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图说
作者:佚名
中国明代霍冀、孙应元、赵宋等联合报送的奏折。霍冀,字尧封,号思斋,山西孝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永平府推官,升监察御史,曾任宁夏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隆庆初年升任兵部尚书。孙应元,湖广承天人(今湖北钟祥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任兵部职方主事。 该书是在前任兵部尚书许论的《九边图论》(1534)和兵部职方主事魏焕的《九边考》(1541)的基础上,根据边堡的更设,将领、兵马的增加及边情的变化,于隆庆三年(1569)修订而成。1940年《玄览堂丛书》刊印,有文1万余字、图260多页。全书在卷首题奏之后,以当时九个主要军事重镇所形成的军事防区,按“辽东镇图说”“蓟镇图说”“宣府镇图说”“大同镇图说”“山西镇图说”“延绥镇图说”“宁夏镇图说”“固原镇图说”“甘肃镇图说”,分述其“九边”的地理位置、范围、军事价值、敌情形势和本镇战时所处“极冲”“次冲”“又次冲”的地方文武官员与兵马钱粮数目等。每镇有总图以统其纲,有分图以析其目。图中绘有关隘、城堡、台墩和军屯等级,有文字记述其地位与周围关系。如“辽东镇分图”,在抚顺城处,注有“抚顺城系沈阳中卫地方,在卫城东南设有备御一员,离边三十里,系次冲地方”。全书图绘精细,内容充实,是研究明代沿长城一带边防的军事地理史料。
猜你喜欢的书
天形道貌
中国画论著。明代周履靖编撰。文嘉校。一卷。刊行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版本有万历二十六年金陵荆山书林《夷门广牍》刻本、《丛书集成》本、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影印本,《中国画论类编》辑录画论部分,《中国版画史图录》辑录图式部分。本书是一部人物画图谱。全篇图文相配。第一部分为人物画概述。分别为:论述人物画发展史,立曹仲达、吴道子两家为“学者取宗”;论人物衣纹之法,强调“用笔全类于书”;论人物必分贵贱气貌;论人物行立坐卧姿态,以“古、怪、秀、雅”喻之;述衣褶描法,列“十八描”;分述人物面像与背像的画法比例。所发之论参融古法,简明精当,比喻形像,便于后学。第二部分为人物画法的图示。分别为临流、索句、听泉、舞袖、挥扇、倚树、徜徉、濯足、凭石、趺坐、散步、醉吟、传盃、采芝、携琴、题壁、观水、回首、静憩、晤语、观泉、谈玄、浮白、观书、拂尘、望月、呼僮、酕醄、酩盯、让履、盘桓、倦绣、调莺、捣衣、题叶等,共三十六种,图画秀雅,镌刻精致,不但是习画入门者捷径,也是明代版画艺术的精美之作。卷末附载写意画法四幅,每幅所绘约有数式,均未标注题名。
鸡谱
《鸡谱》是清代一部有关饲养斗鸡的著作。作者不明,只有清乾隆丁未年(1787)的一个抄本留传下来,存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 一的中国古代养鸡学专著,直到1989年才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一个印本。全书约1.4万字,全书凡51篇,内容包括: 一,关于斗鸡外貌的描述和鉴定;二,斗鸡良种之选配繁育;三,种卵的孵化和雏鸡饲育;四,斗鸡的饲养管理;五,斗鸡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六,斗鸡的对阵和阵后处理。《鸡谱》发展了古代的“相鸡术”。书中有“论头”、“论冠”、“论眼”等15篇专门论述斗鸡外部形态差异及其与体质强弱、性情勇怯的关系,并提出外貌鉴定的标准。
秘传外科方
外科著作。明代赵宜真辑,刊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书中首述医论方证,次列外科疾病36症,病形图24幅,末录李世安、李防御二氏治疔法和五痔方等。本书主要论述外科疮疡、痈疽、疔疮、痔疮的治法,并附图24幅,依图说明各种痈疽的部位、形状和简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痈疽疮疡和各种中毒、外伤、汤火伤、蛇虫伤的方药和急救法,共载375方。本书继承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外科精要》的外科学经验,收集了民间治疮疡、杂病的单方和验方,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兼有妇、儿、五官科的论治经验,其中大部分是未见经传的,不少方剂和治法成为后世外科的传统方药和方法。特别是对痔疮的治法和一些急症的处理方法,至今还运用于临床。
金箓上寿三献仪
金箓上寿三献仪,原不署撰人。其祝文中有「永乐大明、弘开寿域」之语,应成书于明成祖永乐中。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用于皇帝诞辰,为皇帝设斋祝寿,祈祷「圣天子之万年」。其法事中有初献、亚献、终献三节,故称三献仪。
答手诏条陈十事
《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1043年(庆历三年)九月,在宋仁宗连日催促下,认真总结其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呈上的新政纲领,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该文写成后,立即呈送给宋仁宗。宋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所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反对等原因,范仲淹的改革十策在“庆历新政”中推行失败。收录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3》和《宋史/卷314》以及《皇朝文鉴 (四部丛刊本)/卷43》。
观无量寿经义疏
凡二卷。隋代慧远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记,或称净影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地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为现存最早之观经注疏。本疏判定阿弥陀佛之身土为应身应土,往生其净土之九品人,乃大、小之圣人,以其修证与自力修行之通规无别,而不论弥陀本愿之胜力,所说大违净土教之义趣,故善导作观无量寿经疏破斥之。于隋唐之际,净土教义之了解,可自本疏窥其鳞爪,为研究善导观经疏不可或缺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