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鼓史渔阳三弄
作者:徐渭
明代杂剧。简名《渔阳三弄》、《狂鼓史》。为《四声猿》杂剧之一种。徐渭撰。《远山堂剧品》著录。据《后汉书·祢衡传》敷演。汉末文士祢衡死后,阴司判官将曹操的鬼魂捉到阎罗殿上,让祢衡裸衣击鼓痛骂。他慷慨激昂、义正词严,揭露曹操奸险狠毒、弄权窃国、残害忠良的罪恶。此剧创作时代,正是奸臣严嵩把持朝政、祸国殃民之时,沈炼、杨继盛等刚鲠忠直的朝臣,相继遭到迫害,作者借古喻今,针砭现实,以抒发满腔抑郁不平之气。剧情的安排别出心裁,把击鼓骂曹从曹操生前挪到他死后,这样更能历数他一生的罪行,使之暴露无遗,好让祢衡骂得痛快淋漓。全剧以祢衡被召上天,曹操永堕地狱结束,这种艺术处理,寓意极为深刻,可以起到褒善惩恶的目的。此剧是《四声猿》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剧本,清代宫廷大戏《鼎峙春秋》采用了这折,昆曲《骂曹》也根据它改编上演。
猜你喜欢的书
童学书程
一卷。书论。明代丰坊撰。是书系丰氏为初学书法者而作。是书从论用笔、论次第、论名言、论法帖、论墨迹、论临摹、学书次第之图、楷书、行书、草书、篆书、八分等各个角度为学书者指示具体的循序渐进的门径,并举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宜学什么书体,什么碑帖,皆一一写出。
冷庐医话
五卷。清陆以湉 (1802—1865)撰。陆以湉字敬安,号定圃,桐乡县 (今属浙江)人。道光十六年 (1836)进士。三十五岁宦游武昌,三十八岁官杭州教谕。因弟及子均为时医误药而卒,遂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于医术。著有 《冷庐杂识》、《寓沪琐记》、《再续名医类案》等书。此书作于杭州学舍,故以 “冷庐”署名。书中涉及医理、医学源流、各家学说、临证经验。卷一卷二论述医范、保生、医鉴、慎疾、慎药、诊法、用药以及对古今医书、医家的评论;卷三至卷五为医家医案。详明各类病证的辨证论治,指出前人之弊,又结合个人临床体会。论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多有独特见解。其论证有理有据。持论较为公允,中肯切要。如主张“学识必合乎理,求乎据”,认为《宋史·庞安常传》中“隔腹针以起死回生”等记述不足深信。然亦杂有迷信及因果报应思想,误信传闻之失。有咸丰八年(1858)乌程庞氏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伊川易传
注释《周易》并阐发理学思想的著作。又称《周易程氏传》、《程氏易传》。宋程颐撰。程颐称伊川先生,故以之名书。《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全书》作四卷,1981年中华书局《二程集》亦作四卷。杨时《跋语》说:“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绛。未几绛卒,故其书散佚,学者所传无善本。”宋儒论《易》,各明一义,邵雍以数言《易》,程颐以理言《易》,皆“异乎先儒之本旨矣”。成书于宋元符二年(1099年)。《伊川易传》仿王弼《周易注》体例,只注《易经》和《彖》、《象》、《文言》三传,其余各传都未作注。对传文的注解也与王弼一样,把它们分别列入各卦各爻之下来解说。程颐推崇王弼、胡瑷、王安石三家注《易》著作,继承了他们的解《易》风格,在易学观上重义理轻象数。【注:标点本不全,完整本请参阅四库本!】
大唐秦王词话
又名《大说唐全传》、《唐 传演义》。章回小说。明诸圣邻著。八卷六十 四回。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认为:“殆为最早 的鼓词。”按此书目录前所题“重订唐秦王词 话”。各卷前又分别题“按史校正唐秦王本传”、 “按史校正唐传演义”,此书当已非民间说唱本 原貌,已经著者参校史书作了改订,保留了七 字句和十字句的唱词,增加了说散部分,向小 说迈进了一步。全书以隋末动乱为背景,写秦 王李世民扫荡群雄,统一天下,建立大唐帝国 的故事。郑振铎认为“所述和小说《隋史遗文》 等相差不远”,但此书第二十一回以后突出尉 迟敬德的故事,堪为一大特色。绘声绘色,故事 紧扣人心,且表现了其人物性格。此书有原郑 振铎藏明末刻本,题“澹园主人编次”,按“澹园 主人”为明万历间诸圣邻署号。另有清乾隆刻 本,藏英国皇家博物院(见柳存仁《伦敦所见中 国小说书目提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 据郑藏本影印出版。残损部分以傅惜华藏刻本 订补。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据以校点排 印出版。
苏门四学士词
龙榆生先生校点《苏门四学士词》,分《淮海居士长短句》、《豫章黄先生词》、《晁氏琴趣外篇》、《柯山词》,前二种各一册,后二种合一册,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淮海居士长短句》7月出版,《豫章黄先生词》、《晁氏琴趣外篇附柯山词》8月出版)。全集即用中华书局本作底本。龙先生校点《樵歌》,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1月出版,作者署名“龙元亮”。全集即用文学古籍刊行社本作底本。
安晚堂集
诗别集。七卷。宋郑清之撰。《宋史·郑清之传》载其“代言奏对,多不存稿。有《安晚集》六十卷”。此集为诗文合集,当时刊于临安。由于清之曾保护过江湖派之中坚陈起,陈在《江湖集》中亦曾收清之诗集。后六十卷本郑集散佚,唯存第六至十二卷,凡七卷,皆为诗,遂为藏书者所宝贵。明末汲古阁毛晋遂据此宋残本影印,称《安晚堂诗集》。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收入《四库全书》。现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古书流通处据毛晋印本影印。民国三年(1914),李之鼎重刻此七卷本,又从《江湖小集》中辑得郑集《补编》二卷,并辑《补遗》一卷、《辑补》一卷,收入宜秋馆所刻《宋人集》的丙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