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鬼簿校注

作者:王国维
录鬼簿校注

戏剧论著。清王国维(1877—1927)撰。二卷。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王氏曾据《录鬼簿》参照他书而成宋元戏曲史及曲录等有关著述。后又将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清钱曾《也是园藏书目》等所录可与此书互证的资料摘出,校勘其他元代戏剧、杂曲流行版本所获资料,笺注其间。从而发现钟氏原本同曹寅等校辑本差异甚大,如曹本全删原本条目下之正名、作者生平后之小令(评语)和贾仲明序。惜王氏未见孟称舜校刻本和天一阁藏明正德间抄本,故校注多有失误。有《王国维公遗书》本(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印行)。

猜你喜欢的书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历代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三人为从祖孙三代,吴兴祚为楚材从父,调侯为楚材侄。本书成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选录历代散文(包括骈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十二卷,二百二十篇。作品按时代先后为序,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本书包括的作品时代久远,虽数量不多,但所选文章却广收博采,照顾到了各个时代,各个作家、各种体裁和风格,从中精择佳制,多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七个时期,每个时期都选有重点作家作品,因而能够反映出历代散文发展的概况,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几乎可与《昭明文选》、《唐诗三百首》相媲美。本书目的在于“正蒙养而裨后学”(吴兴祚序),每篇文章的中间和末尾,都随有精当的评注和分析;其中对文章特点的分析,尤其精辟,富有启发性,有助于读者理解文义和把握章法。编成后风行海内,成为历代读者学习古代散文、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范本。但此书亦有失当之处,如先秦文未选诸子,汉文未选《汉书》,因而不能反映中国散文发展的全貌。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本,中华书局1959年版本,后又有多种白话译注本。

论孟精义

论孟精义

三十四卷。南宋朱熹著。该书为朱熹所辑录的《论语》、《孟子》十二家解说,共三十四卷,其中《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又各有纲领一篇,未入卷数。初名《论孟要义》,又名《论孟集义》。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及《四书或问》后,又取二程、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分条附论孟之后,名之为《论孟精义》。该书旨在发明二程学说,认为二程继承和发展了孔孟的学说,“言虽近而索之无穷,指虽远而操之有要,使夫读者非徒可以得其言,而又可以得其意;非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并其所以进于此者而得之。其所以兴起斯文,开悟后学可谓至矣。”(见朱子自序)又引程子的话发明《论语》、《孟子》在义理之学中的地位,认为论孟为六经之本,论孟治则六经不治而可以明。该书虽不及《四书集注》和《四书或问》精要,但朱熹自视甚重,谓“读《论语》须将《精义》看”。又说书中所载诸先生语,时时玩味,久之自然会意。传世版本有:浙江馆藏清康熙中御儿吕氏宝诰堂重刊白鹿洞本,南京馆藏明抄本等。

大觉禅师语录

大觉禅师语录

凡三卷。又作兰溪和尚语录、建长开山大觉禅师语录、大觉录。宋代僧兰溪道隆(1213~1278)撰,智光、圆显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道隆于理宗淳祐六年(1246)赴日本弘法,故本语录之编集系由道隆之中日两国门人合力完成。内容包括住日本常乐寺、建常寺、建宁寺之语录、小参,另有普说、法语、颂古、偈颂、佛祖赞、小佛事等,卷末附录普说补遗一篇。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注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注

一卷,宝静法师讲述,法慈敬录。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幖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三卷,唐法全集,日本慧光题记,外题大毘卢遮那成就瑜伽,世称青龙轨。

月明菩萨经

月明菩萨经

佛说月明童子经。一卷,吴支谦译。此经为月灯三昧经之一分。佛对月明童男(即月光童子)说法财二施,及过去之智止太子以身肉疗比丘之病。月灯经以之作智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