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回忆片段

作者:托尔斯泰
高加索回忆片段

《高加索回忆片断》以高加索为主题,所选篇目都与作家曾经亲历战争的高加索有关,传达了作家对高加索问题、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高加索的历史。

猜你喜欢的书

刘随州集

刘随州集

诗文别集。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唐刘长卿撰。《刘随州集》在宋代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十卷,一为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云:“诗九卷,末一卷杂著数篇而已。”又云:“建昌本十卷,别一卷为杂著。”宋椠十卷本,后世少见,后出版本多源自十一卷本系统。长卿诗在宋代也曾有过抄本流传,陆游曾购得尹耘师抄本(见《渭南文集》)。十卷本今存一北宋残本六卷,曾经黄丕烈、瞿镛之手,黄氏《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皆云原书十卷,当是,瞿镛云十一卷实乃误记。宋刊十一卷原本,明人有翻印本。孙星衍《平津馆鉴藏书记》卷二的“明版”、何焯以建昌本覆勘的明正德刊本(卢文弨后有抄录之本),都渊源于十一卷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云:“明弘治有两刊本,均十一卷,一西蜀李士修知随州所刊,一馀姚韩明所刊。”据《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及《藏园群书题记》,李氏刊本刻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韩本由临洮太守李纪于同年刊印,有韩明跋,出自南宋书棚本。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李纪刻本又为人覆印,剔去卷一一杂文,而别有《刘随州外集》一卷,《四部丛刊》影印者即此本。《四库全书》所收为诗十卷、文一卷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随州集提出了种种质疑,指出其中多有不可信之作,认为“盖宋本亦有善不善,不能一一精核也”,而此似为明人所妄增。除诸多单行刊本外,还有明铜活字本等多种合刊,傅增湘以为明活字本颇有异文可取,但分体编次,已非宋时旧第。诚如四库馆臣所说,现存刘长卿诗,无论见于哪种版本的全集或《全唐诗》,都杂有他人之作,有些已在诗题下注明一作某人诗,也有些未注明,需要精心甄别其真伪。

书史会要

书史会要

九卷。附补遗一卷。明陶宗仪撰。此书载历代能书之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各卷所记如下:卷一,三皇至秦。卷二,汉与三国。卷三,晋。卷四,宋、齐、梁、陈、北齐、隋。卷五,唐与五代。卷六,宋。卷七,元。卷八,辽、金、外域。卷九,书法 (书法理论)。总之,此书几乎将三皇时期至元代的各朝代能书之人包揽无余,总计四百五十人,堪称我国古代的一部书人大全。其记人体例是先记该人主要生平及其性情特点,然后记其书法风格,擅写书体等等。所记或详或略,多则洋洋数百言,少则只言片语,也有只录其姓名而不知其事者。此书记能书人及书体等多有精当的考证。如“仓颉”条中论蝌蚪文:“书文象虾蟆子形,故曰科斗。今人不识,乃巧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此书不仅有汉字书史,又于卷八设“外域”部分,记天竺、日本及我国少数民族如西夏、大理、回回等书史,特别是还列举不少天竺古字母的写法。此书后又有陶氏补遗一卷,摭采至为繁富。其体例仍从三皇始,补历代遗漏书人。此书版本有明朱统鉷重刊《书史会要》合刻本,此本将其父朱谋垔撰《书史会要续编》(参见该条)续陶氏之书,并题为卷十,移其次于陶氏补遗之前。其它版本有元刊巾箱本、明洪武九年(1376)刊本、明崇祯八年刊无续本、明抄本、八千卷楼有抄本、清抄本、《百川学海》本,无卷数。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上海书店1984年据明洪武本影印本。

