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成王周公摄政
作者: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简名《周公摄政》。郑光祖撰。末本。此剧曲文全存,科白简略。剧演周武王灭殷后,周公请封纣子武庚,以维殷祀。另封管叔、蔡叔、霍权前往监视,号“三监”。武王病重,周公祝告天帝,愿以身代死;开金縢木柜查看卜兆书。适王命急宣,慌乱中将祝册误置金縢木柜中。周武王托孤,赐周公“如朕亲临”剑,周公佩之坐新君周成王侧,“抱孤摄政”。三监流言:“公将不利于孺子”,伙同武庚反周,京畿震动,周公自请处分,以息流言,太后不允。周公乃请留妻儿做人质,亲自领军东征。周公东征后,周成王发现金縢木柜中周公以身代武王死的祝册,流言不攻自破。周公平叛归来,成王亲迎。武庚与三监都被擒获,并分别给予处分。于是周公请求归政。此剧本事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杂剧所演,与史实基本相符,故语言多套用经史成语,往往有生涩呆板之弊。现存版本仅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一种。
猜你喜欢的书
性学三论
奥地利弗洛伊德著。本书是弗洛伊德阐明人类性欲本质和发展的论文集,着重论述精神分析的泛性论思想,由关于性变态、儿童性欲和青春期改变的3篇论文组成。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着某种天生的本能——性本能,这种性本能不仅与生殖器官,而且与皮肤、口腔、肛门等快感区有关,生殖活动只是性本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幼儿也有性欲,但与成人不同,不需要其它对象,由自己的快感区便可获得快感,表现为自我中心或称“自恋”。但是幼儿性欲被强烈地压抑和禁止时,性体验是模糊的,直到青春期才活跃起来。原始压抑和性欲潜伏期是人类社会化必经过程。成熟的性欲是指潜伏期性欲在青春期苏醒,以异性为对象,以有繁殖力的生殖器的性交为主的性活动。社会所称的性变态只是性本能中的一部分发展,这种发展使得病人将性感区转移至生殖器之外。神经官能症是由性问题处理不当而引起,用症状来表达性欲望,以代替正常的性行为,是性变态的负面表现。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及其潜意识活动的学说,虽为科学开拓出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但他的性本能决定论却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非议,以致他的两位得意门生荣格和阿德勒也为此离去自立门户。至于由泛性论引起的性解放和有关的道德问题,更促使人们给以严肃的对待。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自鸣集
诗文别集。南宋章甫(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六卷。甫(《贵耳集》作张甫),字冠之, 自号易足居士,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徙居真州。少从张孝祥学,豪放飘荡,不受拘覊,举秀才,与陆游、吕祖谦、韩元吉等相交游。有《孟子解义》。此集系从《永乐大典》辑出,收古今体诗凡二百余首。以酬赠之诗为多。所与酬赠者,有陆游、韩元吉、吕祖谦等,皆为当时俊杰。诗受杜甫与苏轼影响,格律虽稍近江湖一派,而骨力苍秀,亦具研练之功,自成杼轴。有《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增民国胡思敬撰校勘记一卷。
夹漈遗稿
