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杂剧。全称《牡丹还魂记》。汤显祖作。又称《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一日去花园游玩,疲倦小睡,梦见书生柳梦梅,醒后思念成疾,自画小像,忧郁而死,葬于梅下。后果有一名柳梦梅者来此,梦中见杜丽娘,得知使丽娘复活的方法,遂开墓穴,二人成为夫妇,同去临安,最后一家欢聚。这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封建制度下青年对于自由、幸福、爱情的大胆追求,歌颂了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剧中对杜丽娘的刻画十分成功,她是继崔莺莺之后又一个动人的妇女的艺术形象。作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主题,构思奇特,以“梦而死”、“死而生”来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曲词如诗,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其词不受格律约束,服从于主题和人物情感的需要。作者自己说: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人沈德符说“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顾曲杂言》)
章节列表
升序↑- 作者题词
- 第一出 标目
- 第二出 言怀
- 第三出 训女
- 第四出 腐叹
- 第五出 延师
- 第六出 怅眺
- 第七出 闺塾
- 第八出 劝农
- 第九出 肃苑
- 第十出 惊梦
- 第十一出 慈戒
- 第十二出 寻梦
- 第十三出 诀谒
- 第十四出 写真
- 第十五出 虏谍
- 第十六出 诘病
- 第十七出 道觋
- 第十八出 诊祟
- 第十九出 牝贼
- 第二十出 闹殇
- 第二十一出 谒遇
- 第二十二出 旅寄
- 第二十三出 冥判
- 第二十四出 拾画
- 第二十五出 忆女
- 第二十六出 玩真
- 第二十七出 魂游
- 第二十八出 幽媾
- 第二十九出 旁疑
- 第三十出 欢挠
- 第三十一出 缮备
- 第三十二出 冥誓
- 第三十三出 秘议
- 第三十四出 诇药
- 第三十五出 回生
- 第三十六出 婚走
- 第三十七出 骇变
- 第三十八出 淮警
- 第三十九出 如杭
- 第四十出 仆侦
- 第四十一出 耽试
- 第四十二出 移镇
- 第四十三出 御淮
- 第四十四出 急难
- 第四十五出 寇间
- 第四十六出 折寇
- 第四十七出 围释
- 第四十八出 遇母
- 第四十九出 淮泊
- 第五十出 闹宴
- 第五十一出 榜下
- 第五十二出 索元
- 第五十三出 硬拷
- 第五十四出 闻喜
- 第五十五出 圆驾
猜你喜欢的书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所著的幼儿教育名著,既是教育史上里程牌式的著作,也是革命性读本。这本书中,蒙台梭利通过大量实证案例总结出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并首次提出了“儿童敏感期“这一早教概念,强调了儿童内在发展的本能需求,和教育手段应有的对于儿童心灵的呵护。全书31个章节,详细地阐述了儿童早期发展阶段每一个敏感期的表现、特征和需求,既是成人看见孩子心灵发展状态的参照,又是成人进行儿童教育的必备读物。
致陆小曼
本书载有从1925年3月3日一直到1931年10月29日徐志摩给陆小曼的65封信。关于围绕在他们两人之间的这段感情争议一直很多,一个是多情才子,一个是著名的交际花,很难想象他们的结合会是怎样的坎坷曲折。但不论他们个人的是非对错,这65封信,字里行间却是说不尽的柔情爱恋。这些信件虽没有徐志摩的诗一般的华章辞采,每一个普通的字眼,每一句普通的问候却都敲打着心房。他所有的字句,带着他的感情,汇集成一条爱的直线,从远方延伸到爱处,从信中延伸到信外,一直让她,也让我们感受到。
异鱼图赞笺
四卷。清胡世安撰。是书前有作者自序一篇,接载杨慎《异鱼图赞》原文。杨氏之书,虽间有自注,但仅标所据之书,未引其说。胡氏之书,按照杨慎《异鱼图赞》原文的顺序,补充其说,并博采传记,逐一加以笺注。其笺主要引经据典叙述各种异鱼、海产品的不同名字、产地、形态、特性、味道等,引用颇为广博繁富,特别是对名实不符或错谬者一一予以纠正。只是作者过分贪多嗜博,支离曼衍,喋喋不休,显得累赘。但也有的地方疏漏较多,失注、失证的地方也不少。由于是书征引之事太多,已改变训诂体例。现存有刊本、钞本、《四库全书》本。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元·不著撰人,郝近大点校,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32开,123页。《增广和剂局方图经本草药性总论》原附刻于某些版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后,有的称为《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收载中药450余种。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10部,每部又多分上、中、下三品。内容主要介绍了每味药物的性味、君、臣、佐、使、功效主治、七情、宜忌、用法等药物理论与实践经验。本点校本是以元刻高氏日新堂刻本作为校勘底本。原书中绘有药物图谱400余幅,点校本未收录。
虎穴录
凡二卷。全称大兴心宗佛德广通国师虎穴录。又作悟溪和尚语录、悟溪录。日本临济宗僧悟溪宗顿(1416~1500)撰,宗柱重订。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收录龙宝山大德寺语录、正法山妙心寺语录、青龙山瑞泉寺语录、示众、法语、偈颂、道号、像赞、佛事、行状、杂录等。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十卷,唐定宾作,缺卷一本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