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阁批评旧戏目

作者:佚名
笠阁批评旧戏目

古典戏曲目录集。清人笠阁渔翁著。作者姓名及生平不详。这一戏曲目录,共记载了明、清传奇179种,每种下注有作者姓氏,并分为9个等次。而其所列曲目,往往有其他的戏曲目录所不载的,因此该目在曲目考证上有相当的价值。作者对所列戏曲目录所作的品次(即将其分为9等),是一家之见,而又未加评述,故价值不大。其总评对戏曲价值的认识,对南北曲的差异分析,对演唱的论述,对创作方法的阐释,虽然承袭了前人之论,但也有个人的发挥,如其中说:“况事本陋,而思路一新,曲白俱随生色;曲本凡,而人境一妙,臭腐且化神奇。”这些对戏曲实践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因为作者也本是曲家,所论自含有其个人实践的经验在内。《笠阁批评旧戏目》附见于清乾隆间笠阁渔翁《笺注牡丹亭》刻本,曾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7集。

猜你喜欢的书

古穰杂录摘抄

古穰杂录摘抄

一名 《莘野纂闻》,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李贤撰。 《国史经籍志》、 《千项堂书目》、 《明志》著录为二卷。 《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三卷。现存历代小史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均为一卷。记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题《古穰杂录摘抄》,一卷本。本书系作者在任时耳闻目睹及亲历之事,编缀成帙,对研究明初及正统至成化初年宫廷政治与经济、军事、文化诸问题,颇具价值,尤其对文武大臣的言行轶事,多有记述,可补正史之缺。其中多有不满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之语。其谓李时勉自仁宗谴怒之后,不复直言;自王振诬抅以后,即乞归,有明哲保身之义。也颇著微词。《古穰杂录摘抄》是明代小说家元明善所著,由沈节甫编辑成书。主要是元明善对《古穰杂录》中重要的知识进行摘录,为后人了解《古穰杂录》提供了参考资料。

能改斋漫录

能改斋漫录

笔记。南宋吴曾作。原为十卷,今本作十八卷。分为事始、辨误、事实、地理、议论、乐府等十三类,大部分为考证。本书征引广博,资料丰富,常为后代治史者引用。但作者附谀秦桧,书中颇有美化秦桧内容,为后人诟病。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著录为二十卷,今本仅十八卷,已佚去“诙谐谈谑”一门,其他各门也有删削之迹。据今人考证,此书甫出,即遭人告讦而毁板,今本为后人删存之本。宋元古籍及《永乐大典》中存有不少逸文。有明抄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间临啸书屋刊本、 《守山阁丛书》本、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墨海金壶》本等。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校点本,取各本校录

广杂纂

广杂纂

《广杂纂》立类义目12题,多同前人所立,但"合弗来"、"听弗得"、"必弗得"等则是吴语,所列短语中可能是谚语、俗语。

东家杂记

东家杂记

二卷。宋孔传撰。孔传为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初名若古,字世文,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高宗初南渡,流寓衢州 (今属浙江),官至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封爵仙源县开国男。卒年75岁,时间不详。平生著述颇多,除本书外,还著有《祖庭杂记》、《孔子编年》、续撰《白氏六帖》(合为《白孔六帖》)等。《东家杂记》成书于绍光四年 (1134),专记孔子事。上卷叙世系封爵,分为姓谱、先圣诞辰讳日、母颜氏、娶亓官氏、追封谥号、历代崇奉、嗣袭封爵沿革、改衍圣公、乡官等九类;下卷述孔庙文物古迹,分为先圣庙、手植桧、杏坛、后殿、先圣小影、庙柏、庙中古碑、本朝御制碑、庙外古迹、齐国公墓、祖林古迹、林中古碑等十二类。清人钱曾、钱大昕云所见宋刊本首列《杏坛图说》,并有孔子所作歌一首。而四库著录本(亦为宋本)杏坛为下卷第三篇,且有说无图,亦无歌。《四库全书总目》云:“此歌伪妄,不辩而明。”今有《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影宋本等。

楞严经文句

楞严经文句

楞严经文句,十卷,明智旭撰述并后序,道昉参订。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密教著述。清弘赞辑。一卷。属密教课诵忏行法类著述,说准提课诵忏仪法。全书包括前言、礼敬、忏悔、结印、持咒及其功用诸部分。附供斋仪和音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