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

一名 《石涛画语录》,中国画论著。清原济(石涛,1642-约1718)著。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续编》本、《翠琅轩馆丛书》本、《四铜鼓斋画集》刻本等。1960年上海博物馆影印出版。原济是书画家、画学理论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因家难,五岁出家,法名原济 (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称苦瓜和尚。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书法工分隶,擅诗文,与弘云、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精释、道、儒三教哲理,深究画理,融汇自己创作实践经验,著 《画语录》,全书1卷18章。内容大致可归纳为:(1)观察对象及表现手法,如《画章第一》、《了法章第二》; (2) 如何反映从自然中获得的感受,如《尊受章第四》、《资任章第十八》; (3) 题材处理和艺术构思,如《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4)运用艺术手段表现描绘对象,如 《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絪缊章第七》、《皴法章第九》、《四时章第十四》; (5)说明艺术的来由及如何借古开今,破格创新,如 《兼字章第十七》、《变化章第三》等。说理深邃,首尾井然。所论重视体察自然,谓山水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借古以开今”,斥泥古不化是食人“残羹”等等。文中部分章节,措辞玄妙,掺杂老庄思想和禅语。

宝真斋法书赞

宝真斋法书赞

廿八卷。著录。宋代岳珂撰。珂(1183—1234年),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汤阴(今河南)人。鄂国公武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历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史。是书以其家藏前人墨迹,自晋唐迄于南宋,各系以跋而为之赞。珂处于南渡积弱之余的政治环境,又当家难流离之后,故在其著作中多发愤激烈之情,时见于言词之中。其对诸家古帖,尤征人论世,考核精审,文亦兼备众体,新颖百变,层出不穷,可谓赏鉴而兼文章。全书前三卷为历代帝王帖;卷四为晋人真迹、梁陈名人真迹;卷五、卷六为唐名人真迹;卷七为唐摹晋人帖、唐人摹二王帖、万岁通天帖;卷八为唐摹杂帖、唐无名人帖、吴越三王判牍帖、五代名人真迹;卷九至卷二十七共十九卷皆为宋名人真迹;卷二十八为鄂国公传家帖。是编在每帖题名之下系以总赞,次列案语,各帖皆录原文,分别记述书体、字数、行数、题记、考订、跋尾、纸本、缺损等。所谓诸帖刻石,流传者十仅二三,墨迹仅存者百鲜一二,皆因珂汇集以传。此编因泯没零落数百年之久,由清代纪昀为总纂官,于乾隆年间重订刊行,始为世人所用。有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

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

中篇小说。张恨水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47年出版。写抗战胜利后,来自重庆的接收大员在北平成为暴发户的经历。接收大员金子原飞到北平后,住进了汉奸刘伯同给他安排的豪华公馆。刘向金呈上一份敌产的帐目,其中隐瞒了许多贵重物品,被金子原贪污。刘伯同还利用妻妹杨露珠向金子原大献殷勤,把金迷倒。另一汉奸张丕诚也施出美人计,将名角田宝珍推入金子原的怀抱。于是,金子原来北平几个月中,金子、房子、女子、车子、票子,样样具有,可谓“五子登科”。最后,劣迹败露,金子原受到法律制裁。作品暴露日本投降后,重庆政府官员侵吞抗日果实,营私舞弊的种种丑闻,取材具有新闻性和典型性,是作者社会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四十年代的《官场现形记》”。

商君书

商君书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代严万里的《商君书校》和当代高亨的《商君书注译》。商鞅(?—前338),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由魏入秦,任左庶长、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执掌军政大权。两次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封于商,因称商鞅。后被诬害,车裂而死。本书大部分篇章并非商鞅所作。“垦令”、“内外”、“靳令”、“开塞”、“耕战”等篇出自商鞅之手,“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的言论,其他为商鞅后学所著。但《商君书》各篇在内容和体例上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基本相符。其主要内容有:1.“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历史进化观以及利益说和力的原则。2.“画策”等篇论述了“不贵义而贵法”,以法治国、反对儒术的思想。3.“农战”等篇提出了兴国以农战、奖励农耕与兵战的法家主张。4.“赏刑”等篇提出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以刑去刑”的主张。5.“弱民”等篇提出了“民弱国强”,使人民俯首听命、无力反抗的“弱民”观点。本书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张,为后期法家韩非等人所继承,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