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唐两京城坊考
城镇志。清徐松(1781—1848)撰。五卷。松字星伯,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坐事谪戍伊犁。致力史地研究,成绩卓著。著有《西域水道记》、《新斠注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等书。嘉庆十四年(1809)奉诏纂辑《全唐文》,于《永乐大典》中得元《河南志》,并取宋敏求《河南志》原文,合以程大昌《雍录》,李好文《长安志图》,兼采金石、传记,旁及唐人诗文集、笔记中有关唐代两京城坊记载,重加撰述,于嘉庆十五年(1810)成书。卷一前冠西京地图六幅,卷五前冠东都地图四幅。叙述长安、洛阳二京城坊、里巷、宫殿、苑囿、官署、渠道分布,尤详于诸坊内廨宇、寺观及贵族官吏宅邸。搜罗考核,用力甚勤。对研究唐史及两京故实,足资参考。时人张穆为之校补。于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之外所增补内容皆未加说明或注明出处,是其不足。有《连筠簃丛书》本,《畿辅丛书》本;《丛成集成初编》本。另清程鸿诏撰有《唐两京城坊考补记》一卷,收入《藕香零拾》丛书,可资参考。
石山医案
医案。明汪机 (1463—1539)撰。三卷,附录一卷。机另有《运气易览》已著录。此书乃汪氏弟子陈桷于正德十四年(1519) 编辑而成。上卷论述营卫气血、内科杂病医案,中卷为外、妇、儿病案,下卷为答银宋公书。汪氏持论多宗丹溪。认为丹溪的 “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说明“日明于月”的自然现象,结合到人体则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临床上,强调辨证论治。“遇有病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不拘泥于成方,善用参芪益气补血,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著。纠正宋金以来 《局方》 用药偏于温燥,刘河间用药偏于寒凉之弊。汪氏重视四诊合参,尤长于脉诊与望诊,故案中多记述患者形体、色泽,或以形治,或从脉症入手,施治灵活,对临床有一定参考意义。附录载汪氏门人陈钥论参芪用法二则和李汛所撰汪机小传一篇。有《四库全书》本,上海食竹山房石印《汪氏医学丛书》本。
朱子礼纂
清李光地研究朱子理学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原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在官以清勤自律,任内曾举荐施琅平定台湾,为陈鹏年辨诬,赞成恢复张伯行官职,救方苞,且治河有功。晚年任文渊阁大学士时奉敕校理编辑的有《朱子大全》、《性理精义》、《周易折中》等,是康熙间颇有成就的儒学家。收集了散见于朱熹《文集》、《语类》、书信中关于“礼”的论述,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编纂,共五类,即《总论》、《冠昏》、《丧》、《祭》、《杂仪》。此书收录虽然不无遗漏,有失朱子之意,但以一人之力集成此书,已事属不易。
太极图西铭通书解
各一卷。明曹端撰。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河南省渑池县)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周敦颐依据《易传》、《中庸》和韩愈《原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的《无极图》改变成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图式—— 《太极图》,建立自己的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客观唯心主观的本体论。
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
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宋周琪述并序(序文首缺)道冲跋,师范跋,心月跋,广闻跋(二篇)。
护国经
佛说护国经,一卷,赵宋法贤译。护国长者之子出家得道。为俱卢大王说法。与佛说赖吒和罗经同本。法华经仁王经金光明经,称为护国经之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