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三元记
作者:沈龄
宋元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明有改编本,沈寿卿(或作沈受先)著。剧叙良贾冯商40岁无子,妻劝纳妾。既成,却于合卺夜闻其苦情、不染其身立即遣归,原聘分毫不取。王以德受其恩,无以为报,旅舍中令妻侍枕席,冯商秉笔坐以达旦,决不乱人之妻。他拾重金而不昧,人夺其骑亦不争,赈贫拯难,广施仁义。玉帝闻其行,赐产贵子。子名冯京,年少连中三元,封及父母,并娶丞相之女为妻,一家富贵荣耀。此剧提倡多行仁义,但宣扬阴德。冯京连中三元事见《宋史》,为史实。冯商事见罗大经《鹤林玉露》,然朱孟震《浣水续谈》据《方舆胜览》谓为马涓父事,“误以为冯也。”吕天成《曲品》于《三元》条云:“冯商还妾一事,尽有致。近插入三事,改为《四德》,失其故矣。”则古本《三元记》仅还妾一事,今存汲古阁本已增入他事,为明人改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汲古阁本影印。
沈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简·爱
18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反映了夏洛蒂不幸的童年、少年和苦难的人生遭遇。小说讲述了一个贫民女子的故事:主人公简·爱父母双亡,被有钱的舅舅收养,受到舅母和表兄的虐待,后被送到慈善学校度过悲惨的生活,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做了罗彻斯特的家庭教师。其间,与罗彻斯特思想上产生共鸣而相爱。结婚前夕,简发现罗彻斯特已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妻子,她毅然出走,四处流浪,在饥寒交迫中被里弗斯牧师兄妹收留。后发现里弗斯兄妹原是她的近亲,而她的叔叔死后曾留给她一笔遗产,简心中怀念着罗彻斯特,拒绝了牧师的求婚。当简·爱再回到桑菲尔德时,发现罗彻斯特的妻子放火烧掉了庄园并死于火中,而罗彻斯特为救妻子双目失明。小说以简·爱同经济破产、身体伤残的罗彻斯特结婚而结束。作者以流畅的文字,朴素的语言,坦率的创作态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情真挚、细腻,心地纯洁、善良,善于思考,爱憎分明,自尊自强的女性,小说深刻揭露了慈善事业的虚伪性,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妇女摆脱男子压迫和歧视的要求。主人公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和社会的重负,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反抗精神,使作品成为英国小说中不朽的经典之作。1980年上海译。本文出版社出版了祝庆英的中译本。夏洛蒂一生创作了《教师》、《雪莱》、《维耶特》等多部小说,这些作品大多以作者自己的生平和生活感受为创作基础,读来亲切自然。马克思将作者和狄更斯、萨克雷并列,称之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
云间据目抄
明代笔记。5卷。范濂撰。前有万历二十一年(1593)高进孝序,说明该书的性质及写作缘起:“曰云间,就云间(松江)一郡之事而书之也。曰据目者,为一郡实录,必目所睹见,则书之也。叔子(范濂)生于嘉靖庚子(1540),自十龄以外,涉世凡四十余年,其间人文之高下,习尚之污隆,财赋之增减与夫灾祥荐至、土木繁兴,其为时屡迁,其为变不一,顾郡乘阙之久矣,不有纪述,百世而下,征文献、观理道者何以考诸?此任世道者,所宜深念也。”于是,范濂“寓目即书,其事核,其词辨,其论侃侃博综,一郡之典章而昭”。卷1为“纪人物”,卷2为“纪风俗”,卷3为“纪祥异”,卷4为“纪赋役”,卷5为“纪土木”。其中对周思兼、包节、张之象、徐献忠、何良俊、莫云卿、俞显卿、陆应旸、朱察卿、范允谦等人的记述,给研究明代诗文作家提供了一些资料。另外,从中也可看出松江一带倭寇屡次进犯、赋税供奉沉重的情况,对明史研究也颇有助益。该书的《笔记小说大观》本,最为流行。
经学通论
即《五经通论》。清皮锡瑞撰。五卷。包括《易经通论》、《书经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 《春秋通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南思贤书局刊行。是作者晚年在湖南讲授经学的课本。认为“经为孔 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为万世师表之尊, 正以其有万世不易之经,经之大义微言亦甚易明”。“以 为尊孔必先明经”。对五经的流传、内容要义、历代考订 注疏之得失、学者治经之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阐述。版 本另有《师优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收入《万有文库》及《国学基本丛书》。1954年中华书局据《国学 基本丛书》本校正重版。
南山祖师礼赞文
三部,宋允堪述,元照校定题记,说见前。宋仁岳述,元照校定题记,说见前。宋智圆述,元照合后二目校定并序,题曰集南山礼讚序,分题后记,三文应合一目。礼赞,即恭敬礼拜三宝,赞叹其功德。其赞叹文词称为礼赞文。
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佛教文献,共六卷。清代木陈道忞说,真朴编次。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六册、《禅宗全书》第六十四册。道忞禅师,俗姓林,广东茶阳人。字木陈,号山翁、梦隐。曾奉清世祖(顺治)之召入大内说法,并蒙世祖赐号‘弘觉’。本书系道忞北游大内之说法集录。卷一收录大内万善殿之语录,卷二收奏对机缘,卷三收奏对别记(上),卷四收奏对别记(下),卷五收偈、赞,卷六收杂着,卷末附录清·顺治十七年的〈御札〉一篇。清世宗(雍正)即位后,曾对《北游集》所载甚表不满。谓该书‘狂悖乖谬之语甚多’而下敕销毁。
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
义净因译无著菩萨般若颂释讫。详夫大士判其九喻。可谓文致幽深。理义玄简。自非地邻极喜。谁能发此明慧。而西域相承云。无著菩萨昔于睹史多天慈氏尊处。亲受此八十颂。开般若要门。顺瑜伽宗理。明唯识之义。遂令教流印度。若金乌之焰赫扶桑。义阐神州。等玉兔之光浮雪岭。然而能断金刚。西方乃有多释。考其始也此颂最先。即世亲大士躬为其释此。虽神州译讫。而义有阙如。故复亲核谈筵。重详其妙。雅符释意。更译本经。世亲菩萨复为般若七门义释。而那烂陀寺盛传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