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
《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是马丁·海德格尔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以往我们通常把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放到近代哲学的背景下,从知识论或理性主义传统,将其理解为西方哲学古希腊以来,经过基督教的洗礼与近代科学的影响而达到的巅峰。本书则从现代哲学视野重新审视三位德国古典哲学巨匠,非常有助于我们把握德国观念论与现代哲学的内在渊源,看到作为主体哲学之顶峰的德国古典哲学带来的困境,以及其中包含的“现代元素”。书中对三位大师的分析细致而独到,既反映出海德格尔深厚的学术功底,又充分展现出他本人的独特思想,这在目前的国内海德格尔研究,乃至哲学史研究中都是比较欠缺的。 本书分为揭示当前哲学的基本趋势、与德国观念论的争辩两部分,具体包括当前的问题情境;阐明人类学的趋势;阐明形而上学的趋势等。
脉简补义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撰。本书重点介绍作者对脉学的见解。上卷谈诊法及诸脉;下卷经义丛谈,讨论多方面的脉学问题。周氏此编是对《脉义简摩》一书的补充与发挥。现有《周氏医学丛书》本。上卷分两部分:“诊法直解”,包括求脉大旨、三部九候大义、十二经动脉辨、审脉玄机等内容;“诸脉补真”,补充《脉义简摩》中所辑郭元峰的二十八脉之不足。下卷分六部分:包括“经义丛误”、”动脉有强弱”、“脉象丛说”、“读脉杂说八条”、“脉法失传”、“六气脉义”,均为周氏多年经验的总结。
通天乐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石成金撰。所见有刊本,附《传家宝》三集《雨花香》后,收拟话本十篇。年、嵩年校刻本,也附在《雨花香》之后,全称《新刻扬州近事通天乐》,收拟话十二种。与《雨花香》一样,也汇记明末清初扬州或与扬州有关的故事。大旨亦在劝人安分守己,也时作警世报应之言,反映了某些现实。其中第二种《莫焦愁》写韩苦鬼的刻吝成家,写得朴素、深刻。韩苦鬼与《雨花香》中的“铁菱角”,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吝啬鬼形象。而《沈大汉》一则,写沈大汉的义勇,也有感人的力量。第五种《追命鬼》则表现了作者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可惜,全书的说教味太浓,多乏文学趣味。附目次如下:第一种 长欢悦,第二种 莫焦愁,第三种 沈大汉,第四种 麻小江,第五种 追命鬼,第六种 讨债儿,第七种 除魇魅,第八种 打县官,第九种 下为上,第十种 尊变卑,第十一种 投胎哭,第十二种 念佛功。其中第十一、十二种为雍正四年自叙刊本后所附《通天乐》所无。
熙朝乐事
笔记。明田汝成撰。不分卷。成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嘉靖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议。著有《西湖游览志》等。此编记明代节日习俗、游乐诸事及钱塘观潮,西湖览胜,备极详赡。且诗文并茂,文采风流,足以反映盛明时期江南民康物阜气象,故谓之“熙朝乐事”。其记节日习俗由正月朔日官府望阙遥贺迎春活动开始,至除夕祀百神,盆、祷灶、请方,抱镜卜吉、博戏守夜诸习止,按月琐记,既抒盛况,兼考源流,为研究明代民间生活习俗及风俗史所必读。其中尤以记元宵灯节及中秋观潮为精彩。所记杭州灯市及华灯名目甚详。更引瞿宗吉《观灯诗》十五首,刘邦彦《上元五夜观灯诗》多首记其盛况。其记八月十五钱塘江观潮,士女空巷,罗绮塞涂,江边“上下十余里,地无寸隙”,弄潮儿腾跃万变,以夸才能的景象更令人向往。编中引苏轼、叶梦得、刘士亨等人咏西湖诗,夏夜观荷,登楼赏雪,皆极脍炙人口,可备检胜。有《稗乘》本。
资治通鉴纲目[四库本]
简称《朱子纲目》,或称《纲目》。纲目体编年史书。五十九卷。南宋朱熹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因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部头太大,且内容太繁,所以要点不明,又不便阅读。因此,朱熹以《资治通鉴》为依据,欲改编成一部简明扼要的通俗读本。另外,《资治通鉴》原书的正统名分观点,基本上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这既不能使理学家的观念得到印证和贯彻,又没有通过书法义例而达到寄寓褒贬与劝戒的效果。所以,朱熹又欲以《春秋》笔法为义例,使之能够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并加强了史书对于维护封建秩序及封建道德、伦理教育的作用。总之,《资治通鉴纲目》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取舍上,无不基于这两点。记事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主要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增损括而成。体例仿《春秋左传》,大书以提要者为纲,分注以备言者为目,纲如经,目如传。纲乃朱熹自作,颇寓褒贬之意。
政论
文集。东汉崔寔撰。一卷。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桓帝时拜为议郎,著作于东观。后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官至尚书。因世乱,托病不理事,数目免归,建宁中(168—172)病卒。原有集二卷,已佚。严可均辑凡七篇,其畸零短段不成章者载于卷末。《后汉书· 崔寔列传》说此书作于桓帝初崔寔为郎之时,但后代学 者考证此说有误。据内容推测可能成书于寔为辽东太 守时。书中指出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淫靡,“躬耕者少,未作者多”;“高坟大寝”、“轜梓黄肠,多藏宝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