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老人日记

作者:谷崎润一郎
疯癫老人日记

《疯癫老人日记》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晚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疯癫老人日记》描写一个老人既已性无能,又深藏着生命的原始渴求和力量。这本书贯穿谷崎“重口味”的一贯特色。美在谷崎笔下就是强势的美,是恶之美,让人无法抵抗,也不想抵抗。疯癫老人迷恋貌美飒子坏坏的、强势的美。他宁愿受她的折磨而获得快感。他看似疯癫,实则可爱。他就像是任性的小孩,听凭自己感觉指导,制造各种生活乐趣。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脉义简摩

脉义简摩

脉学著作,8卷。清代周学海(征之)著。成书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此书援引宋以前医籍中有关脉学之论述进行诠释。卷1~5分别为部位类、诊法类、形象类、主病类,于诊脉部位、方法、各种脉象之形态及其所主病证详细论述;卷6为名论汇编,集李中梓人迎气口说、李杲内外伤辨等医论;卷7~8为妇科和儿科诊法,述妇人常脉、月经不调诸病脉证、带下崩漏脉证、妊娠正胎脉证、小儿诊额法、虎口诊法、面部望诊法等。内容较丰富,条理清晰。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 《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盖亦《八 素真经》之一部。述根据身体变化和梦境,而入定守一,存身中神,以去病。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蒋廷黻回忆录》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 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 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 人物方面,除有知遇之恩的蒋介石及诸多国民党高层官员外,书中还提到一起创办《独立评论》的友人胡适、丁文江等,其他如张伯苓,罗家伦、鲁迅、张学良、杨树达等,着墨不多,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侧影。

小学

小学

中国南宋朱熹(1130~1200)编著。这是一部古代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本。1187年写成。全书共6卷,385章,分为内外篇。内篇4卷,以《立教》、《明伦》、《敬身》、《稽古》为题,分别阐明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五伦之教,恭敬修养工夫;辑录历代思想家的行为、表现等。外篇2卷,以《嘉言》、《善行》为题,分别辑录了汉至宋代诸多思想家的言论和行为表现、格言政事,具体形象地给学生举出榜样。该书既有封建道德的理论说教,又把古代贤人的“嘉言懿行”汇集起来,使儿童通过此书,即读、即讲、即知、即行,以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从小树立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目的。宋代以后,此书成为历代各类学校,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入门教材,影响甚大。该书注释校勘本主要有:明代陈选《小学集注》,清代张伯行《小学集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朱子小学节本》等。

地藏菩萨本愿经译注

地藏菩萨本愿经译注

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略称地藏本愿经。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消灭无量之罪业。计分十三品: (一)仞利天宫神通品,(二)分身集会品,(三)观众生业缘品,(四)阎浮众生业感品,(五)地狱名号品,(六)如来赞叹品,(七)利益存亡品,(八)阎罗王众赞叹品,(九)称佛名号品,(十)校量布施功德缘品,(十一)地神护法品,(十二)见闻利益品,(十三)嘱累人天品。

金刚经

金刚经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 一部佛经。属般若类经典,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喻坚固,这部佛经的名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以金刚坚固之志和大智慧之心乘度彼岸”。《金刚经》为佛弟子阿难记述,如所有佛经一样,以 “如是我闻” 这句套语开篇,然后记录了释迦牟尼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与长者须菩提的答问。释迦牟尼以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的三段论式,阐发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者则是非相” 的“性空幻有” 的基本观念,说明般若 (智慧) 就是不著事相 (无相),不生留恋 (不住)。卷末有四句偈文,为全经点睛之笔: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 “有为法”,据注家说,就是 “凡有所为者皆是,上自天地造化,下至人之所为,皆 ‘有为法’。” 《金刚经》有六种译本,最早由鸠摩罗什译成汉文,后来真谛、玄奘、义净等翻译名家都曾重译过,但鸠摩罗什的译本最为流行。由于篇幅简约 (全经仅五千二百余字),述义深刻,文字通俗,所以流传颇广。禅宗五祖弘忍传教就以 《金刚经》为主,常劝僧俗持诵,说是这样 “即得见性,直了成佛”。六祖慧能是文盲,不识一字,但偶然听见别人念诵 《金刚经》,就豁然感悟,后遂以 《金刚经》作为禅宗的法宝。历代为其作注者不下百家,包括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等帝王,堪成佛经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