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 姓名:尼采
- 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普鲁士萨克森
- 出生日期:1844年10月15日
- 逝世日期:1900年8月25日
- 民族族群: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哲学的主要代表,权力意志论的创始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的一个牧师家庭。5岁丧父,母亲将他及妹妹抚育成人。自幼体弱多病,但聪颖过人。1858年进普尔塔高等学校读者,性情高傲孤僻。1864年转入莱比锡大学。1869年受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额外教授,就职演讲题目是“荷马与古典文学”。1870年升为正教授。是年8月普法战争爆发,他自愿入伍担任卫生兵,患病,10月退伍。普法战争结束后返回巴塞尔大学继续教书。1872年出版《悲剧的诞生》、《希腊的国家制度》、《希腊悲剧的哲学》。在这些著作中,对古希腊史提出了一些独出心裁的见解,表明了依照进化论改造道德和神学,创造天下,推崇超等人格的抱负。1878年发表《人性的,太人性的》,结束了同音乐家瓦格纳数年的友谊。这是因为尼采不能容忍瓦格纳的音乐风格转向颂扬基督教道德。1879年重病,辞去巴塞尔大学教席。1881年完成并出版《曙光》,1882年出版《快乐的科学》。1883年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中表明他批判旧哲学、旧道德,建立新哲学、新道德的决心,阐述了他关于超人的理论。1886年出版《善恶的彼岸》,1887年出版《道德的系谱》,反对传统的基督教道德,提出新的道德标准。1889年《偶像的黄昏》问世。1895年《反基督徒》出版。1889年患了严重中风,精神分裂,被送入精神病院,母亲把他从医院中领出,细心照料。1897年母亲去世,由妹妹接到魏玛继续护理,直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
尼采的主要著作有,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思想》、《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之彼岸》、《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权力意志》(未完成)、 《看这个人》等等。作为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家的尼采,他的思想部分来自叔本华,部分来自现实的推动。叔本华有关意志先于理智的观点和悲观主义,以及产生于大工业生产的欧洲文化氛围,深刻地影响了尼采。对于后者,尼采说道,当时, “生命是受病了,它病于工艺及机械主义之破坏人性,病于工人之非人性,病于分工之经济学谬见”。有鉴于此,尼采提出要“改进人类”。尼采极为蔑视传统的思想家们喋喋不休的有关真、善、美的价值。在他看来,这些是阻碍生命的价值。因为,作为本能的人,并不具有真、善、美的本能,而是拥有“权力意志”的本能。并且,人的“各种有机功能”都可归结为权力意志。人的感性要求,就在于冲破对权力意志的一切障碍,使个人的要求、欲望得到最大的发挥和满足。此外,尼采还非常崇拜“超人”,并极力呼唤超人。他认为,超人是人类的真正目标,只有出现了超人,才能使人类免于退化、堕落。尼采从上述思想出发,猛烈抨击了若干世纪以来的基督教文明及其传统,成为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一流的破坏天才”。
猜你喜欢的书
药征
《药征》,三卷,日本吉益为则撰,成书于日本明和八年(1771)。本书是吉益氏毕生研究《伤寒论》用药规律的一部著作。收药53种。每药先标明效用,后设考证、互考、辨误、品考四项。“考证”项选录《伤寒论》方证,作为药物效用依据;“互考”项辨别方证伪误;“辨误”项反映著者有别于其他本草著作之观点;“品考”项简述药物产地及品质优劣、真伪等。书中对药物功效认定,以《伤寒论》条文含义和著者实践经验为依据。
伤寒论辨证广注
伤寒类著作。清汪琥撰。十四卷。琥字苓友,号青谷子,吴县(今属江苏)人。撰有《痘疹广金镜录》、《养生君主编》等。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认为“伤寒之病名虽为寒,其所见之证皆热”。故广集诸家学说,对《伤寒论》六经证治原文中属于热病的条文逐条注释,于康熙十九年(1680)撰成是书。卷一至卷二辨伤寒非寒病论及纂注伤寒论例。卷三至卷十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一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二辨误汗吐下火灸逆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三辨温病脉证并治法。卷十四辨风池、风府等穴针刺法。后又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复撰《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体例悉遵前书,逐条辨注《伤寒论》中属真寒证治原文,并对真寒证的治疗有所论述。汪氏之论虽有偏颇之处,但自成一家之说。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平阳季子东壁刻本(扉页作《平阳季子辨注仲景全书》,又作《仲景伤寒论》。附:《张仲景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
