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中诗集
作者:陈孚
元诗别集。3卷。陈孚撰。卷1题为《观光稿》,卷2题为《交州稿》,卷3题为《玉堂稿》。《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主要版本,有明天顺四年(1460)沈琮刊本(刻于广州府学)、数种清抄本。明天顺四年刊本卷首有《元史》本传,洪武二十五年(1392)皇甫暕序。卷末有天顺四年沈琮跋语,据沈琮跋,可知本集系据洪武二十五年浙江布政司刊本校刊。卷1《观光稿》,为元世祖至元年间陈孚以布衣身份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奏闻于朝。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时所写的诗。卷2《交州稿》,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陈孚以翰林编修摄礼部郎中,为梁曾的副使,出使安南的往返之作。卷3《玉堂稿》,为陈孚自安南使还,擢翰林待制之后所写的诗篇。本集3卷之中,多有纪行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说陈孚“摹绘土风,最所留意”。本集在卷3之后有1卷附录,收入了有关陈孚出使安南的资料。
陈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阿达拉
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著,1801年出版的这部中篇小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的标志。作品以主人公自述形式,描写了阿达拉与异教青年夏克达斯的爱情悲剧。印第安青年夏克达斯,随父与其他部落作战,战败被俘后,一个西班牙老人洛拜司收他为义子。后来,他又被敌部落俘去,将施火刑前夜,爱上他的敌酋长女儿阿达拉解救了他。二人逃至深山密林,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他们的爱恋越炽烈,阿达拉越忧伤。一天阿达拉倾吐了她的身世:她不是酋长的亲生女,她的父亲叫洛拜司。夏克达斯知道她是义父的女儿,决心娶她为妻,但阿达拉痛哭不已,因她母亲已将她皈依基督教,深深的爱与不能与异教徒结婚的矛盾折磨着她。这时,一位老教士邀请这对年轻人与他的教民一起过男耕女织的宁静勤勉的生活。但是有一天阿达拉忽然生命垂危,向神父和夏克达斯讲:她出生时虚弱难活,母亲向神灵许愿,若女儿能活,就将女儿的处女贞洁奉献给神灵,再不能有丈夫。母亲临终前,阿达拉又对着圣像发誓,若有违背,母亲将堕入地狱。当长老安慰她并答应写信给主教免去这一誓言时,阿达拉说已经太迟了。为了拯救母亲灵魂,她已经服了毒药。阿达拉成了宗教的牺牲品。夏克达斯最终也皈依了基督教。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又叫《眼科宜书》,系清代渝州李氏家传秘本,相传为仙人所授(真实著者不详) 。是书论目病机着眼于风寒,治疗目病力主发散,确与一般眼科专书有异。该书为清代眼科专著,自流传以来一直以奇方奇效著称,颇受临床医家推崇,所提“外障是寒”之说更是一破主流认知。
霞外杂俎
养生类著作。铁脚道人纂,明洪楩校。纂者不可考。楩字方泉,钱塘 (今杭州) 人,编有《洪楩辑刊》。本书序中谓,东谷居士敖英于山中遇老翁,见其癯然山泽之姿,似有道气,因问摄生之要,告知日服“快活无忧散”,事不如意服“和气汤”,并读“九字经”等法。临别授书,言铁脚道人所纂。书中所述多注重精神修养,所录“警身纂要十五条”系劝人为善、清心寡欲之说;“摄生纂要二十八条”为养神炼气、饮食调理之道,皆是老年保健良方。有明嘉靖间 《洪楩辑刊》 本。
太清神鉴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异。作者“潜心于此,考古验今,无不征效。遂特离林屋洞,下山三载,遍搜古今,考之极玄者,集成一家之书”。所谓“太清神鉴”,乃“以其至大至明,形无不鉴;至清至莹,象无不分”之意,故以为书名。卷一为说歌、相法妙诀、神秘论、成和子统论。卷二为杂说上下篇、金书宝印上下篇、面部一百二十位、二仪相应、五岳、四渎、五官、六府、五行所生、五脏所出、五表所属之方、五行相生歌、五行相克歌、四学堂位、三辅学堂。卷三为心术论、论德、死生论、论神、论气、论色、论气色定生死诀。卷四为形类,论形神。卷五论骨肉,分为论额部、论头部、论面部、论眉部、论眼部,论腰、论背、论腹、论脐、论四肢、论手、论足等。卷六首为黑痣部,次分各种相格,分论男女之相。此书纲目分明、结构清楚。先总论,后分论,每篇又详分若干条目。作者重视阴阳赋形,天地造化,五行生克之理。相法则重骨法、气色、精神。书中有论有歌,便于理解掌握。此书在我国相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可为研究相学思想提供参考。有清《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
华严五教章复古记
凡三卷或六卷。宋代可堂师会(为华严四大家之一)与其弟子善熹撰。又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华严复古记、五教章复古记、复古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本书系依据晋水净源所重校之‘华严五教章’而作解释,为宋朝华严宗四大注疏之一。撰者师会幼学华严,精通华严经孔目章,早期着有注华严同教一乘策一卷、华严五教章焚薪二卷等,直至六十五岁时方撰本书,然至断惑分齐章时,因疾而逝世,后由弟子善熹继其遗志完成之。本书之首附有善熹之序,谓师会当时,五教章之注释书多误解华严宗二祖智俨与三祖法藏之教义,故本书乃行古义之训释,而冠书名以复古二字。宋代希迪作评复古记一卷,论释本书,认为本书内容随文释义,虽有发挥之说,然于性相融会之义不解,故有失章意之处。
宝生陀罗尼经
全一卷。又称宝生经。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先引述陀罗尼,后阐明其功德,谓若诵此陀罗尼而满七日,能得天眼清净;又有人耳闻此陀罗尼,并常忆念不断,则可证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