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春明梦余录
七十卷。明清之际孙承泽 (详见《尚书集注》)撰。是编属杂记,所记只限于明代北京。分四个层次,首记建置、形胜、城池、畿甸;次记城防、宫阙、坛庙;再记官署;终记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共计十四门,但叙述沿革的甚少。其中官署一门四十卷,居全书过半。体例庞杂,兼有政书、掌故、方志之特点,而以政书内容为详。内引实录、邸报、上谕、章疏、礼制、法律等古代文献资料极博,于明典章源流迁革,中央机构职掌和北京地理人文研究均有史料价值。为记载明代北京特为详瞻的著作之一。书中标目,以记明代为主,则不应泛及前代,即便泛及,也应遵其原貌,原原本本,丝牵绳贯。是书第一子目名礼制,首条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次条吴澄三礼考注,三条朱子家礼,皆先儒著述之文,非朝庭典章,亦非明代新制,不应归于礼部。承泽受门派纷争余波影响,持论常有偏袒。周延儒持官纳贿,赐死不冤,承泽乃从内阁门中录其《直房记》一篇,大加赞誉,实为其袒护。惟于材料去取,时杂成见,叙次仍有挂漏。后作者又补撰《天府广记》一书,较侧重于北京史地和宫阙情况。版本有清康熙、乾隆间内府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同治、光绪间孙氏 《古香斋袖珍十种》 本。
德育鉴
近代梁启超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作为《新民丛报》临时增刊发行。分《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章,其重点在《知本》一章。认为“道德之根本则无古无今无中无外而无不同”,“道德者,不可得变革者也”(《德育鉴·例言》)。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批评朱熹而推崇王守仁,认为“朱子之大失,则误以智育之方法为德育之方法”,是“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抓不住根本,终无收效之期(《德育鉴·知本》);王守仁专主“致良知”,是“专治病根”,可以收到“一了百了”的效果。宣称“致良知”说“是千古学脉,超凡入圣不二法门”(同上)。认为“今日求精神教育”时“惟有奉阳明先生为严师”,以王学为“独一无二之良药”(同上)方可。收入《饮冰室合集》的《专集》第6册。
仇池笔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苏轼撰。仇池山在成州以南, 《世说新语》云山中有地穴通小有洞山,苏轼《双石引》云: “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书名即源于此。二卷,有《类说》本、明赵开美刻本、涵芬楼辑刻《宋人小说》本等。本书体例与《东坡志林》相近,为宋人裒聚苏轼随笔文字而成,非苏轼自编。今本一百三十八则,与《东坡志林》重见者多达三十七则,其他尚有一部分别见于《东坡题跋》中。当因苏轼笔札散在人间,数量极多,编纂者各就所见编纂成书,故多有重复之篇。本书内容,或记生平经历见闻,或议论古今诗文得失及辞章所出,或记奇物异卉,或论经史朝制,间杂神异、谐谑故事,所涉较为广泛。这些均与《东坡志林》相似,故不赘述。由于今存本已经曾慥收入《类说》时作了文字上的删削,故有些篇章似不够完整。
中国内科医鉴
内科著作。日本汤本求真论述,大冢敬节著。成书于昭和八年(1933年)。书分前后两篇。前篇为证候与治法概论,收载头痛、呕吐、不眠等30种证候,每证先明定义,次述中医辨证分类,联系西医有关疾病,再列中医治方。后篇为病证各论,收载肺炎、胃溃疡、糖尿病等44种病,每病分原因、证候、疗法、备考诸项,间附治验病案。其中病因、证候分析,悉本西医之说,治疗部分则用中医方药。书中多引我国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个人心得或加按语。治方主要选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以五苓散治肾炎水肿、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大柴胡汤治胆囊炎等均切合临床实际,但惟以病索方,不言辨证施治。曾收入《皇汉医学丛书》中,建国后有排印本。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三种著录《上清玉精真诀三九素语》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述三九素语玉精真诀和帝君玉文镇神上法,教人存思五帝、诵五方咒、八节日投刺埋简等。
负情侬传
文言传奇小说。明宋懋澄撰。收入《九籥集》卷五。本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万历间,浙东李生,系某藩臬之子,携资财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与妓女杜十娘情好甚殷。往来经年后,李生资财用尽,鸨母对李渐以为厌,而杜十娘钟情不移,誓以身归。鸨母猜度李囊无一钱,乃云愿以三百金将杜许配。李生多方筹措,皆无办法,月余后空手来归。杜遂出私所畜碎银,及首饰衣物等,筹齐款项,以“秃髻布衣”,从李出门。临行之际,院中诸妓合赠一箱。杜李二人乘舟南下,沿途所费,皆杜所出。泊舟瓜洲之夜,杜宛转微吟,为邻舟贩盐的轻薄少年所闻。次日,少年呼李生至酒肆饮酒,议论之间,李生以难与杜共归故乡为忧,少年遂提出以千金换取杜十娘,李生告以欲归而与杜商议。杜佯作许诺,并嘱李以千金为重。次日清晨,杜至少年船上后,取出所携之箱,其中珍宝无数,世所无有,杜一一投诸江中,怒骂李生与贩盐少年后,自己也投江而死。据宋懋澄在传末所云,这则故事为庚子岁(一六○○)闻诸友人后,据以写成,可能为当时确有之事。本传文词工丽,对杜十娘性格的塑造,用力甚多,对李生的忘恩负义和贩盐少年的拆白之举,颇致不满。是明人传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本篇传世后不久,冯梦龙即据以改写成白话小说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