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诸老诗集
作者:房祺
总集。元代房祺编。一卷。祺,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自称“横汾隐者”,后曾入仕,为大同路儒学教授(高昂、高霄跋文)。约生活于元初,此书成于大德五年(1301)。平阳府一带,地当黄河、汾河之间,为金末入元隐居诗人麻革、张宇、陈赓兄弟、房、段克己兄弟、曹之谦等人的出生地或宿居地,故房祺集其诗为《河汾诸老诗集》。卷以人分,共录诗二百○一首,书前原有郝氏序及目录,今佚。各家无小传,仅于卷首标出某一作家名号。河汾诸诗人身处金元易代之离乱社会,又多隐逸山林,身接下层人民,故集中多反映民间疾苦及故国之思。其描绘山川,见景生情诸作,亦颇感人。河汾诸人大抵排江南诗派而取径唐人,故房祺在此书《后序》中说:“诸老之诗,有深而冲澹如陶、柳者,……有对属切当如许浑者,有骚雅奥义、古风大章浸入于杜草堂之域者。”可见风格多样,才思横溢。然其思想内容,多因时代趋势深受当时诗坛盟主元好问影响。故元人杨仲德认为不观遗山之诗,无以知河汾之学,不观河汾之诗,无以知遗山之大”。故此书亦可视为元氏《中州集》之续编。有《汲古阁》本、《粤雅堂》本、《四部丛刊》影印乌程刘氏藏影写元《尊贤堂》本。
房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文章轨范
七卷。宋谢枋得 (1226—1289)编。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 (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 (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为罢斥。德祐元年(1275)起用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元朝迫其出仕,地方官强制送往大都 (今北京),乃绝食死。门人私谥文节。其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迭山集》。此集所录汉、晋、唐、宋之文,共六十九篇。而韩愈之文居三十一,柳宗元、欧阳修之文各五,苏洵之文四,苏轼之文十二。其余诸葛亮、陶潜、杜牧、范仲淹、王安石、李斠、李格非、辛弃疾人各一篇。前二卷题曰“放胆文”,后五卷题曰“小心文”,各有批注圈点。其六卷《岳阳楼记》一篇,七卷《祭田横文》、《上海直讲书》、《三槐堂铭表忠观碑》、《后赤壁赋》、《阿房宫赋》、《送李愿归盘谷序》七篇,皆有圈点而无批注。盖偶无独见,即不填缀以塞白,犹古人淳实之意。其《前出师表》、《归去来辞》,乃并圈点亦无之,则似有所寓意。其门人王渊济跋,谓汉丞相、晋处士之大义清节,乃枋得所深致意。非附会。前有王守仁序,称为当时举业而作。旧本以“王侯将相有种乎”七字分标七卷。近刻以“九重春色醉仙桃”七字易之。观第三卷批有先熟侯王两集之语,则此本为枋得原题,清刻乃以意改窜。虽无关大义,亦足见坊刻之好改古书,不可据为典要。有《谢迭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本。《四库全书》本。
孚远县乡土志
作者佚名。 清末奉饬而纂。不分卷,列14目,约2000余字,孚远,今吉木萨尔。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丞,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格为县。简明记述了该县的历史、地理、民族、物产等,是志行文虽简,然叙同治、光绪年间该地民团首领孔才事颇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抄本、1955年湖北省图书馆编《新疆乡土志稿二十九种》油印本、1976年新疆图书馆重印本等。
医界镜
社会小说, 四卷二十二回。儒林医隐著,瓶山居士校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同源祥书庄出版,次月发行。标“卫生小说”。小说以名医贝仲英和其子贝祖荫为线索,描述了众庸医骗人误人的发迹史,揭露了他们不学无术、沽名钓誉、坑蒙拐骗、草菅人命的恶迹劣行。
作世水宅心陀罗尼
作世水宅心陀罗尼,一卷,失译。
四阿鋡暮抄解
婆素跋陀阿罗汉造,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二卷。说功德法依法恶法之三法者。与三法度论同本。
祖堂集
禅宗史书。五代释静、筠二师著。二十卷。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禅宗史书。约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初编于泉州招庆寺,早于《景德传灯录》五十年左右。书前有泉州招庆寺主文僜的《祖堂集序》。此书以记言为主,先记过去七佛,次记西天二十七祖及东土六代。每代并记旁正、祖位次第。其中过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的事迹,是据《宝林传》撰成。此后为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傍出和六祖慧能的门下;青原行思下七代,南岳怀让下六代,总计为“二百五十三员”。宋初此书在国内曾流行,但不久即失传。1952年日本人关野贞等在朝鲜伽耶山海印寺发现了开雕于高丽高宗三十二年(1244)的《祖堂记》刻本,并据之影印传世。1957年日本影印的《高丽大藏经》亦附录此书。《祖堂记》的发现对初期禅宗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