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尼采
  • 姓名:尼采
  • 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普鲁士萨克森
  • 出生日期:1844年10月15日
  • 逝世日期:1900年8月25日
  • 民族族群: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哲学的主要代表,权力意志论的创始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的一个牧师家庭。5岁丧父,母亲将他及妹妹抚育成人。自幼体弱多病,但聪颖过人。1858年进普尔塔高等学校读者,性情高傲孤僻。1864年转入莱比锡大学。1869年受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额外教授,就职演讲题目是“荷马与古典文学”。1870年升为正教授。是年8月普法战争爆发,他自愿入伍担任卫生兵,患病,10月退伍。普法战争结束后返回巴塞尔大学继续教书。1872年出版《悲剧的诞生》、《希腊的国家制度》、《希腊悲剧的哲学》。在这些著作中,对古希腊史提出了一些独出心裁的见解,表明了依照进化论改造道德和神学,创造天下,推崇超等人格的抱负。1878年发表《人性的,太人性的》,结束了同音乐家瓦格纳数年的友谊。这是因为尼采不能容忍瓦格纳的音乐风格转向颂扬基督教道德。1879年重病,辞去巴塞尔大学教席。1881年完成并出版《曙光》,1882年出版《快乐的科学》。1883年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中表明他批判旧哲学、旧道德,建立新哲学、新道德的决心,阐述了他关于超人的理论。1886年出版《善恶的彼岸》,1887年出版《道德的系谱》,反对传统的基督教道德,提出新的道德标准。1889年《偶像的黄昏》问世。1895年《反基督徒》出版。1889年患了严重中风,精神分裂,被送入精神病院,母亲把他从医院中领出,细心照料。1897年母亲去世,由妹妹接到魏玛继续护理,直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


尼采的主要著作有,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思想》、《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之彼岸》、《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权力意志》(未完成)、 《看这个人》等等。作为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家的尼采,他的思想部分来自叔本华,部分来自现实的推动。叔本华有关意志先于理智的观点和悲观主义,以及产生于大工业生产的欧洲文化氛围,深刻地影响了尼采。对于后者,尼采说道,当时, “生命是受病了,它病于工艺及机械主义之破坏人性,病于工人之非人性,病于分工之经济学谬见”。有鉴于此,尼采提出要“改进人类”。尼采极为蔑视传统的思想家们喋喋不休的有关真、善、美的价值。在他看来,这些是阻碍生命的价值。因为,作为本能的人,并不具有真、善、美的本能,而是拥有“权力意志”的本能。并且,人的“各种有机功能”都可归结为权力意志。人的感性要求,就在于冲破对权力意志的一切障碍,使个人的要求、欲望得到最大的发挥和满足。此外,尼采还非常崇拜“超人”,并极力呼唤超人。他认为,超人是人类的真正目标,只有出现了超人,才能使人类免于退化、堕落。尼采从上述思想出发,猛烈抨击了若干世纪以来的基督教文明及其传统,成为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一流的破坏天才”。

猜你喜欢的书

比哀兰特

比哀兰特

《比哀兰特》最初于一八四〇年一月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世纪报》上连载,共分九章,同年六月由苏弗兰书屋发行单行本,改分十章。一八四三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五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中《独身者故事》的第一篇,从这一版开始,取消了分章和标题。这是一首情调凄凉的诗篇,描写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女,在两个自私、冷酷的独身亲戚的折磨下,身心受尽摧残而死。围绕这一惨剧,作者巧妙地展示了外省资产阶级社会争权夺利的斗争。一帮无耻之徒出于向上爬的野心而勾心斗角,小姑娘不过是他们明争暗斗中的牺牲品,而那些仿佛为她仗义执言的达官贵人,也仅仅是想利用这一事件打倒自己的政敌。最后,有权势者利用法律程序,居然使一场人命官司不了了之。作者在这里,又一次证明了人间法律的虚妄和不公。

伤寒经解

伤寒经解

线装共八册,为清代姚球著。是书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亦有藏本。姚氏籍贯生卒年代已不可考,正史无传。本书刊行于1724年,故知姚氏可能为康熙后期及雍正年代之人。 成书于清代的《伤寒经解》是一本阐发张仲景《伤寒论》经义的专著,也是一本总结清以前《伤寒论》研究的专著,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伤寒论》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作者以成无己本为底本,对《伤寒论》全文重新进行了整理编排。全书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差后复症、序例、辨脉法、平脉法、伤寒论等十一部分,将仲景原文重新分门别类,然后效仿成无己,逐一阐发医理,或综述前贤之妙论,或独出一己之高见,或驳斥叔和之陋识。作者对六经病证,用功尤勤。全书方药及煎服法与仲景原文有所差异,当为作者临证之所验。

紫钗记

紫钗记

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二卷五十三出。此剧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叙唐陇西人李益流寓长安,以功名未遂、佳偶未聘为憾。元宵佳节,霍小玉与母观灯,遗失紫玉钗,恰被李益拾到,并以此求婚于霍家,两人成婚。不久,益应试,中状元,却因得罪当朝卢太尉,被遣边关任职,益与玉灞桥相别。卢太尉强招李益为婿。玉为寻益,欲将紫钗出售,闻卢府小姐招婿求玉钗,售之卢府。卢用计骗益,言玉已嫁他人。玉知益已赘于卢府,身染沉疴。李益诸友同情小玉,设计请李益共赏牡丹,将其带入小玉宅中。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知皆中卢太尉毒计。益将紫钗还给小玉,两人和好如初。吕天成《曲品》论此剧“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直堪下泪,真绝技也。”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认为“词藻精警,远在《香囊》、《玉玦》之上。‘四梦’中以此为最艳矣。”京剧《霍小玉》、川剧《玉燕钗》、闽剧《紫玉钗》,均受此剧的影响。有明万历间玉茗堂刊本、继志斋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六十种曲》本、清初竹林堂《玉茗堂四种》本、暖红室刻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柳浪馆刊本影印,亦收入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汤显祖集》中。

永宪录

永宪录

编年体史书。清萧奭著,四卷,另有续编,不分卷,书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按年月顺序,记叙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雍正六年(1728)间的重大政治事件。多取材于邸抄、朝报、诏谕、奏折等资料。详细叙述了雍正争嫡即位,年羹尧、隆科多等大狱,汪景祺、查嗣庭等文字狱,平定青海等事件的经过。有些史事《清实录》中没有记载。续编多取材于传闻别记,可供研究者参考。有1959年中华书局据朱南铣校点本。

弟子箴言

弟子箴言

家训,清胡达源撰,共十六卷,分为奋志气、勤学问、正身心、慎言语、笃伦纪、睦族邻、亲君子、远小人、明礼教、辨义利、崇谦让、尚节俭、儆骄惰、戒奢侈、扩才识、裕经济,系统地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家训和湖湘家训的优良传统。是近现代湖南文化世家家训的典型代表,全书融会诸说,是湖湘家训之中非常系统全面的家训。

天台传佛心印记注

天台传佛心印记注

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卷,明传灯注并序,日本亮润重刊序,明冯梦祯源流图叙,清灵耀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