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春馆词
作者:朱庸斋朱庸斋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方简肃文集
十卷。明方良永(约1506前后在世)撰。方良永,字寿卿,福建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大约生活在正德元年 (1506)前后。弘治三年 (1490)进士,历官浙江左布使政,其时,钱宁方得志,众公卿不敢出一言,方良永讼诛之。世宗时,官至右副都御史。谥号简肃。著有《方简肃文集》十卷。此集为沙南按察使郑茂所编。隆庆年间,方良永之孙山东布政使方攸续刊之。方良永为官颇有作为,故乞休后廷推屡及,他均以养亲为由推辞,如此奏疏俱收在本集中,进退颇为不苟。其文信笔挥洒,虽不刻意求工,而和平坦易不事钩棘。其论劾朱宁一疏,慷慨壮烈,犹有牵裾折槛之风。曾写信给王守仁,探讨定乱大计及生平言学,而信中之语皆隐刺王守仁,可见,其既使对所好者,仍是卓然不阿。该集有 《四库全书》 本。
中国文学十讲
《中国文学十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奠基者之一胡云翼先生的文学史经典作品。全书共10讲,基本按“文学性”来定位布局,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四大块,尤重小说和戏曲。这是一部接近采用了“纯文学史观”的“纯文学”著作,帮助读者厘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增修校正押韵释疑
韵书。宋欧阳德隆、易有开撰,郭守正增修。绍定三年(1230),欧阳德隆、易有开辑成《押韵释疑》,取例于经史子集,参照省监科举程文,对官韵《礼部韵略》所收的字加以注释,辨析字同义异、义同字异者。此书为举子应试选韵用字提供了方便,书肆屡加翻刻,错讹严重。郭守正用原本和其他各种版本校勘,辨别字画本原,注明监注有无,考订注释、引文,正误辨疑,重加编次,增删各千余条,于景定五年(1264)编成《增修校正押韵释疑》5卷。袁文焴为之序。后书肆屡为刊刻,多所窜乱,守正因取德隆之书参以诸本,为删削增益各十余条,遂成《增修校正押韵释疑》。德隆原书不传,存世者为守正校订本。是书前载文焴序、守正自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简称《导引三光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已引此经。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亦着录,原书一卷,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但《正统道藏》本分作两篇,上篇题名《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下篇题名《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经文乃元始天尊授善德妙行真人,述说导引三光(日月星)之道法。上篇先述日月星之生成。谓大道微妙玄深,分化清浊二炁,清气上浮为天,浊炁下凝为地。二炁分判,一阴一阳,阴阳之至精结为日月,日月之分精散为星辰。又称日月星中各有宫朗,有自然玉字八会之文藏于三宫。修道者若得受经文,依法修持「导引三光服御真气」之术,十八年则功成得道,罴与道合,寿命无穷。经文下篇言修持导引三光之法。亦称。定光真常之道」。其法于六阳之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先诵章吞符,然后依次导引流精、泽要、法气、阳玉、云华、道仙、九变、定光等八天真名,据称长修此道,可归真于常,随气升沦,与道玄会,不生不灭,亿劫常存。
子思子
南宋汪晫编著。一卷。成书于庆元(1195—1200)至嘉泰(1201—1204)间。传说子思承孔子门人曾子之学而撰有《中庸》,其言行则散见于其他诸书,未能搜罗荟集而独刊行于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有《子思子》七卷,即为子思言行汇编。汪晫未见其本,故别搜集而作此书。凡九篇,析为内、外。内篇为《天命》、《鸢鱼》、《诚明》;外篇为《无忧》、《胡母豹》、《丧服》、《鲁缪公》、《任贤》、《过齐》等,合为一卷。此书或采《中庸》,别立名目,如《天命第一》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诚明第三》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皆与原书文同。其书颇多疏误。如《孔丛子》一书,朱熹已反覆辨其系伪作,而汪晫采之独多。又往往窜乱原文。若《孔丛子》原作:“子上杂所习请于子思”,注曰:“杂者,诸子百家,故下文子思答曰:杂说不存焉。”而此书则改为:“子上请所习于子思”,与子思答义全不相贯。《孔丛子》原作:“仲尼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教究理不以疑。”此书录之,而“圣”字下多一“区”字, “疑”字上多一“物”字。诸如此类颇多。然此书采摭广博,考订亦不乏精当之处,与《大学》、《中庸》互为表里,对研究子思思想及其师承源流亦颇有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曾思二子全书》收录。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卷三、六,佚名,编号二七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