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祖

- 姓名:郑光祖
- 别名:字德辉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平阳襄陵(今属山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郑光祖,元曲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属山西)人。以儒补杭州路吏。《录鬼簿》记载说:“(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皆知其为德辉也。”病卒,火葬于西湖灵芝寺。他写过18种杂剧,现存7种,即:《伊尹扶汤》、《周公摄政》、《智勇定齐》、《三战吕布》、《㑇梅香》、《倩女离魂》、《王粲登楼》。其中《伊尹扶汤》、《智勇定齐》存本作者尚有疑问。《月夜闻筝》尚有遗曲。亦工散曲,现存小令6支,套数2套。
他的杂剧内容以历史剧和文人事迹、爱情剧为主。几个取材历史故事的杂剧,语言与平话话本文风相近,可能是在民间演出本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流传中又可能经后人修改。《王粲登楼》,全名是《醉思乡王粲登楼》。王粲,《三国志·魏书》有传。他曾依附刘表,刘表因王粲“貌寝而体弱”,不甚看重他。刘表死,王粲劝刘琮降曹操,后依曹操,为建安七子之一。他的《登楼赋》是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而写的作品。杂剧故事全系编造。这个作品整个看来并不见佳,但第三折登楼一段,历来受到评论家的赞赏。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至如《王粲登楼》第三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中举第三折的〔迎仙客〕曲为例,对其用字盛加赞赏,说:“〔迎仙客〕累百无此调也。美哉,德辉之才名不虚传!”这些曲文流露了作者流落他乡的感慨,极易引起封建时代文人的共鸣。
《倩女离魂》,全名是《迷青琐倩女魂》。本事出于唐代传奇《离魂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开篇〔柘枝令〕中说:“也不是离魂倩女,也不是谒浆崔护”,可以知道金代已有写这一题材的诸宫调唱本。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婚姻自由的妇女形象。王文举上京应试,张倩女相思成疾,她的灵魂离开躯体,追赶王文举。张倩女一个灵魂,一个躯壳,一个在外飘游,一个在家卧病,彼此映衬,正好表现出封建社会中闺阁少女性格的两个方面:在封建礼教禁锢下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这个剧本曲词文采华美,抒情性强。王季烈《螾庐曲谈》评该剧第二折中〔秃厮儿〕、〔圣药王〕曲说:“皆绝妙好词也。”
《㑇梅香》写唐代白敏中与裴少蛮的恋爱故事,是模拟《西厢记》而作的。宾白皆剽《西厢记》,但其曲词华美。
郑光祖以剧曲著称,明代何良俊称他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并把他推为首位。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郑光祖清丽芊绵,自成馨逸,不失为一流。”将他喻为诗中温飞卿,词中秦少游。
猜你喜欢的书
百法明门论赘言
百法明门论赘言,一卷,唐窥基注解,明明昱赘言,相宗八要解第一。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
一卷,唐不空译,以一印而成办种种作法之念诵法也。
宝生陀罗尼经
全一卷。又称宝生经。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先引述陀罗尼,后阐明其功德,谓若诵此陀罗尼而满七日,能得天眼清净;又有人耳闻此陀罗尼,并常忆念不断,则可证得菩提。
拔除罪障咒王经
一卷,唐义净译。由曼殊菩萨之请,为末代不信之人说此一大咒王。佛于净居天上,说诸咒法,曼殊菩萨曲为不信之人求救济法,佛为说此一大咒王。
维摩经略疏
凡十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8~597)说,唐代湛然(711~782)整理。又称维摩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将智顗之维摩经文疏二十八卷删略成十卷,而二书并行于唐末五代。
注大乘入楞伽经
佛典注疏。唐宝臣撰。十卷。是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的注释书。据作者自序称,此书集前此诸译本之注疏解本经。注文先释经题,次释经文。释文将十八品科为三分:初品“罗婆那王劝请品”为序分;问答品至偈颂品凡十七品为正宗分;经文最后一颂为流通分。疏文从“如是我闻”起,随文释义,注文广引经论。此书见载于宋《毗卢藏》、《圆觉藏》及日本《卐字续藏》和《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