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新编

作者:佚名
诗韵新编

中国诗词韵书。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编辑,1965年出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编者为适应当代戏曲、诗词作者的需要,以普通话字音为标准,参照《中华新韵》、《汉语诗韵》等现代韵书,分为:麻、波、歌、皆、支、儿、齐、微、开、模、鱼、侯、豪、寒、痕、唐、庚、东,共18部韵目。分部韵目及韵部次序,依照《中华新韵》排列;凡属同一韵部的,用一个韵目字统贯到底。每一部中先分平仄两大类:平声类阴平、阳平分列;仄声类上声、去声及旧读入声字分列。旧读入声字,分为8部,分别排列在应属的韵部后面,并按照普通话的四声各自分列。在这8个韵部中,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小类之末,分别注明还有旧读入声各字见“仄声、入声”,以便全面检用各声调韵字。对一般单字,略举可作韵脚用的词语,间或略加解释,以助理解。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奠基性著作和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著作。马歇尔著。第1版1890年伦敦出版。以后多次再版,到1920年出了第8版。中译本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志泰译。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1842—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家庭。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毕业后留校教数学,后转向研究经济学。还著有《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等。本书中译本由第1版和第8版著者序言,第1篇导论,第2篇一些基本概念,第3篇欲望及其满足,第4篇生产诸要素,第5篇要求、供给和价值的一般关系,第6篇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最后的13种附录构成。全书兼收并蓄,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经济学说的庸俗理论,什么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等,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折衷的庸俗经济学理论体系。本书的分析方法,是用人们的主观心理动机来解释社会经济活动,认为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逃避“牺牲”这两类动机来支配的,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决定于这两类动机。把生物学中的进行论引进经济学,创立了一个“连续原理”,用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物界一样,也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把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引进经济学,创立了均衡价格理论,也就是他的价值理论。

乾隆环县志

乾隆环县志

清代高观鲤纂修,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高观鲤,浙江仁和人,乾隆戊辰科进士,同年任环县知县,亲自动手编志。全志共十卷。卷一沿革:疆域、山川、古迹、城池、县治、仓库、坊市、桥梁;卷二祠祀:墓道;卷三学校:祭器、乐器、书籍、社学、乡饮;卷四田赋:盐课、杂税、物产、风俗;卷五兵防:烽堠、邮传;卷六职官:仕迹;卷七仕籍:进士、举人、贡生、武科;卷八人物:忠节、孝义、勋业、赠官、流寓、隐逸、方伎、列女;卷九艺文:颂、讲、记;卷十纪事。为环县最早的一部县志,今仅存手抄本两套,存环县档案馆。该志上限自明崇祯间,下限至清乾隆十九年。j

温病辨症

温病辨症

《温病辨症》集中体现了清代医家马宗元对温病诊治方面诸多的精辟学术理论及丰富的临证经验,对其原文分上下卷进行整理,并将温病与伤寒、时邪与伏邪、温病之寒热虚实表现等分析鉴别,以及对温病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预知生死等马氏的独到见解。

伤寒论通俗讲话

伤寒论通俗讲话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全书的纲领,有机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主论伤寒,兼论杂病,被后世医家奉为辨证论治的典范。为了普及《伤寒论》的学习,本书以六经辨证为纲,将《伤寒论》六经病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和传变特点,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为了使读者易懂易学,本书将原有条文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广泛吸取了各个注家之长,又参以编著者的体会和经验,每个方证之后多附有临床医案。

女科百问

女科百问

二卷。宋 ·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语言洗练、说理清晰,有较强针对性。上卷50问,包括妇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证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伊川易传

伊川易传

注释《周易》并阐发理学思想的著作。又称《周易程氏传》、《程氏易传》。宋程颐撰。程颐称伊川先生,故以之名书。《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全书》作四卷,1981年中华书局《二程集》亦作四卷。杨时《跋语》说:“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绛。未几绛卒,故其书散佚,学者所传无善本。”宋儒论《易》,各明一义,邵雍以数言《易》,程颐以理言《易》,皆“异乎先儒之本旨矣”。成书于宋元符二年(1099年)。《伊川易传》仿王弼《周易注》体例,只注《易经》和《彖》、《象》、《文言》三传,其余各传都未作注。对传文的注解也与王弼一样,把它们分别列入各卦各爻之下来解说。程颐推崇王弼、胡瑷、王安石三家注《易》著作,继承了他们的解《易》风格,在易学观上重义理轻象数。【注:标点本不全,完整本请参阅四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