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尘嚣
作者:哈代
《远离尘嚣》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远离尘嚣》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芭思希芭·埃弗汀与三个男人一奥克、波德伍德和特洛伊之间的故事。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田园牧歌式的封建宗法制社会急剧瓦解,恬静的乡村生活已不那么平静了。勤劳朴实的加布里埃尔在趋于赤贫的情况下爱上了女农场主芭思希芭并做了她的羊倌。可是轻佻的芭思希芭却醉心于乡村中一个唐璜式的浪荡不羁人物特洛伊。特罗伊曾引诱过一位天真无邪的姑娘范妮,后来又抛弃她与芭思希芭结了婚。另一个农场主波德伍德像疯了似的爱着曾“引诱”过他的芭思希芭,后来他杀死了特洛伊,陷入精神错乱,被判终身监禁。最后芭思希芭与对她忠心耿耿的加布里埃尔结了婚。 小说中,哈代对于当时的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以描绘,在田园牧歌式的情节中添入了现实主义的因素,将当地的动人风景和雇工的艰辛生活全都一一叙说,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章 牧主奥克——巧遇
- 第二章 夜晚——羊群——屋内——另一间屋内
- 第三章 骑马的姑娘——交谈
- 第四章 盖伯瑞尔的决心——拜访——误会
- 第五章 芭斯谢芭的离去——牧场悲剧
- 第六章 集市——旅行——火灾
- 第七章 相认——羞怯的姑娘
- 第八章 麦芽作坊——闲谈——新闻
- 第九章 家宅——来访者——半吐真情
- 第十章 女东家与雇工
- 第十一章 军营外——大雪——会晤
- 第十二章 农民——常规——例外
- 第十三章 《圣经》占卜——瓦伦丁卡片[1]
- 第十四章 书信的效果——日出时分
- 第十五章 清晨的会晤——还是那封信
- 第十六章 万圣堂与万灵堂
- 第十七章 在市场上
- 第十八章 博尔伍德在沉思——懊悔
- 第十九章 洗羊——求婚
- 第二十章 迷惘——磨剪子——争吵
- 第二十一章 羊圈里的麻烦——捎信
- 第二十二章 大谷仓与剪毛人
- 第二十三章 黄昏——又一次表白
- 第二十四章 同一夜晚——枞树园
- 第二十五章 新相识
- 第二十六章 草地边的一幕
- 第二十七章 收蜂
- 第二十八章 蕨丛里的凹地
- 第二十九章 黄昏散步
- 第三十章 通红的脸颊,汪泪的眼睛
- 第三十一章 责备——愤怒
- 第三十二章 夜——马驰
- 第三十三章 阳光下——报信人
- 第三十四章 还家——骗子
- 第三十五章 楼窗边
- 第三十六章 财产临危——宴乐
- 第三十七章 暴风雨——两人聚合
- 第三十八章 雨——孤寂人遇到了孤寂人
- 第三十九章 归途——一声惊叫
- 第四十章 在通往卡斯特桥的公路上
- 第四十一章 怀疑——接尸
- 第四十二章 约瑟夫和他的运载——鹿头客栈
- 第四十三章 芳丽的报复
- 第四十四章 树下——反应
- 第四十五章 特洛伊的浪漫情调
- 第四十六章 滴水嘴及其功绩
- 第四十七章 海岸边的冒险
- 第四十八章 疑窦顿生——疑窦难消
- 第四十九章 奥克的升迁——巨大的希望
- 第五十章 羊集——特洛伊碰了妻子的手
- 第五十一章 芭斯谢芭与骑马侍卫的谈话
- 第五十二章 会聚的途程
- 第五十三章 战斗开始——立见分晓[1]
- 第五十四章 震惊之后
- 第五十五章 来年三月——“芭斯谢芭·博尔伍德”
- 第五十六章 孤独的美人儿——一切过后
- 第五十七章 雾蒙蒙的夜晚和清晨——尾声
猜你喜欢的书
中峰文选
明代诗文别集。董玘(字文玉)著。为唐顺之所选。先由其子董思近于嘉靖间梓行《中峰文选》6卷、《应制稿》1卷。《文选》中有文5卷,诗1卷。嘉靖末,王国桢又重加诠次,刊刻成《董中峰文选》11卷,其中文9卷,诗2卷。集前有嘉靖四十五年(1566)董束序,末有嘉靖四十年王国桢后序。后序述及重梓原委:“予入闽之明年,予友守寻甸董君约山贻书曰:‘先大夫集,旧刻舛漶已甚,闽善梓者,谨谋君改图之,传诸家塾,幸甚!’是编出唐太史荆川选,兹惟诠次伦类,考正讹谬,仍其名《中峰文选》。”其文醇谨有法度,有时饶有文学色彩,弥足珍贵。其诗五古尚可,以陶韦为宗,雅淡闲逸,但有时过于浅率,诗味不浓。
越缦堂读书记
笔记。近代李慈铭著。不分卷。系由云龙辑录《越缦堂日记》中有关读书札记编成。由辑本民国间曾经排印,但并未发行,建国后商务印书馆据原辑及李氏二种日记原书,加以补订、标点,重新分类排列,分为“哲学思想”、“政治·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军事”、“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综合参考”、“劄记”十二类,出版行世。此书可见作者一生学问成就,其中“确有一些前人所未发的创见,往往能在短短数语中击中要害,又能触类旁通,剖析入微,而不流于琐屑的考证”(排印本出版说明)。内“文学”部分篇幅最多,内容最富,评诗文总集如《唐文粹》、《明诗综》、《历朝诗集》,评诗文别集如《柳河东集》、《白氏长庆集》、《樊川文集》、《袁中郎全集》等,皆有卓识。论清代诗文家尤多,亦有较高参考价值。有1959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63年中华书局用商务印书馆纸型重印。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正一先生, 即唐道士司马承祯。
道德经解
四卷。宋苏辙撰。《道德经解》,又称《道德真经注》、《道德经疏》、《老子新解》、《老子解》。宋以前学者注解《道德经》,或参阅河上公注本,或依据王弼注本,综其要旨,皆述无为养生治国之道,注文多以儒、道家言释经。苏辙《道德经解》则引儒家“中庸”之说以比附,主张儒、释、道三教归一,强调三教同源。苏轼为其书题跋曰:“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后来朱熹不满此说,认为是援儒入墨,不利于各学派之立说,并作《杂学辨》以攻之,斥其“学儒之失而流于异端”。清代有人不同意朱熹的观点,认为多此一举,如果要攻击此书,不如直接攻击 《老子》。近现代学者对苏辙《道德经解》颇为推重,还有学者将其书与王弼注本并提,称其属官学流派。现存明 《道藏》本,题为 《道德真经注》; 明闵刻朱墨套印本,题为《道德经疏》;清《四库全书》本;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题为《老子解》,四卷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
80卷,唐实叉难陀译,唐澄观述。即《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悬谈合钞别行。
念佛三昧宝王论
凡三卷。唐代僧飞锡撰。书成于天宝元年(742)。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飞锡以念佛三昧为诸禅三昧中之宝王,遂倡导万善同归、三世通修之念佛。内分三大门,即:念未来佛、念现在佛、通念三世无不是佛等,其次再细分为二十门,如: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无善可择无恶可弃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无心念佛理事双修门等。本书所广为援引之经论包括:观无量寿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大宝积经、大集经、十住毗婆沙论、大乘起信论、安乐集等。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1608),智旭将本书收入净土十要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