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志图
作者:李好文
西安历史地志。元李好文编撰。 好文,字惟 中,东明(今山东东明)人,至正二年(1342)任陕西行台治 侍御史。在长安,因有感于千余年来长安城的沧桑巨变, 撰成是书。书原名《长安图记》,后人以与宋敏求《长安志》 合刊,改名《长安志图》,共三卷。卷上叙汉唐长安与宋金 京兆城及元奉元路城;卷中叙古迹陵墓;卷下叙关中泾渠 及灌溉事宜等。全书有汉三辅图、汉故长安城图、唐禁苑 图、唐大明宫图、唐宫城图、唐城市制度图、城南名胜古迹 图、唐骊山宫图、咸阳古迹图、奉元州县图、奉元城图、唐太 宗昭陵图、唐肃宗建陵图、唐高宗乾陵图、泾渠总图等22 幅,并配有文字说明,所谓“有图有说”,好读而易懂,深得 后人赞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总为图二十有 二,其中泾渠图说详备明晰,尤有裨于民事,非但考古迹资 博闻也。”此书现有明嘉靖十年刻本、清乾隆四十九年毕沅 灵岩山馆校刊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 本等。
李好文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延绥镇志
军事地理著作。清谭吉璁纂修。六卷。吉璁字舟石,号筑岩,浙江嘉兴人。监生,官延安府同知、登州知府。著有《肃松录》等。延绥,军镇名,明九边之一。旧有万历志,是志乃续前志而修,于康熙十二年(1673)成书。约二十八万字。冠有三幅地图。正文分天文、地理、建置、祠祀、兵、食、官师、人物、选举、纪事、艺文十一门。含岁时、沿革、河套、山川、水利、兵制、烽火、屯田、户口、物产、碑、文等七十九目。颇重军事地理,详载延绥城高、长及墩台数目。载三十六堡,皆详地理位置。山川目记山、岩、峰三十余座,并详考黄河等诸水源委。兵志详载明、清以来各堡守兵人数及马政军器等。食志记其屯田亩数、夏税秋粮、官兵俸饷等。纪事志载周至清历代政事兵事及灾害情况,其中对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有详细记载,颇具史料价值。是志对研究该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皆有参考价值,而对研究古代军事地理尤为重要。有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光绪十七年(1891)增补本。
昆仑河源考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学者称其为石园先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曾以布衣身份参编《明史》,另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庙制图考》、《石经考》、《历代宰辅考》、《石园文集》等多种。本书共一卷。作者以为元笃什言《河源昆仑》与《史记》、《汉书》不合,《水经》所载亦有谬误,故而历引《禹贡》、《禹本纪》、《尔雅》、《淮南子》及各史之文以考证之。旧说如张骞言河源出盐泽、司马迁言河源出于阗等。后来诸书,都无异说。《唐书·吐谷浑传》,始有李靖望积石山览观河源之言,而亦未确有所指。潘昂霄等以鄂敦塔拉之潜行复见者,指为河源,以阿木尼玛勒占木逊山即古积石山,指为昆仑,《元史》将其观点采入《地理志》中。万斯同对上述旧说一一考辨,得出河有两源之说。今天看来,万氏之言也并不确切,但所引史料颇多,可验证古人之河源观。《昆仑河源考》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史地类》,见第九册。
良朋汇集经验神方
又名《良朋汇集》、《汇集经验良方》。方书。清孙伟撰。五卷。伟字望林,幼因家贫,留心方术,行医五十年,将所积方集成二卷,曰《经验藏书》。后又得奇方若干,多有效验,乃辑成此书。全书约十四万字。因书中载方,皆为同友经验手藏,经汇集而成,故名。以金、木、水、火、土分为五集。卷一金集,分中风、伤寒、中寒等二十一门; 卷二木集,分痞满、蛊胀、积聚等二十七门; 卷三水集,分养生、头痛、眼目等四十五门; 卷四火集,为妇人科,分妊娠、难产、白带等二十八门; 卷五土集,包括外科、急救、伤科、虫兽伤等病症,分三十二门。凡百三十二门,载方约一千六百余首。门类齐全,包括临床各科病症。不言脉理,以搜辑验方为主,方多效验,便于读者临症选取。可供临床参考。另有四卷、六卷、十卷本。有康熙五十年 (1711) 刊本。
汉朝大历史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再版,是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本书以时间为轴,以影响时代进程的事件或人物为中心展开,讲述项羽灭秦到汉朝灭亡四百多年动乱兴衰的史事变迁。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吕思勉国学基础深厚,治史的意趣却不保守。本书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被公认为研究汉朝历史的经典之经典。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五卷。章冲撰。章冲,字茂深,湖州吴兴 (今属浙江省)人,祖籍建州浦城 (今属福建省)。章祐曾孙,叶梦得之婿。官朝散大夫,孝宗淳熙 (1174—1189年) 中尝知台州。叶梦得精于《春秋》之学,章冲亦究心于《左传》,以《左传》“事不传义,每载一事,或先经以发其端,或后经以终其旨。有越二三君数十年而后备近者,亦或十数年有一人而数事相关,有一事而先后若异。臣君之名字有数语之间而称谓不同,间见错出,常病其不属。”(书序)为使其“大小之事”,“一览尽见”,遂“捃摭惟迁,各从其类”,抄录《左传》而成《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全书大体依《左传》每年之中所记史事分类标题,并用 《左传》十二公纪年为序。年下共系三百五十七目,有一年之下一目者,亦有一年之中多至七目者。其中,也有少数年份的史事未录。总的来说,《左传》原文叙事较详,则此书即立有类目,犹如提要。其书“掇其英精,会其离析,各备其事之本末”,以及立目细碎,都表现出与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的异趣。该书刊于孝宗淳熙乙巳(1185),晚袁枢十年,显示着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始跃居史坛的趋势。传本有《四库全书》本、《通志堂解经》本,后者多附录一卷。
从容: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
《从容: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讲述了从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是一个人的睿智与大度。从容是一种生活态度,面对浮躁忙乱、追逐物质和感官享受的社会,我们不妨学会跳出人我是非,修一颗从容自在心。从容是历经沧桑、阅尽浮华,洗尽躁动后的返璞归真,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豁达与乐观。弘一法师以出尘的心智和济世的慈悲,给人们以心灵的力量和人生的智慧。《从容: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以弘一法师的原创为指引,给我们一片侵入骨髓的清凉,让那些浮华燥气化为云烟,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家园。请接受慈祥的指引,让心更加宁静清爽;请放下所有纷争,用一颗豁达从容的心,修得此生幸福、吉祥,安乐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