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雷轰荐福碑

作者:马致远
半夜雷轰荐福碑

元杂剧剧本。简名《荐福碑》。末本。马致远撰。剧叙范仲淹与张镐是幼年的朋友,范奉旨到江南访贤,临行宋公序嘱其为女访婿。范仲淹访张镐,见其在张浩家课馆为生,便劝他入朝为官,并给了他3封引见书信。张镐投递第一封信给黄员外,黄次日急病死亡;张镐投第二封信,到黄州时,收信人刘仕林已死去。张镐于是灰心,无意去投第三封给扬州太守宋公序的信。范仲淹举荐张镐为县令,使者误传旨意与张浩,张浩乘机去赴任。张镐归途中遇雨,在古庙题诗讥骂龙神。张浩冒名上任,路遇张镐,派仆人去杀张镐,仆人了解真相后放走了张镐,张浩又要杀仆人灭口,恰为宋公序撞见,带了张浩和仆人进京。张镐困居荐福寺,长老拟将寺内颜真卿书碑文拓几本卖钱,资助他进京,却因张镐曾题诗得罪龙神,龙神将碑击碎。张镐欲自杀,急难中遇见范仲淹。范带张镐进京,中了状元。宋公序也带了张浩来到。于是杀张浩,赏仆人,张镐娶宋公序之女为妻。关于荐福碑的传说,宋人《冷斋夜话》、《续墨客挥犀》等书中均有记述,本剧增饰了张镐两次投书失败,又被人冒领官职的情节,进一步突出了穷通得失皆由天定的宿命论观点。今存主要版本有继志斋刊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猜你喜欢的书

高子遗书

高子遗书

诗文集。 明高攀龙(1562—1626)撰。十三卷。攀龙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左都御史。因揭阉党崔呈秀等罪状,为阉党所恨,旋被罗织罪名,度不免,投池死。卒谥忠宪。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世称高、顾。为一代大儒。有《周易易简》,《正蒙释》等。此集为其门人陈龙正于崇祯五年(1632)编辑成书。三十万字。有陈龙正等人序二,小序十二则,乃各卷编辑说明。此集收诗一百四十六首,讲义五十四章。卷末有墓志铭、行状、年谱等。攀龙出赵南星之门,其学兼取朱陆两家之长,文章平易流畅,格调清遒。如《南京光禄寺少卿泾阳顾先生行状》、《祭顾泾阳先生》等,皆文畅情深,亲切感人,《武林游记》等则借景抒情,颇具功力。其诗朴素自然,文字简练,恬淡中别有寄托,颇有陶渊明风格。沈德潜称其“无心学陶,天趣自会。”《夏日闲居》有代表性。《四库全书提要》称“其讲学之语类多切近笃实,阐发周密,诗意冲淡,文格清道。”有崇祯五年原刻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刻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十年(1921)刊本。

蠡测汇钞

蠡测汇钞

地理杂志。清邓传安撰。一卷。传安字鹿耕,号盱原,又作菽原,江西浮梁人。嘉庆进士,官至建宁知府。传安官台湾十余年,览其山川形势、民俗土风,得文三十三篇,于道光十年(1830)汇编付梓。二万六千余字。台湾番社纪略、番俗近古说等篇记其少数民族分布及习俗。明鲁王渡台辨、海外寓贤考诸篇,记明鲁王渡台及历年由大陆至台寓贤简况。道试诸生策问、重修螺青书院碑记诸篇,载书院修建经过及对诸生遗才策问等。于农民起义、民事案件、土地纠纷、民族关系及山水风光、海峡风浪等亦有载述,为研究清中叶台湾政治、文化、教育、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重要参考资料。有道光十年有本堂刻本,商务印书馆有1937年《豫章丛书》本及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铅印校点本。

明皇杂录

明皇杂录

唐代轶事小说集。郑处诲撰。《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2卷,《四库全书》入小说家类著录为正文2卷、别录1卷,《墨海金壶》本著录为正文2卷补遗1卷,《唐人说荟》、《说郛》所收为1卷本,无别录,《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都在正文2卷、补遗1卷外,又附清人钱熙祚校勘记和所辑佚文。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排印本(收在《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中)。书成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据《新唐书》卷165《郑余庆传》中所附《郑处诲传》:“先是,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处诲谓未详,更撰《明皇杂录》,为时盛传。”全书合正文与别录共37条,基本上是记唐明皇开元、天宝年间轶事,记明皇少年时轶事(如“玉笼子”),登位初期励精图治的作风(如“张嘉贞”条)和后期享乐腐化的种种表现(如“华清宫”,“舞马”条)。同时对名臣贤相(如“苏頲”、“卢怀慎”)和奸佞(如“王准”、“李林甫”)的事迹也有记载。虽然不都是实录,却可作为正史之外的补充参考。其涉及志怪的内容如“冯绍正”条的画龙求雨、“李遐周”条的预言祸福,则纯是小说家言。全书记事内容多与《次柳氏旧闻》、《开天传信记》、《明皇十七事》等书相出入,可作比较研究。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一卷。金侯善渊注。有注有颂,阐清静之理,归于内丹。

仪礼集释

仪礼集释

南宋李如圭集郑注贾疏,于《仪礼》多有发明的著作。30卷。宋自熙宁 (1068—1077年) 以来,罢废《仪礼》,学者多不传。乾道(1165—1173年)年间,有张淳订其讹; 淳熙 (1174—1189年) 中李如圭复为之集释。李氏生南宋,曾与朱熹核定礼书,尚见古本。乃全录郑玄注,旁证博引,发郑注贾疏所未备,次第一如《仪礼》。又考论宫室之制,作《释宫》; 分别章句之旨,则有《纲目》。全书原17篇,首尾完具者15篇。《四库全书》以其文稍繁,分秩得30卷。其《乡射》、《大射》两篇,如圭释文已佚,乃参取惠栋、沈大成二家所校宋本,证以唐石经本,于经文多有改定,《仪礼》始得完备。其《释宫》则别为一书,《纲目》 已佚。有墨海金壶本、经苑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思益梵天所问经之异译。同《思益梵天所问经》。而不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