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科学

作者:尼采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是尼采中期的代表作,编者甚至认为它在尼采哲学中具有“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该书主体部分由五部箴言/格言组成,共有383节;开头部分是德语韵律短诗,标题取自诗人歌德的同名小歌剧《戏谑、诡计与复仇》;结尾部分(附录)则是尼采作于西西里岛的一组诗,立题为“自由鸟王子之歌”。从这本书开始,尼采作为哲学家越来越走向孤独,越来越偏离严格学术的方法理想。尼采此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箴言体哲学写作风格,它超越科学和艺术,又将两者合一,构成一种“快乐的科学”。《快乐的科学》被视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先声,也是尼采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猜你喜欢的书

穿越扬子江峡谷

穿越扬子江峡谷

《穿越扬子江峡谷》记录了阿奇博尔德·约翰·利特尔在十九世纪80年代,乘船由武汉到重庆的考察经历,具体内容有宜昌及其市郊、扬子江帆船、夔州、丰都与涪州、重庆初印象等等。书中不仅描写了沿路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描写了清朝末期的人文情况。可以说,《穿越扬子江峡谷》是一本研究清代末期自然与社会的佳作。

泪与笑

泪与笑

梁遇春著。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6月初版。为作者去世后由友人编成之随笔体散文集,收入作品22篇。前有废名、刘国平、石民作的三篇序,后有叶公超所撰跋。集内文章,多剖析内心矛盾痛苦,亦表现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热烈追寻。从首篇《泪与笑》始,即反复表述自己感悟人生的两种矛盾的情感:由对黑暗社会之愤慨而引发的各种笑声中感到的是无限的生之悲哀,而称“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并引果戈理的“笑里有泪”为同道。《一个“心力克”的微笑》、《又是一年春草绿》等篇,一再表述了这种笑里所渗透的悲哀。然而,作者珍惜自己的真诚,“尤其爱自己醒时流泪醉时歌这两种情怀凑合成的东西”(《破晓》),还有深挚的恋情,以及因爱人的离去而留在心头的难解的忧伤(见《她走了》、《苦笑》、《坟》等篇)。与这种“悲哀情绪”相关的,首见于对现实人生的强烈愤慨。《猫狗》称“上海是一条狗”,“狗可以代表现实的黑暗”,“北平却是一只猫,它代表灵魂的堕落”。在《春雨》等篇中,甚至为“在这个悲惨的地球上”竟然出现了“娇阳的春天”而惊异,认为只有黯淡的阴雨天才与人们的处境心态相谐。同时,其内心仍然渴望光明,希望能保持“颠扑不破的天真,同由世故的熔炉里铸炼出来的热情”(《天真与经验》)。故而喜欢在自由洒脱的旅途中观察世人不加掩饰的真相(《途中》),更希望生活如火焰般无拘无束,能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获得生气与趣味(《观火》)。进而热情赞扬救火夫不顾死生、舍己救人的高尚精神,赞美其生命的活泼矫健及内涵的丰富澄净(《救火夫》),亦欣赏知识分子如徐志摩者敢于“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吻火》)。这些文字,都坦露出自我纯洁的心灵。“只有深知黑暗的人们才会热烈地赞美光明”(《黑暗》),作者爱憎鲜明,为文立意不凡,逞才使气,纵意放谈,在现实所激发的情感矛盾中探索人生,确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亦有不可或免的狭隘与偏执。

宝文堂书目

宝文堂书目

目录书。晁瑮撰。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与《红雨楼书目》合订。明清无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明冯本,卷首稍有残缺,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以排印出版,与《红雨楼书目》合订,并辑《晁氏宝文堂书录》,汇集焦竑《国史经籍志》以下至叶昌炽《藏书纪事诗》10家有关本书的记载,附于卷末。晁瑮(约1506—1576),字石君,号春陵,中国明代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其子晁东吴,字叔权,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年23卒。父子都喜欢藏书。本书分上、中、下3卷,上卷分总经、易、书、诗、春秋、礼、四书、性理、史、子、文集、诗词12目,中卷分类书、子杂、乐府、四六、经济、举业6目,下卷分韵书、政书、兵书、刑书、阴阳、医书、农圃、艺谱、算法、图制、年谱、姓氏、佛藏、道藏、法帖15目,共33类,共著录图书7 829种,各书一般只录书名,非常简单。但子杂、乐府一目著录元明话本小说、杂剧、传奇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史料。全目不守四部成规,设33子目,富有独创精神,“其著录极富,虽不能尽属古本,而每书下间为注明某刻,亦足以考见明人版本源流”(《四库全书总目》),在版本史上,《遂初堂书目》以下,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种。

扬州芍药谱

扬州芍药谱

植物谱录。北宋王观撰。1卷。观字通叟,泰州如皋(今属江苏)人,一说高邮(今属江苏)人。嘉祐进士。累迁大理寺丞。熙宁八年(1075)知扬州江都县事。时扬州芍药名于天下,遂在前人旧作基础上撰为此书。全书分三部分。首论扬州芍药之盛,肯定人力的精心栽培可“盗天地之功”,故芍药奇容异色出于人间。又叙栽培之法,认为其花须二三年一分,分时以清水洗净,削去老硬病腐处,用新土施肥培植,可使花蕊繁盛,颜色多变。中评品等,大致本刘攽《芍药谱》而略易其次第,凡分上之上至下之下六等31品。此外又新增8品,不列等。后论芍药名于宋初,前人皆未及之。又指出新增8品系得于民间最佳者,然“花之名品,时或变易”,后世或有“出兹八品之外者”。此书为现存较早的芍药专谱,对研究芍药品种、培植等有一定价值。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墨海金壶》、《扬州丛刻》、《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太上灵宝净明天尊说御殟经

太上灵宝净明天尊说御殟经

太上灵宝净明天尊说御殟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宣称瘟疫疾病皆有鬼神主掌,以惩罚行恶之人,修道弟子及其眷属若不如法行善,亦罹其殃。故太上灵宝净明天尊降授避瘟神咒、御瘟神符、赤散雄丹。修道者依法诵咒佩符,服食神丹,可御瘟毒疾疫。

孽海花

孽海花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曾朴(原署东亚病夫)著。三十五回。前五、六回为友人金松岑(原署爱自由者)所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由小说林社出版十回。1930年成书三十回本。建国后始出全本。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孽海花》所表现的30年历史内容,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于1928年前后。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突出虚伪造作和庸腐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