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 姓名:马致远
- 别名:号东篱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大都(北京)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马致远,元曲家。号东篱。大都(北京)人。生卒年不详。他的年辈晚于著名杂剧作家庾吉甫、白朴、关汉卿、而声名与之相埒。马致远虽然没有直接经历过金末元初的大动乱,也不可能有遗民思想,但是他却不断地思索着兴亡演变的历史。他既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诗人,又是一个冥思苦想的哲人。与元初其他一些有才华的作家一样,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艺术才能贡献给了杂剧创作事业,成为“梨园”中一个知名人物。他度过“二十年漂泊生涯”(〔大石调·青杏子〕《悟迷》套)。元贞时期,他参加了书会,并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以及李时中合撰《黄粱梦》。这时马致远对历史上的兴亡、人世间的荣辱,日益看破,他向往着归隐的生活。此后他到杭州,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录鬼簿》),后来退隐田园,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他的〔中吕·粉蝶儿〕《至治华夷》套曲,可能写于元英宗至治改元(1321)时,周德清在泰定元年(1324)写的《中原音韵自序》中,说马致远已去世,推知马致远卒年约在至治年间。
马致远的杂剧,现存有《半夜雷轰荐福碑》、《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开坛阐教黄粱梦》、《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等7种。此外,还有《刘阮误入桃源洞》第四折残曲。散曲现存辑本《东篱乐府》,计有小令104首(《全元散曲》所收略多于此),套数17套,是前期保存作品较多、影响最大的作家。
《汉宫秋》是在长期流传的“昭君出塞”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再创作而成的。故事内容有很大变动首先,历史上的王昭君本是汉元帝的宫女,当时匈奴王呼韩邪单于来汉求婚,王昭君因不满汉宫生活,自愿请行。西汉元帝竟宁元年,昭君出塞。入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生一子。呼韩邪单于死后,根据当时匈奴习俗。她又嫁给新立的单于(呼韩邪单于前妻大阏氏的儿)子),又生2女。马致远不拘泥于史实,将昭君出塞放在匈奴武力胁迫下进行,把王昭君改为汉元帝的爱妃。为了汉室江山,昭君不得不出塞和番,最后在汉匈交界处,投江而死。从而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并在民族矛盾中保持崇高气节的光辉动人的妇女形象。次,马致远将毛延寿写成一个叛国的逆贼,作为戏剧中被谴责的主要对象。最早把毛延寿与昭君出塞故事联系起来的记载见于《西京杂记》,但只是说毛延寿是当时被杀的画工之一,并没有明确说明向昭君索贿的就是毛延寿,更没有毛延寿将昭君画像献给匈奴单于,并唆使单于攻汉的记载。马致远经过加工创作,把矛头指向毛延寿和不能保卫国家的文臣武将,从而寄寓了作者对历史上亡国之臣的批判。
《青衫泪》通过妓女、士子、商人间三角关系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元代社会中妓女的生活及其悲惨遭遇《荐福碑》通过剧中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抨击了现实社会中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黑暗现象,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元代知识阶层的愤懑不平。《岳阳楼》写吕洞宾在岳阳楼度脱柳树精的故事。它和《汉宫秋》都颇为流行。
《黄粱梦》是马致远的重要作品。《黄粱梦》故事。唐代有沈既济所著传奇小说《枕中记》,写吕翁与事,至金元则附会为钟离权度脱吕洞宾教教祖的神圣事迹,流传很广。马致远等梦》与《枕中记》相比较,《枕中记》只是表现“富贵如眼烟云”的虚幻思想,而《黄粱梦》则揭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否定。
《陈抟高卧》、《任风子》也是作者晚年时所写的作品。《任风子》写马丹阳度任屠事,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与现实生活的决绝态度。
他的散曲表现了愤世厌世的思想,但曲词老健疏放、宏丽,成为豪放派的代表。〔双调·夜行船〕《秋思》和〔越调·天净沙〕《秋思》都是元散曲中最著名的篇章。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天净沙〕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斋丛说》均称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和正音谱》将其“列群英之上”,称“其词典雅清丽人王世贞称其《秋思》套“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国维以其比诗中李商隐,词中欧阳修,“白篱,高华雄浑,情深文明”(《宋元戏曲史》)以为元杂剧中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三家鼎立”(《曲学通论》),“东篱又以清俊开宗”。总之,马致远是以其艺术风格领袖一种流派的作家,对明清戏曲有着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上古神话演义
本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共工触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追日、蚩尤之战等传说......这部书,演说上古史的神话,原想专说夏禹王治水一段故事。但是既然叫 史,必定有一个来源,要说明这个来源,不能不从开天辟地说起。天何以要开, 地何地要辟呢?原来我们所住的地球,亦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生有死。不过地球 的死,不必一定是地球整体的毁坏,只要是住在地球上的生物统统死了,那便是 地球死了。这样大一个地球,哪个能够弄它死?当然是阴神一派的魔力。
养蒙便读
一卷,蒙学,[民国]周秉清撰,周秉清生平事迹不详。第一章 立 第二章 行 第三章 坐 第四章 卧 第五章 言语 第六章 饮食 第七章 衣履 第八章 读书 第九章 习字 第十章 卫生 第十一章 事亲 第十二章 友爱 第十三章 事长 第十四章 夫妇 第十五章 交友 第十六章 服务 第十七章 改过 第十八章 立志 第十九章 修德
孝经大义
一卷,元董鼎著。朱熹作《孝经刊误》,只是校定经传,删削文字,未及训释。此书据朱熹改本进行诠释, 凡是改本圈记之字,全部去掉;改本辨证之语,存于各章之尾。并增注今文异同,注解时参方言。行文用口义体,文句稍冗, 但对文义能反复发挥以尽其义。
无见先睹禅师语录
无见先睹禅师语录,二卷,元先睹说,智度等编,明谭贞默序,黄溍序,了达跋,行端跋,日本道澄跋,附塔铭,内题妙明真觉无见覩和尚住华顶善兴禅寺语录。又名《妙明真觉无见睹和尚住华顶善兴禅寺语录》。本书为其住天台山华顶善兴禅寺之语录。卷上收示众、小参、法语、颂古、真赞。卷下收偈颂、山居诗、题跋、临终遗诫、辞世偈。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七套。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一卷,唐般若三藏译。佛说那罗延力之量,比较佛力。因说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