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调幽兰

作者:佚名
碣石调幽兰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调清丽婉约。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起部分,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属于艳与曲组成的小型曲式。全曲通过第二段出现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成功地抒写了哀婉的情怀。此曲突出音阶中的四级音和七级音,没有传统的五声调式特点,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某些联系。

猜你喜欢的书

花未眠

花未眠

《花未眠》为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品集,收录《花未眠》《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之美》等散文,关于文学和美学论题的这四篇文章详尽阐述了川端康成心中的“美”,强调了他以死生无定的幻灭感、虚妄感为基调的创作观,以及他对平安朝文化的崇拜,其禅宗思想和文学观念都是极具东方特质的。

迪功集

迪功集

诗文集。明徐祯卿撰。六卷,其集版别较多,但本集系作者自定,所以精华尽在,流传较广。卷首有李梦阳序、顾璘序。卷一至卷四为诗,卷五、卷六为文。卷末一般附刊《谈艺录》一卷。祯卿字昌毂,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少与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号“吴中四才子”,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并称“前七子。”收诗歌和散文等。该集收赋10篇:《反反骚赋》、《放言赋》、《丑女赋》、《述征赋》、《怀归赋》等。其赋多为抒怀言志之作。顾璘评介他的赋是“词旨沉郁,遂闯晋宋之藩。”是贴切之喻。是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正德庚辰刊本、明嘉靖戊子刊本。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杨沫的长篇小说。1958年出版。小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时期学生运动,表现了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的日渐觉醒和分化。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林道静走过的道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她在未同群众、革命斗争结合前,只是徘徊在痛苦的歧路上,只有当她接触革命乃至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才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从中揭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前途与归宿。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白莉苹、戴瑜等在白色恐怖下走着不同道路的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群像。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真切细腻,语言简洁流畅,通篇感情炽烈,富有艺术魅力。1959年2月,茅盾在《中国青年》第4期发表《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该文分析了《青春之歌》的思想性、艺术成就和存在的缺陷,言简意赅,全面中肯,不仅澄清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在《青春之歌》评价上的认识混乱,而且为文学作品的科学分析、评价树立了范例。

黄绣球

黄绣球

章回小说。近代颐琐著。小说主人公名黄绣球﹐“黄”指黄种人﹐“绣球”意为“绣成一个全地球”﹐是当时新女性的代表。她原是个不识字﹑贤妻良母式的旧时代妇女﹐受到丈夫黄通理维新思想的影响﹐放了足。又在梦中得到法国罗兰夫人的点拨﹐知识大进。她感化了两个女尼﹐通过她们四处讲唱﹐团结了一批人﹐与丈夫分头开办了男女学堂。在新任官的支持下﹐又添设新学堂﹐官民合作﹐大见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焕然一新。继而又到邻村开辟事业﹐也取得成功。但本村因昏官继任﹐摧残教育﹐倒行逆施。最後黄氏夫妇领导自由村成立武装﹐实行了地方独立。

词林典故

词林典故

八卷。清乾隆时官修。乾隆九年(1744),重修翰林院落成,高宗案临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辑本书。十二年成书。专记翰林院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全书共分八门,依次为:“临幸盛典”,记乾隆九年燕饮诸礼,以为本书所缘起;“官制”,记翰林院所设各官之品级、员额,上起西汉,下至清朝,因待诏之选,写字之官,皆自汉代肇起端,故始于汉;“职掌”,记翰林院各官之职掌,亦始于西汉;“恩遇”,记唐朝至清朝,历代皇帝宠渥之典,下设“优眷”、“迁擢”、“侍宴”、“赉予”、“词科”、“考试”、“议叙”、“赠恤”八子目,分述历朝右文之举;“艺文”,收录唐朝以来御制及应制诸作,而词馆唱和之作不录;“仪式”,记述唐朝以来有关翰林之礼仪;“廨署”,记载唐朝以来官署规制;“题名”,只列有清一代翰林院官。本书对翰林院之设置、职掌、沿革,记述甚详,且追本溯源,颇便读者。自唐朝李肇撰《翰林志》,后有数种,然或属杂记之类,或专记一代之典。本书之撰,实有超逾前书之处,故颇具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传世。

科南本涅槃经

科南本涅槃经

科南本涅槃经,三十六卷,元师正排科并序,可度重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