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津志辑佚

作者:熊梦祥
析津志辑佚

《析津志》北京地方志。一名《析津志典》。元熊梦祥著。卷数无考。梦祥,字自得。江西丰城人。工翰墨,博读群书,旁通音律,以茂才异荐为白鹿洞书院山长。授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后以老疾告归,年九十余著此书。以古时燕分野为“析木之津”和辽置析津府。名书。此书明初尚流行, 《永乐大典》依韵收录该书许多内容。明正统间杨士奇编《文渊阁书目》和成化时叶盛所编《菉竹堂书目》均著该书为三十四册。约在明万历间此书亡佚。近由杨万里主持,北京图书馆善本组,从《永乐大典》、 《日下旧闻考》、《宪台通纪》和《顺天府志》 (残卷)等多种古籍中辑出约十万余字。按城池街市、朝堂公宇、台谏叙、工局仓廪、额办钱粮、太庙、祠庙、仪祭、寺观、河闸桥梁、古迹、大都东西馆、 马步站、人物、名官、学校、风俗、岁纪、物产和属县共十八项,分类编次,标点、标目、分段。使久已失传的文献传世。此书是我国最早记述北京及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的一部专书。对北京的沿革、至到、属县、城垣街市、朝堂公宇、河闸桥梁、名胜古迹、人物名宦、山川风物、物产矿藏、岁时风尚都有较翔实的记载,是研究北京地区的历史、地理极宝贵的资料。有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

熊梦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养蒙集

养蒙集

元代诗文别集。10卷。张伯淳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江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顺三年(1332)虞集序、泰定三年(1326)邓文原序、《谥文》、至正六年(1346)张采题识。据邓文原序,张伯淳“不喜以藻翰自名,殁后无成稿”,由他的儿子河东宣慰副使张采和长孙张炯访求遗逸,编次为10卷。卷1为册、诏、制、表,卷2为序,卷3为记,卷4为碑铭,卷5为铭、赞、箴、说、题跋、卷6为祭文、疏,卷7为古诗,卷8为绝句、五言律诗,卷9为七言律诗,卷10为词。张伯淳的文章颇受重视,邓文原在《养蒙集序》中说其为文“耻尚钩棘,而春容纡徐”。《四库全书总目》不赞成此说,指出张伯淳之文与此“不甚相似”,但认为“其文源出韩愈,多谨严峭健,得立言之体”;张伯淳的诗却被评作“鄙拙殊甚,古体尤劣”。他的集中有《题鲜于伯机所藏黄庭经》一诗,比较古健,但这首诗是赵孟頫所作,被误收入《养蒙集》中。顾嗣立、王士禛都曾对张伯淳诗提出过尖锐的批评。本集刊本久佚,靠辗转传抄流传到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底本残缺颇甚,虽经清人厉鹗校正,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茶录

茶录

饮茶论著。北宋蔡襄撰。1卷。一作2卷。是书撰于皇祐三年(1051),书成进于仁宗。前后皆有自序,前序称:“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故“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此编。全书共800余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茶论”,凡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10则;下篇为“器论”,凡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9则。专论斗茶时对茶叶加工的要求,及斗茶器具、斗茶方法等。是书为中国最早的斗茶专著,对宋代斗茶之风的兴起有颇大影响,于中国茶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书成不久,原稿即为人取去刊行。治平元年(1064),蔡襄又以小楷书之,刻石于禁中。书法出入晋唐,劲实端严,生动流活,为其传世小楷的代表之作。欧阳修、杨时、刘克庄皆为之跋,后世书家亦深为推重。上海图书馆藏有此石宋拓本。刊本有《百川学海》、《格致丛书》、《说郛》、《五朝小说》、《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老子解略

老子解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者,无状之状也。人欲状之则过矣。故无名者,天地之始也,自然者至矣,极矣。盖未始有夫物也,俄而有物矣。有物则可命也,虽然,有物则可命之以有,未可命以众有也。故有名则为万物之母也。
 

茯苓仙

茯苓仙

近代传奇剧本。1卷,14出。许善长著。光绪九年(1883)九月刊,辑入《碧声吟馆丛书》。原署“玉泉樵子填词”。北京图书馆藏。此曲作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该剧取材于有关仙女麻姑的传说。主要剧情叙:麻姑本为宣城 乡下农家女,因见一小儿奔跑嬉戏于水面,知为茯苓仙,便以红线 缀于小儿衣襟,追至松根下,掘出服食,遂成仙。共十四出,出目为: 《采药》、《寿萱》、《泄神》、《传道》、《归省》、《宦辞》、《栖真》、《会宴》、 《鞭背》、《鉴心》、《献筹》、《释篆》、《广教》、《建坛》。以[香遍满]开 场:“融和昼景,飞飞落花粘翠屏。是处樵声通曲径,丁丁频入听。风 来四面应。 我攀援绝崖登,怎不见娉婷影。”[尾声]云:“镇山门寿贞珉,愧乏千金贻赆。准备着一瓣心香昼夜熏。”

福楼拜评传

福楼拜评传

李健吾著,作者写于1935年。著名现代作家、法国文学研究名家李健吾先生的天才之作。全书以灵动峭拔的文字极力状写法国文豪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及其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对福氏作品的解读尤为清新奇崛,读之令人振奋。写作本书时李先生未足三十,但对人情世故的剖析,对艺术魅力的鉴赏足见功力,令人感佩不已。本书成书已有九十年,但在中国对福氏了解之深、解读之透,迄今恐无出其右。

八识义章研习抄

八识义章研习抄

八识义章研习抄,3卷,日本珍海记。卷上 ,释名门第一 ,辨相门第二 ,卷中 ,辨相门之余 ,根尘有无门第三 ,大小有无门第四 ,真妄依持门第五 ,真妄熏习门第六 ,卷下 ,迷悟修舍门第七 ,迷悟分齐门第八 ,修舍分齐门第九 ,对治邪执门第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