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津志辑佚

作者:熊梦祥
析津志辑佚

《析津志》北京地方志。一名《析津志典》。元熊梦祥著。卷数无考。梦祥,字自得。江西丰城人。工翰墨,博读群书,旁通音律,以茂才异荐为白鹿洞书院山长。授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后以老疾告归,年九十余著此书。以古时燕分野为“析木之津”和辽置析津府。名书。此书明初尚流行, 《永乐大典》依韵收录该书许多内容。明正统间杨士奇编《文渊阁书目》和成化时叶盛所编《菉竹堂书目》均著该书为三十四册。约在明万历间此书亡佚。近由杨万里主持,北京图书馆善本组,从《永乐大典》、 《日下旧闻考》、《宪台通纪》和《顺天府志》 (残卷)等多种古籍中辑出约十万余字。按城池街市、朝堂公宇、台谏叙、工局仓廪、额办钱粮、太庙、祠庙、仪祭、寺观、河闸桥梁、古迹、大都东西馆、 马步站、人物、名官、学校、风俗、岁纪、物产和属县共十八项,分类编次,标点、标目、分段。使久已失传的文献传世。此书是我国最早记述北京及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的一部专书。对北京的沿革、至到、属县、城垣街市、朝堂公宇、河闸桥梁、名胜古迹、人物名宦、山川风物、物产矿藏、岁时风尚都有较翔实的记载,是研究北京地区的历史、地理极宝贵的资料。有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

熊梦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鲵鱼之乱

鲵鱼之乱

捷克作家恰佩克的社会幻想长篇小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展史,影射着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预示了法西斯势力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第一、二卷中,鲵鱼直喻着资本主义掠夺的对象。资本家开办鲵鱼利用公司,进而发展为鲵鱼辛迪加,先是利用鲵鱼采集珍珠,后来为全世界提供全部海底劳工,从这些无须付酬的劳动力身上榨取巨额利润。“鲵鱼贸易”影射着奴隶贸易。鲵鱼企业捕捉、运转、贩卖和使用鲵鱼的情景,使人联想到从前殖民强盗贩运黑人奴隶的惨无人道的行径。小说通过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反映了资本主义海外掠夺的野蛮历史。 第三卷集中描写了 “鲵鱼之乱”,鲵鱼形象的内涵在性质上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成了法西斯的象征。鲵鱼向人类开战,淹没了陆地,把平原变成浅海,把人们逼上了高山。鲵鱼长的形象明显地影射着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他本人并不是鲵鱼,而是个人,名叫安德烈·许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军士长。“鲵鱼之乱”象征着法西斯侵略。恰佩克在小说中不仅揭示了法西斯和垄断资本的密切关系,而且抨击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政府牺牲弱国,向法西斯妥协的政策。 恰佩克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不可能提出一个完整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纲领,把希望寄托于鲵鱼自身互相残杀,这显然是空想。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

本书原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且观点条理清晰,行文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全书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共十八个部分。尽管已经出版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本书在同类题材领域,仍然是学术性与通俗性生动结合的典范,其历史地位至今难于超越。对于想要了解本国文化的读者来说,本书实为一部极富启发性的中国文化指南之书。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又名 《灵枢注证发微》。医经类著作。明马莳注。九卷。莳有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已著录。马氏认为 《灵枢》 内容“大体详全,细目具备,犹儒书之有《大学》,三纲入目,总言互发,真医家之指南,其功当先于《素问》”。但自古迄今,并无注释。故据南宋史崧传本,分九卷八十一篇,以合 《汉书·艺文志》 之旧观。注释体例与 《素问注证发微》 同。初刊于明万历八年 (1580)。其注释结合临床实际和四时气候变化,多有发挥,并附有人体经脉腧穴图解。故汪昂评曰:“《灵枢》 从前无注,其文字古奥,名数繁多,观者蹙頞颦目,医率废而不读,至明始有马玄台之注,其疏经络穴道,颇为详明,可谓有功于后学。”有清光绪五年(1879) 刻清太医院藏版。

宴会

宴会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格外炎热起来。从各人口里喷出来的纸烟的云雾流出低矮的门框,发散在另一间房子里,使那里正在流着汗吃饭的人也感觉到了格外的炎热。

春秋左氏传补注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卷。元赵汸撰。赵汸尊其师黄泽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注则宗杜预。《左传》有所不及者,以《公》、《穀》二传通之;杜所不及者,以陈傅良《左传章旨》通之。此书即是采陈傅良之说以补杜氏《集解》之未及。赵氏认为,杜预偏于《左传》,陈傅良则偏于《穀梁》,如果用陈氏之长以补杜氏之短,用《公》、《穀》之是以救《左传》之非,则双方皆可得笔削义例。触类旁通,传注得失、辨释悉当。不但有补于杜注,有功于《左传》,即孔子不言之旨,亦灼然可见。其《自序》云:“《左氏》于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赴告之情,策书之体亦一二有见焉,则其事与文庶乎有考矣。其失在不知以笔削见义。《公羊》、《穀梁》以书不书发人,不可谓无所受者,然不知其文则史也。夫得其事究其文而义有不通者有之,未有不得其事不究其文而能通其义者。故三传得失虽殊,而学《春秋》者必自《左传》始。”赵汸因其师黄泽《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若基本原脉络,则尽在《左传》”之教,乃取《左传注》诸书读之,“数年然后知鲁史旧章犹赖《左氏》存其梗概。……又十余年,又知三传而后,说《春秋》惟杜元凯、陈君举为有据依。”此书与其《集传》,在宋元皆为用力较勤之作。现存元至正二十年刻、明弘治六年重修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玉玲珑阁丛刻本。

闲居编

闲居编

闲居编,五十一卷,宋智圆著并序,吴遵路序,浩肱跋,元敬跋(二篇),附撰述目录。杂著,诗文集,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