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图志
作者:邓牧
宫观志。南宋邓牧(1247—1306)撰。六卷。 牧字牧心,号九鉴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者。宋亡隐居于洞霄宫,终身不仕、不娶,自号“三教外人”。著有《伯牙琴》。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天柱两山间,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时牧隐居于此,受超然馆住持沈多福嘱,与本山道人孟宗宝搜讨旧籍,作此志。于大德九年(1305)成书,五万余字。分宫观、山水、洞府、古迹、人物、碑记六门。宫观门记洞霄宫、九锁山门、虚皇坛、三清殿、冲天观等宫观建筑四十七处,述其位置、历史沿革。山水门记天目山、大涤山、天柱山、白鹿山等名山多处。可为开发旅游业提供资料。五卷后附住持知宫等题名,有及大德十年事,疑为道人所增。人物门有邓牧及叶林二传,前题“续编”二字,不知续者。书名图志,然有志无图,当为传写脱佚。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的书
三故事
作者是[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译李健吾。《三故事》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完整的虚构作品,创作时间跨越30年,被公认为作者的成熟之作。是福楼拜小说艺术的集中体现。屠格涅夫不等法文原作成书,就陆续译成了俄文。福尔考说:“认识福楼拜的,在这里寻见他;不认识的,在这里认识他。” 包括三个短篇:淳朴的心,圣朱利安传奇,希罗迪娅, 其中《慈悲·圣·朱莲的传说》取材于一则中世纪故事,作者去芜存精,把飘渺的传说带回到现实上来;《一颗简单的心》化腐朽为神奇,把不是传奇的材料写成一篇动人的短篇小说;《希罗底》让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将矛盾冲突集中到一天时间里,从早到晚,让人想起戏剧的严谨结构。这三篇短篇小说分别呼应了作者的《圣安东的诱惑》、《包法利夫人》和《萨郎宝》。
梅品
赏梅专著。南宋张镃撰。1卷。镃有诗名,工画竹石古木,酷好梅花。淳熙十二年(1185)购得南湖滨曹氏荒圃。园中原有古梅数十株,又增取别圃之红梅、千叶缃梅,合300余株,移种成列,分区培植。建轩堂临之,时与诸诗友聚会观赏。因“审其性情,思所以为奖护之策”,叙赏花之感受,于绍熙五年(1194)撰成此书,书于堂上,使观赏者有所警省,以爱敬梅花。全书分为四事,共58条。“花宜称”26条,“花憎嫉”14条,“花荣宠”6条,“花屈辱”12条。其澹阴、晓日、薄寒、细雨、夕阳、竹边、松下等条,皆为宜梅的自然环境,能使观赏者感到赏心悦目;而狂风、淫雨、烈日、苦寒等,皆于梅不利,且败坏赏花者心情。此书反映出宋代文人艺梅、好梅、赏梅的风尚。周密《齐东野语》全录之。传世单行本有《百川学海》、《夷门广牍》、《说郛》、《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目经大成
眼科著作。3卷。清·黄庭镜撰。初稿完成于1741年,经四次易稿,于1774年定稿。1804年黄庭镜之门生邓赞夫录读其书以《目科正宗》之名刊出,《目经大成》是中医眼科学一部总结性著作。全书纲目分明,次序井然。上卷总论,包括诸药外治章; 中卷各论,论述眼病十二因及眼病八十一症;下卷类方。此书对眼病症状及治疗学均有发挥,此如《龙木论》将内障分为二十三症,《目经大成》则由博返约,最后归结为一。又如古人在内障一症中包括了青光眼和眼底病,而黄庭镜明确地申述了内障的病症,并分别了青光眼和眼底病。在治疗学上,附有眼病方剂二百二十九首,外用药十九方。书中又介绍多种手术方法,将内障针拨术总结为拨眼八法(审机、点睛、射复、探骊、扰海、卷帘、圆镜、完璧);对于眼病的手术适应症及术前后的处理也有说明,另如眼科器械也有介绍并附图形。此书今有清刊本3种。1818年由黄庭镜之孙再刊,更名《目经大成》有清刊本4种。
小儿推拿广意
推拿专著。又名《幼科推拿广意》、《推拿广意》。三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80余首。全书内容切于实用,流传颇广。
弘光实录钞
四卷。题古藏室史臣撰。《弘光室录钞》以邸抄为蓝本,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起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被清所杀,及袁继成被执。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如马士英、阮大铖当道,史可法督师,江北四镇,从“逆”案,伪太子案等。内容大致与顾苓《金陵野钞》相出入,而不及李清《南渡录》、顾炎武《圣安本纪》详审。书前有自序及不着人名识语,书后附大臣月表。《弘光实录钞》以记注体为主,颇近似于起居注,并夹叙有关诸臣生平事略,间又有作者史评,据古藏室史臣序自称,作者撰着《弘光实录钞》是以邸报排比而纂之,又证以故所见闻,抄之以求其备。书中录有当时奏疏、圣旨,为作者所亲见,故而所记事大多信而有征,不是仅据传闻而附会。但其中也有一些失实之处,如记许定国降清,封宁南王;福王北去,唐王豫以质宗谥之;典史闫应元偕勇士溯江而去各条,尤属谬误,失于考证。又于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颇多怨憞之词,序中直称弘光帝不道,且以伪太子为真,并左袒左良玉率兵东下事,凡此种种,均可见作者所存党争门户之见较深,史论不免有失于偏颇之处。尽管如此,《弘光实录钞》作为“取材邸报,无异官档”的史料,仍不失为研究南明史迹的重要参考。关于《弘光实录钞》的作者问题,有两种观点:杨凤苞《南疆逸史跋》谓:“黄宗羲《弘光实录》一名《弘光实录钞》,又名《弘光纪年》。”傅以礼、谢国祯均认为《弘光实录钞》的作者为黄宗羲。台湾商务印书馆所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作者则认为,所传有关黄宗羲生平记载,如黄梨洲年谱、黄宗羲神道碑铭,以及《梨洲遗书十种》等均未提及《弘光实录钞》,故不应遽信杨凤苞《南疆逸史跋》之言。杨凤苞生于清季,忌讳已弛,南明遗着,不禁传抄,当时书商拟名射利,伪托名人之作,学者常被欺骗。《弘光实录钞》有清吟馆抄本,题作《弘光日录》,又有浙江图书馆藏傅以礼抄校本,《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大般泥洹经
梵名Maha^ -parinirva^n!a 。凡六卷。东晋法显译。又称六卷泥洹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解说如来常住、悉有法性等义,共分十八品。本经相当于北凉昙无谶所译大般涅槃经之前十卷五品,译文较昙无谶稍略。本经有多种同本异译本,出三藏记集卷二之新集异出经录共举出大般涅槃经等八部,开元释教录卷十一则举出泥洹经等七部。或谓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之泥洹经与长阿含游行经亦为本经之同本异译。此外,南本涅槃经即根据北本涅槃经与本经再治而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