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船长

作者:吉卜林
勇敢的船长

《勇敢的船长》是英国海洋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富家子弟哈维在豪轮上不慎坠入海中,却幸免于难,被一艘捕鱼船营救。由于在家娇生惯养,哈维起初十分不适应渔船上的艰苦生活,但随后他在船上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一-以劳动换取报酬,养活自己。在经历了大海上种种事件之后,他身上的纨绔习气逐渐为勤劳作风所代替,最后被“海上号”捕鱼团队接纳,成为一名真正的水手。当渔船再次回到岸上,哈维得以与家人团聚,不过哈维的改变让家人大吃一惊,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好逸恶劳、傲慢无礼的富家公子哥,而是脱胎换骨,成了一个不惧吃苦、不畏艰险的渔家子弟。他的人生也从此走向了正轨。

吉卜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尧峰文钞

尧峰文钞

五十卷。清汪琬撰。江琬,字苕文,号钝翁,又号尧峰、玉遮山樵。江苏长洲 (今苏州) 人。顺治十二年 (1655年) 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十八年 (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因病乞归,结庐尧峰山,闭户著书。与魏禧、侯方域齐名,称 “三大家”。著有《钝翁类稿》六十二卷,续稿五十六卷。晚年又加以删节重订,成 《尧峰文抄》。是集凡五十卷,其中文四十卷,诗十卷。他在写作上强调文章应有规矩法度,对才气宜加节制,当以儒家经典为本,以唐宋名家为楷模。他受明代唐宋派散文家尤其是归有光的影响比较深。其散文不及侯、魏之文纵横恣肆,而雅清则过之,世称以简洁平实,疏畅条达取胜。集中对侯方域、王猷定、钱谦益等人散文颇多批评。他的文章兼备各体,而以记叙文成就较高。《江天一传》着墨不多,却生动刻划了抗清志士慷慨赴国难的形象,其它如《书沈通明事》等文也都富有特色,他在当时被认为代表了古文的正统,故 “一时公卿表状,皆争得琬文为重”。他也工诗,早年取法于唐人,中年以后近于宋调。律诗洗去铅华,绝句则清新可喜,写景颇多佳句,但影响不及散文。有康熙间林佶写刻本,《四部丛刊》所收四十卷本,有 《四库全书》本等。

樵谈

樵谈

一卷。南宋许棐 (生卒年不详)撰。许棐字忱父,海盐(今浙江海盐北)人。嘉熙年间(1237—1240)居秦溪,于水南种梅数千株,自号梅屋。居家之时,究心世道,心有所得,笔录成文,年积月累,以成是书。自序谓 “樵,身也;谈,心也”,因以名书。书中记载许多处世格言,如“耕尧田者有水虑,耕汤田者有旱忧,耕心田者无忧无虑,日日丰年。”“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闻小人谄笑,如嚼糖冰,爽美之后,寒冱凝腹。”“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制。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皆寓劝诫之意。书中对世道不平、风俗变坏亦有针砭,如谓“东家富财,车马接踵;西家富德,风雪闭门。”“虎不食虎,人食人;虎不食子,人食子,哀哉”等等。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盐邑志林》、《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商务印书馆《说郛》等丛书本。

名物蒙求

名物蒙求

古代蒙学课本。宋方逢辰编。一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草木、鸟兽、人事、伦理、衣服、建筑、器具等有关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广而不繁。共2720字,采用四言韵语,通俗易懂。有《小四书》本。

须贾大夫谇范叔

须贾大夫谇范叔

又作《须贾谇范叔》,高文秀所作。4折,1楔子。末本,正末扮范睢。本事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剧写战国时魏丞相魏齐派须贾、范睢出使齐国,齐国设宴待之,但重范轻须,并让须贾回国后让位给范睢,须贾因而疑心范睢出卖了魏国的机密。回国后,魏齐听信了须贾的汇报,将范睢打死,扔在茅厕中。范睢死而复苏,在须贾院公的帮助下逃出魏国。后来,他到了秦国,改名张禄,做了丞相。时须贾也来到秦国,范睢装扮成穷人试探须贾,须怜之,赠以锦袍。范睢将他领至丞相府,须明白了范的身份,十分惊恐。范睢当众羞辱了须贾,但念他有赠锦之情,便放他回国去取魏齐的头。该剧情节跌宕有致,很富于戏剧性。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也比较细腻。语言本色,表现力强。孟称舜论此剧云:“一饭不忘,睚眦必报,英雄极快心之事,得此雄快之笔发之,乃足相称。恩恩怨怨,凄凄楚楚,都从血性男子口中出来,作此剧者定是马东篱、乔梦符辈上人。”(《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今存明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臧懋循《元曲选》本、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此外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本、王季思等《全元戏曲》编校本、王学奇等《元曲选校注》本。

国人之公毒

国人之公毒

政论文集,黄远生撰,发表于东方杂志1916年,1916年年初,黄远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国人之公毒》一文,明确表示“搜求公毒为救国之第一义”,而所谓“公毒”,“一言蔽之曰,思想界之笼统而已”“中国今日之输入外国制度与学术也,一切皆以笼统主义笼统之”。在之后一期的《东方杂志》上,黄远生又发表《新旧思想之冲突》一文,强调“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本源所在,在其思想。夫思想者,乃凡百事物所从出之原也”忏悔录发表于1915年第12卷第11期,反省发表于1915年第12卷第12期,想影录1916年第13卷第2期。

见桃录

见桃录

凡四卷。全称圆满本光国师见桃录。又作本光国师语录、灵云见桃录。日本临济宗僧大休宗休(1468~1549)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集录正法山妙心寺语录、大龙山临济寺语录、青龙山瑞泉寺语录、偈颂、像赞、道号颂、立地、拈香、秉炬、掩圹、预请秉炬等,卷末附录宸翰、同门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