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溟诗话

作者:谢榛
四溟诗话

原名《诗家直说》。4卷。诗话。明人谢榛(1495—1575)撰。四卷。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终身不仕,著有《四溟集》。此编原名《诗家直说》,近人丁福保改今名。作者为明代“后七子”之一,论诗主格调说,重唐代作家,蔑视宋人。有《历代诗话续编》本。齐鲁书社87年出版李庆立等《诗家直说笺注》,可参。著者论诗,“以盛唐为法”。此书从诗歌艺术的特殊性和风格特色方面强调盛唐(特别是李杜)诗歌的成就。它在诗歌创作论上最大贡献是“情景交融”说。书中对李杜等人诗中的情景关系作了论述。论诗从“格调说”出发,兼及字句。主张师法初盛唐,而以盛唐李、杜等人为主。认为诗有兴、趣、意、理四格,以兴为主。强调“超悟”, “非悟无以人妙”,反对模拟,有别于李攀龙、王世贞之说。

谢榛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

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裘德·范立是个有才华的农民,凭自修学会了拉丁文和希腊文,想进大学深造,将来当教师。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等学府鄙视这个出身卑微的青年,把他排斥在门外。妻子也看不起裘德,离他而去。他重整学业,打算当牧师。这时他深深爱上一个年轻的女教师。二人情投意合,女教师便离开了她所不爱的丈夫和裘德同居。这种结合触犯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和虚伪的道德, 被认为“有伤风化”。这对情人的结合虽然出于纯洁真挚的爱情,但他们却不能获得幸福。他们找不到工作,没有住房,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生活无着,孩子惨死。女教师认为这是天谴,便回到丈夫那里去了。裘德在失望潦倒中开始酗酒、堕落,最后在孤独绝望中死去。

永嘉桔录

永嘉桔录

植物书,三卷,又作《桔录》。南宋韩彦直撰。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人,韩世忠长子,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温州盛产柑桔,此书作于淳熙五年(1178),知温州任上。书前有自序,卷上、卷中记柑八种,桔十四种,橙之属近桔者五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橙一种,桔十八种),共二十七种。卷下为种植方法,分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九项。在自序中概述桔之历史,说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等皆言吴楚间出桔,而未谈及温州。温州晚出,而桔最多最出名。宋时苏州、台州、荆州、闽州、广州数十州皆出柑桔,皆不如温州柑桔好,而温州的乳柑又推为第一,以泥山乳柑最好。唐开元天宝间陈藏器补神农《本草》书,记柑类已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品数增多,而名称稍异于陈书。其记栽培、收藏、桔制品、入药等也较详细。这是我国最早的柑桔专书,现在仍有参考价值。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北宋末神霄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记述神霄府秘藏经目及受经法式。北宋末年,宋徽宗宠信道士林灵素,设立「道学」。令林灵素等人以上天神霄府秘藏之名义编撰道书。徽宗亦亲自撰《道德经注》,编制金箓斋仪、步虚词。本书即反映当时编撰之道书篇目。书中首先着录《灵宝度人经》六十一卷本篇目,其目录篇名与《正统道藏》洞真部所载《度人经》六十一卷大致相同,但次序先后有所不同。又着录《高上神霄玉清秘箓》、《步虚乐章》、《神霄纪圣秘箓》等书篇名。其次叙述传授神霄府秘藏经书之科仪法式。据称神霄府有秘藏宝经一千二百余卷,分作上中下三阶,六等十二品位。神霄宗师备受上一经法者称「神霄三天洞景法师」;备受中一经法者称「神霄洞化法师」;备受下一经法者称「神霄元化法师」,各有不同法号、神位和冠服佩物。本书对研究宋代神霄派经箓传授制度颇具史料价值。

宁极斋稿

宁极斋稿

诗词别集。南宋末陈深撰。一卷。深字子微,室号宁极斋。 世称宁极先生。宋习举子业,入元杜门著书,弟子从游甚众。著有《读春秋编》、《宁极乐府》,诗词则反存此集。有古体二十五首,五律三十六首,七律二十六首,五、七言绝句三十二首,词七首,另有铭文一篇,赞语二段。其诗多应酬仕宦之作,清人疑为子陈植之作,未有确据,臆度而已。今综观之,诗意闲雅,气韵不失古风,《七律·晓望城有感》:“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长流”,有亡国之音,落笔不俗,不当为子植之作。有民国四年(1915)李云鼎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 另有《四库全书》、《天尺楼丛钞》本,均附有其子陈植《慎独叟遗稿》一卷。清康熙间顾嗣立辑《元诗选》,也收是集。

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主编。1942年延安新华出版社初版。本书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我国历史的一次尝试。作者在该书初版时曾说明它与旧体历史的五点不同:第一,“书中肯定历史的主人是劳动人民,旧类型史书以帝王将相作为主人的观点被否定了”。第二,“试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到具体的中国历史”。第三,“把封建社会分三个时期。西周起到秦统一,初期封建社会;自秦到南北朝,封建社会第二阶段;隋唐到鸦片战争,封建社会第三阶段,说明它的发展过程”。第四,书中着重写了“农民起义和反抗外族侵略,说明中国人民确有反抗压迫、反对侵略、敢于斗争的伟大传统”。第五,“注意收集生产斗争的材料,古代的科学发明以及有关农业、手工业的知识写得不少”。该书初版时只有上、中册,内容包括从上古到清代中叶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部分,1946年以《中国近代史》上册为书名在延安出版。建国后出版的《中国通史简编》修定本,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很大改进,篇幅也扩大四倍以上。

华严经文义纲目

华严经文义纲目

全一卷。唐代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华严八会纲目章、大方广佛华严八会纲目章、华严经纲目、华严纲目。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述说华严经之大要,即:(一)辨教起所因,(二)释经题目,(三)明经宗趣,(四)说经时处,(五)辨定教主,(六)明众数差别,(七)请说分齐,(八)所入三昧,(九)佛光加持,(十)正说品会。本书之撰述年代,依本书十门之第一辨教起所因之条所载,成于唐代永隆元年(680)法藏三十八岁之际,即在华严一乘教分记之草本撰述之后,华严经探玄记及大乘起信论义记撰述之前;或谓系法藏五十一岁前后之作品。然其全盘继承智俨之十玄门,而为探玄记撰述前概述华严经之大纲及要点,当无疑问。本书之注疏有华严纲目甲午记一卷(僧朗)、文义纲目玄谈并分科一卷(宜然)、文义纲目讲录一卷(湛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