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原
作者:黄旛绰
戏曲表演专著。清黄旛绰等著。清乾嘉年间,一位名为黄旛绰的老艺人,汇集他平生表演所学所得,著成一书名为《明心鉴》,后经其友人胥园居士庄肇奎增补了一些考证,改名为《梨园原》,1819年玉成其序。仅有抄本,原稿因保存不善,颇有伤损。道光年间,黄旛绰的弟子俞维琛、龚瑞丰得此残稿,托友人秋泉居士叶元清代为修订,并增补了他们二人的表演心得,于1829年序其原委,并以抄本流行于世。1917年梦菊居士汇辑了上述两个抄本,再次加以修订,并首次以铅印出版。后上海出版的两种石印本(附于《梨园大全》内)和北京中华印字馆出版的铅印本,(附于《老狼讨封》内)都是根据梦菊居士本重印的。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收录了此书。《梨园原》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一部论述表演艺术的专著,是研究明末清初到乾隆嘉庆年间昆山腔表演艺术的重要资料。本书首先追溯了戏统源流、行当始末、角色分类和鼓板乐式,然后陈述了“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提出了“凡男女角色,既妆何等人,即当作何等人自居。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皆须出于己衷,则能使看者触目动情,始为现身说法”,以及“面状中生”、 “按情行腔”、 “势贵如真”等创作原则,并主张演员
黄旛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最后一个夏天
被誉为“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奠基者康·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擅长表现恢弘的历史场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本书是他的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系列的第三部分,描写了1944年夏天苏联红军解放白俄罗斯的战役。小说描写1944年6月谢尔皮林指挥 的集团军参加解放白俄罗斯的战斗。在这部小说中,作 者大写苏军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和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力, 有的地方直接炫耀红军的武力,同时又大写德军尸横遍 野的惨状,极力渲染战争后期即将来临的欢乐的胜利气 氛。小说明确告诉读者,在白俄罗斯战役粉碎了德军 “中央”集团军群以后,谁将获胜的问题已不复存在。同 时还嘲讽了在白俄罗斯战役前夕盟军打响的诺曼底战 役。西蒙诺夫将苏德战场上的战役与盟军进行的战役 进行了鲜明对比,以强调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重大作用。西蒙诺夫的三部曲于1974年获列宁文艺奖金。前 苏联评论界认为,三部曲描写了“整个伟大卫国战争事 件”;主人公谢尔皮林是一个“光辉的形象”,是“勇敢的 坚强的军人形象”。在描写伟大卫国战争的前苏联文学 作品中,西蒙诺夫的三部曲占着特殊的显著的地位。
清献集
南宋杜范(1181—1244)撰。二十卷。范字成已(一作成之),黄岩(今属浙江)人。嘉定进士,端平元年,改授军器监丞。及为御史,以言事忤时相,去职。淳祐中官至右丞相。卒,谥清献。有《古律诗歌词》、《杂文》、《奏稿》等。此集原为三十二卷,今仅存二十卷。收诗一百九十一首,文百五十五篇。文以奏札为多。所论多有关国计民生。诗以酬赠之作为多,亦有写景抒怀之篇。风格质朴。有《四库全书》本。
谈天
明宋应星撰。1673年于江西分宜学署写成。现已残缺,只剩下《日记》六章。内容主要是据古代天象观测记载批判天人感应说。指出“儒者言事应以日食(蚀)为天变之大者”,但汉景帝当政的“二十六年中,日为之九食”,而王莽执政的“二十一年之中,日仅两食,事应果何如也?”根据记载和自己的观察说明日蚀现象“纯魄(月)与日同出,会合太阳之下(掩蔽了太阳),日方得食”。断言太阳本身也不断发生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这一观点为后来王夫之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思问录·外篇》)的“日新说”所进一步发挥。书中关于天体运行的说法现在看来已陈腐,其中对日心说的怀疑亦欠妥。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的标点本。
熙朝新语
史料笔记。十六卷,辑录者为钱泳、徐锡麟。成书于嘉庆、道光之际。(早期刊行时曾取徐、钱二人姓氏偏旁,署名“余金”纂辑。)。杂录清代初年至嘉庆各朝史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水利、农艺、人物轶事等。其中采录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如《吕祖遗矢》、《秦岳之仇》、《卖菜者拾金》、《王某救母》。
心经白话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经》言简意赅,能背诵的人不少,能了义的人却难得。 读诵《心经》,唯求明心见性,此亦儒家格物、致知、正心、修身之意。能明心,能正心,不在言,而在于行。 知亦难,行亦难,全不知不能行,不深行无真知。欲了《心经》真实义,唯其在行乎! 欲得明心见性,先要修心养性。佛是大圣人。大圣人教人们通过修养达到明心见性,大圣人的教化,便是佛教。 如果你好好修学《心经》,你会惊奇地发现,人们长夜求索的光明,就在自己心中。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普贤观经义疏
普贤观经义疏,二卷,宋本如述,处咸续解并序,日本亮润分会,内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