不敢说。照我看来,需要用到魔戒才能和动物交谈,未免太逊色了一点。活泼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咸丰武定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清李熙龄修,邹恒纂。李熙龄,江西南城人,咸丰八年(1858)任武定府知府。旧志自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赫达色修后,已过百年未有续修了。且旧志因历时既久,版章残缺不全,漫漶过半,内容漏略讹误甚多。李熙龄莅任后,恐百年文献渐至湮没,与郡人谋为重纂。令各州县官绅,分任采访之责,整理文献,网罗旧闻,取旧志为蓝本,正其舛谬,补其缺略,增以近事,再三审订,历数月而书成。《武定府志》咸丰九年(1859)刻本。全书三十八卷首一卷,志目为:星野、沿革、疆域、形胜、风俗、物产、山川、城池、公署、乡都、市镇、学校、坛壝、古迹、驿递、田赋、兵制、祥异、封建、职官(文秩、武秩)、宦迹、选举、征辟、进士、举人、副贡、拔贡、文化官、武进士、武举人、武仕官、封赠、恩荫、人物、名医、忠节、循节、循吏、孝友、儒林、文苑、武功、列女、艺文、杂记。卷首有序,凡例、辨误和图考。此志不分纲目,只列门类,唯选举、人物、艺文等门下附以细目。其虽分卷多,而编次条理,叙述清晰。对旧志中的谬讹,订正甚多。新增门类,皆加注明。可称之处是卷首有辨误一篇,考据详博,使读者不为旧志之说所混淆。然其不足之处,即艺文志所占篇幅太多,所收太冗太滥。
飞天神龙
清朝末年,武当派掌门人、飞天神龙志道恒,少年时替含冤屈死的兄嫂复仇,杀死吉安府知府的恶少周小仁,并致死致伤了为周小仁护院、助阵的两名崆峒派武师,因此与崆峒派门人胡剑秋、赵甲叟等人结下冤仇。二十年后,胡剑秋、赵甲叟终率崆峒派众多高手前来寻仇,飞天神龙和侄儿志精一、侄女志真真寡不敌众,败走他乡,从此骨肉分离,分别演绎出一段段曲折、惊险和离奇的故事。飞天神龙虽在炼魂谷中为崆峒派恶人所擒,但终为江湖异人解救,并在众多剑客、侠士协助下,使崆峒派的复仇图谋化为泡影。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崔仁虎、邱乙揆、白衣秀士、汤尹师、庄蒙蒙、白了翁、裘潞等善恶分明、性格各异的人物相继登场。更有为爱所累的李三姑、千娇百媚的柳花娘和肋生双翅的美女岛主平江艳绿。小说的背景、舞台,也从潇湘两岸,转到浙西的炼魂谷和南海的艳魔岛。该书除武侠长篇《飞天神龙》外,还包括了《飞天神龙》的续集《炼魂谷》和《艳魔岛》。建国后,该书未再版发行过。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一作《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杂剧剧本。元马致远、 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作。四折一楔子, 末本。剧本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写书生吕 洞宾应举,宿邯郸黄化店。钟离权来店欲度吕 出家,吕不从。时店母方炊黄粱,饭未熟而吕倦 睡入梦:中举拜兵马大元帅。入赘高太尉家,生 子女二人。领兵西征蔡州,饯宴上饮酒吐血,发 誓断酒。军中受贿卖阵,归家获罪,刺配沙门 岛,因誓断财。归家时睹妻有奸,休还母家,从 此断色。流放途中率儿女跋涉山谷,投一老妪 家,妪子醉归,摔死洞宾子女,复追杀洞宾。洞 宾惊醒而黄粱未熟。洞宾酒色财气皆绝,遂悟 人生虚幻,随钟离入道,终成正果。南戏有《吕 洞宾黄粱梦》,明杂剧有谷子敬《枕中记》,传奇 有苏汉英《梦境记》、汤显祖《邯郸记》,皆演此 故事。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及法译 本等。
习斋四存编
哲学著作。清颜元撰。十一卷。分《存治》、《存性》、《存学》、《存人》等四编。《存治编》原名《王道编》,一卷,二十四岁时作。大旨欲复井田、封建、学校等三代之制。《存性编》二卷,三十五岁时作。批驳宋儒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及气质有恶之论,以为理即气之理,气即理之气,人之气质万有不齐总归一善,至于恶则后起之引蔽习染。《存学编》四卷,三十五岁时作。力矫理学空谈心性之弊,注重“习行”,强调功用。《存人编》原名《唤迷途》,四卷,四十八岁时作。专为辟佛、道等教而作,文词通俗浅近。上述诸编,较系统地阐发著者的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收入《颜李遗书》(清刻《畿辅丛书》本)和《颜李丛书》(1923年四存学会排印本)。今有北京古籍出版社标点本。
兰盆献供仪
《兰盆献供仪》一卷,宋元照重集,昔孤山法师尝作兰盆礼赞文。三宝目连共为六位。启白忏悔各四句而已。仍用常途罗汉礼请之声。后真悟律师更为天竺祖礼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