宋代诗文别集。3卷。郑樵著。作者曾居夹漈山中,故以名书。此书前后无序跋,不知何时何人所编。上卷辑入古近体诗56首,中卷有记1篇、论1篇、书2篇,下卷收入书3篇。作者一生除有《通志》著称于世,据其《献皇帝书》称,尚有41种已完成的著作和8种未完成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不甚修饰,而萧散无俗韵;其文滉洋恣肆,多类唐李观、孙樵、刘蜕,在宋人中亦自为别调”。他在《献皇帝书》、《上宰相书》、《上方礼部书》中贬斥古人,秦汉以来的著述无一家能中其意,在《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和《与景韦兄投江给事书》中更是自夸自誉、傲睨万状,显得器量浅狭。他才高盖世也是事实。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尚有清初刻本行世,并收入《函海》、《艺海珠尘》、《丛书集成》等丛书,“知不足斋”写本是其善本之一。
群书类编故事
《群书类编故事》是专辑诸书中故事的类书。元末明初人王䓨撰。 书成于元末。主要版本有明莫云卿家藏元刻本;宛委别藏影印元刻本,题“四明王䓨编辑”;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宛委别藏本。 此书《明史·艺文志》及藏书家皆未著录。 该书24卷,约17万字,共分18类。卷1:天文类;卷2:时令类;卷3:地理类;卷4:人物类;卷5:仕进类;卷6-卷9:人伦类;卷10-卷12:仙佛类;卷13:民业类;卷14:技艺类;卷15:文学类;卷16:性行类;卷17-卷18:人事类;卷19:宫室类;卷20:器用类;卷21:冠服类;卷22:饮食类;卷23:花木类;卷24:鸟兽类。每类下又细分若干子目,共计832目。作者从前人诸书中搜辑故事,重加标题,以类相聚。标题多为4字,后所采的故事,有的是直录原文,有的是对原文的节录,有的是作者自己改写而成。短者仅数十字,长者则二三百字。许多故事标明所引书名。 作者所采诸书极为丰富,既有《史记》、《左传》这样的正史著作,如“河伯娶妇”采自《史记》;也有采自野史遗闻的,如“宁死亦妒”一条采自《朝野佥载》;更多的是采自魏晋以来说部如《淮南子》、《搜神记》、《世说新语》、《酉阳杂俎》、《容斋随笔》、《梦溪笔谈》等书。另外,其故事标题为作者归纳,多为4字,简明扼要。 收辑故事的类书以前也有,但多是综合性类书的一部分,而专以全书收辑各类故事,是本书的首创,这在类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河汾诸老诗集
总集。元代房祺编。一卷。祺,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自称“横汾隐者”,后曾入仕,为大同路儒学教授(高昂、高霄跋文)。约生活于元初,此书成于大德五年(1301)。平阳府一带,地当黄河、汾河之间,为金末入元隐居诗人麻革、张宇、陈赓兄弟、房、段克己兄弟、曹之谦等人的出生地或宿居地,故房祺集其诗为《河汾诸老诗集》。卷以人分,共录诗二百○一首,书前原有郝氏序及目录,今佚。各家无小传,仅于卷首标出某一作家名号。河汾诸诗人身处金元易代之离乱社会,又多隐逸山林,身接下层人民,故集中多反映民间疾苦及故国之思。其描绘山川,见景生情诸作,亦颇感人。河汾诸人大抵排江南诗派而取径唐人,故房祺在此书《后序》中说:“诸老之诗,有深而冲澹如陶、柳者,……有对属切当如许浑者,有骚雅奥义、古风大章浸入于杜草堂之域者。”可见风格多样,才思横溢。然其思想内容,多因时代趋势深受当时诗坛盟主元好问影响。故元人杨仲德认为不观遗山之诗,无以知河汾之学,不观河汾之诗,无以知遗山之大”。故此书亦可视为元氏《中州集》之续编。有《汲古阁》本、《粤雅堂》本、《四部丛刊》影印乌程刘氏藏影写元《尊贤堂》本。
后村诗话
南宋刘克庄(号后村居士)撰。该书是撰者六十岁至八十二岁的二十余年间陆续写成的。据书后跋语说:“前、后集各二卷,六十岁至七十岁间所作。续集四卷,乃公告老归后所作,时近八十。新集凡六卷,专采唐诗之新警者。咸淳戊辰(1268)五月夏间也,时年已八十二矣。”其中新集六卷是刘克庄晚年失明以后背诵唐诗的记录,极少评语。前、后、续集,则以评诗为主兼及记事。有中华书局83年点校本。此书凡4集14卷,前、后、续三集统论汉魏唐宋诗人,以唐宋诗为多。新集则详论唐诗,皆“采摘精华,品题优劣”(《四库提要》),对唐诗中大量的名篇佳句、诗人的品格进行了品评。后村论诗不主一家,不拘一格,无门户之见。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考》极力称赞此书“网罗众作,见取材之博,评衡惬当,见学力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