塔儿冈
旧作《龙冈豹隐记》采取明末轶事为题材,资料甚丰。八年前撰述过六册,其后部三册,故事独立。后又续撰二册,完成一部分故事,易名“边塞风云”,合刊两厚册。唯有前部三册,因故事错综烦杂,迄今尚未续全。今为完成其全部故事计,仍拟分段续撰,故今重行整理,删去其起首琐烦杂事,撷取其中部严密之精华,修编为《塔儿冈》,刊印两册,首尾已全。经过如此剪裁,故事已臻紧凑严密,且又完成《龙冈豹隐记》一部分故事,从中未完轶事,乃是另一事迹,主角已不同,今再另起炉灶,在新作《酒侠鲁颠》《龙飞豹子》两书中分段叙出。此两书撰述下去,乃与《罗刹夫人》《边塞风云》及本书《塔儿冈》三书,互相牵连。故各书故事虽各独立,但人物线索,均息息相关,一一接笋。上述五段故事,共有百余万言,均系根据明末清初各家秘记,绝非凭空虚构,今以分段撰出,以完成旧作《龙冈豹隐记》全部故事。
古今词话
清沈雄撰。凡八卷,包括《词话》上下两卷,《词品》上下两卷,《词辨》上下两卷,《词评》上下两卷。《四库全书》著录为六卷,并非完本。书前有曹溶《词话序》云:“岁在乙丑,余来金阊,偶僧沈子出示《词话》。”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可知此书至迟于是年已完成。序后有“凡例”四则,首云:“词话者旧有《古今词话》一书,撰述名氏久矣失传,又散见一二则于诸刻,兹仍旧名”。按《古今词话》有南宋杨湜撰本。而《历代诗馀》所引《古今词话》内容有关南宋及元、明人事,可见此书当为杨湜《古今词话》后另一种《词话》。钱曾《也是园书目》卷七著录《古今词话》十卷,或即此本。沈雄此书为第三种同名词话,名同而实异,不可混淆。是编搜集资料繁杂,引用书籍不下百种,在清初词坛上亦有开拓视野的作用。然所引前人论著,既不以时代先后为序,又不按著作性质分类,既引用书名,又夹杂人名,体裁杂乱。《四库提要》称“是编所述,上起于唐,下迄于康熙中年。杂引旧文,参以近人之论,亦间附己说。分词评、词辨、词品三门,征引颇为寒俭,又多不著出典。所引近人之说,尤多标榜,不为定论”。至于作者《柳塘词话》一书,今虽不传,然本书仍辑存若干条,自唐宋至清初词人,皆有评述,足备一说,亦为后人所援引。是书由于辑录资料不注明出处,剪裁也欠审慎,因此书中难免舛误。故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第五册按语亦称“其书芜陋不足道”。唐圭璋《词话丛编》所录《古今词话》乃据澄晖堂刊本。
春秋权衡
十七卷。刘敞撰。今文经学家认为《公羊》与《左氏》、《穀梁》异者有三:一是“据百二十国宝书而作”,二是“张三世”,三是“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刘敞不赞这些传统的意见,并在此书中逐条批驳之。《春秋》经传记时或有不同,先儒对此意见不一,刘氏对此则创新说。如隐公六年《经》“冬,宋人取长葛”,《左传》作“秋”。刘氏不同意杜氏“秋取冬来告”之说,认为经传不一之原因,大多是由于《左传》杂采当时诸侯史策,而这些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错杂文舛,往往而迷。这一新的解释给清儒以很大的启迪,顾栋高、赵翼等人正是受此启发而对《春秋》经传日月不同之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而刘氏此说亦为现代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此书虽旨在批评三传及其注,但能依经立义,与孙复等人以意为断盖不相同,颇得“征实”之誉。清纳兰性德《序》云:“今观《权衡》之作,折衷三家,旁引曲证,以析经义。真有权之无失轻重,衡之得其平者。”而刘氏本人对此书亦自视甚高。其《自序》称:“《权衡》始出,未有读者。”又云:“非达学与通人,则亦必不能观之。”后叶梦得作《石林春秋传》,对义疏多所排斥,尤其诋毁孙复《尊王发微》,批评其“不深于礼乐,故其言多自抵牾,有甚害于经者。虽概以礼论当时之过,而不能尽礼之制,尤为肤浅。”但叶氏对刘敞却特别推崇。此书与其《春秋传》、《春秋传说例》、《春秋意林》于宋哲宗元祐时被旨刊行。现存宋刻本、康熙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同治粤东书局重刻通志堂本。
五王经
佛说五王经,一卷,失译。佛对五王说世间之八苦。五王同出家。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说世乐,惟普安王说出世乐,因引四王见佛,佛为说世间八苦,遂同出家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