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体略

作者:王英明
历体略

三卷。明王英明 (生卒年不详)撰。王英明字子晦,开州 (今四川开县)人。万历举人,精研历算。上卷六篇:天体地形、三曜、五纬、辰次、刻漏极度、杂说;中卷三篇:极宫、象位、天汉;下卷七篇:天体地度、度里之差、纬曜、经宿、黄道宫界、赤道纬缠、气候刻漏。前两卷介绍中国传统天文学知识,论证地圆说乃中国古已有之,其中涉及地球和经纬度概念,还批判了天圆地方说和占星术。卷三介绍西方天文学知识,附日月交食一篇,讲日月五星的运行与交食。顺治三年其子重刻本,于卷首增天文图五幅。历来认为此书浅近,可为初学天文之门径。有万历壬子刊本,崇祯己卯刊本,顺治丙戌刊本。

王英明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论平等

论平等

《论平等》是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勒鲁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838年,收录于《新百科全书》中。在该书中,作者对平等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论述。认为自由是人的生存权利,平等是兄弟般的相亲、相爱和互助,博爱则是人类本性中所包含和充满的对同类的感情。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包含、不可分割的三位统一体,其中的任何一个概念中都包含有另两个的内容,只有它们结合和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学说。他特别强调平等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认为只有实现了平等,才能有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及人与人之可的博爱。这部著作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指出在大革命胜利以后的法国社会里,存在着作为事实的平等和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的天壤之别,要使人类过渡到道德而幸福的理想社会,就必须首先实现平等,消灭专制和特权。

续茶经

续茶经

论茶专著。清代陆廷灿撰。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有寿椿堂刊本。陆氏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县任候补主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凡例),历经数年,创为初稿,回故里后订辑成书。全书约七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附录一卷,并以陆羽 《茶经》列卷首,依 《茶经》分为十目。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 《茶经》的四之器。下卷又分上中下:下之上续《茶经》的五之煮,六之饮; 下之中续 《茶经》 的七之事,八之出; 下之下续 《茶经》的九之略,十之图。另以历代茶法作为附录。自唐至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烹饮之器,多有变法。陆氏所续,虽是多种古书资料摘要分录,但征引繁富,颇切实用,补辑考定,足资参考。书前有雍正乙卯年(1734)黄叔琳序及陆廷灿所作凡例。

传疑录

传疑录

二卷。明陆深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杂论经说异同,兼及史事,于前代宗室恩数等杀之制,叙述尤详。如:宋制亲王之子,不封郡王,亲王既没,不立嗣王。王安石在熙宁间,裁减宗室恩数,三学宗子,哄聚都下,俟安石入朝,拥马以诉。安石徐下马,从容言曰:“譬如祖宗功德,服尽而祧,何况贤辈?”于是宗子皆散。虽荆公一时应变之才,然其言不可废也。陆深详叙此事,是针对明代宗禄之弊而设的,隐有规谏之意。下卷则专论调律之法,始于累黍候气,即“以子谷秬黍中者度之,九十黍为黄种,一黍一分九,十分之得九寸,子北方也。秬黍黑黍也。愚按子谷,以冀州黑羊山所出为中,但时有丰欠,实有亏成,固亦难准,若和气须候之;候气之法,于三重密屋内,以木为案,十有二具,每取律吕之管,随十二辰置于案上,内俾外高,而以土埋之。……”终于十二辰,即:“历法有月建,辰在辰与建交错贸易处,其在天体,似表里然。十一月建子辰在星纪,十二月建丑辰在玄枵,正月建寅辰在娵訾,二月建卯辰在降娄,三月建辰辰在大梁,四月建巳辰在实沈,五月建午辰在鹑首,六月建未辰在鹑火,七月建申辰在鹑尾,八月建酉辰在寿星,九月建戌辰在大火,十月建亥辰在析水”记载特别详尽。此书收入《俨山外集》之中。另有一卷本《传疑录》,收入《宝颜堂秘笈》(明万历本、民国石印本)广集中,《丛书集成初编》据此排印单行本。

书经衷论 [标点本]

书经衷论 [标点本]

四卷,清张英著。此书前有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进书的《原序》一篇。正文不全录经文。每篇各立标题,逐条解说。《虞书》有63条,《夏书》32条,《商书》52条,《周书》167条。该书说解,博采前人旧说,不为门户所拘,亦不专主一家,取舍之间,多以己意折衷之,持论较为平实、公允;旧说不足采者,则直抒己意、自为说解,见解颇为精当。《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虽卷帙无多,而平正通达,胜支离蔓衍多矣。”

大学疏义

大学疏义

《大学》注本。宋金履祥撰,一卷。履祥字吉父,学者称仁山先生,浙江南溪人。不仕于元,专事著述。曾事同郡王柏,又从学于何基之门,对濂(周敦颐)、洛(程颐、程颢)、关(张载)、闽(朱熹)之学,造诣颇深,有《尚书考注》、《通鉴前编》、《孟子集注考证》等著作。当初,朱熹作《大学章句》,又作《大学或问》申明旨意,其后《章句》屡改而《或问》未变,故前后牴牾,学者疑之。胡凤丹认为,朱熹为《大学》作章句,又作《或问》,“一年之中,《章句》屡更,而《或问》未改,二书不甚相符,故学者疑之,此仁山先生(金履祥)《大学疏义》所由作也”(胡凤丹序) 。本书主旨在于为朱熹补正其所未及,《大学》正文之后,首先发明字句本意,然后阐发其意旨。履祥信守朱熹的天理论,主张尽天理、灭人欲。

自在王菩萨经

自在王菩萨经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佛在给孤独园,与二万比丘,一万菩萨俱。自在王问自在法?佛答戒自在,五神通自在,阴智,性智,入智,因缘智,谛智,自在,无碍慧自在。及说菩萨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