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散曲
作者:隋树森
隋树森编。元代散曲总集。收录自金代元好问以下至元末明初汤式、谷子敬等人的散曲213家,以及元代和元末明初的无名氏散曲作品,共计小令3800余首,套曲450余首。同时还辑录有元代作者的散曲残句断谱等。编排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每一作家附有小传。作者小传主要依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元史》及《元诗选》,兼采近人考证。每家之曲,先列小令,后列套曲。宫调曲牌次第,北曲依李玉《北词广正谱》,南曲依沈璟《南曲谱》。取材主要为元明两代的散曲总集和别集,并广泛搜罗曲谱、曲话、文集、词集、词话等文献约110余种。采用天一阁等珍本进行校勘,作有详细的校勘记。每首散曲后均注明出处及有关作者、题目和字句的异说等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元朝一代的散曲面貌,对研究元代散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再版,共上下2册。隋树森另编有《全元散曲简编》一书,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外,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有李长路《全元散曲选释》一书,1985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有吕薇芬《全元散曲典故辞典》一书,可参考。
章节列表
升序↑- 赵秉文
- 元好问
- 孙梁
- 商衟
- 杨果
- 杜仁杰
- 商挺
- 刘秉忠
- 严忠济
- 徐琰
- 王和卿
- 关汉卿
- 庾吉甫
- 白朴
- 魏初
- 王嘉甫
- 奥敦周卿
- 胡祗遹
- 马彦良
- 王恽
- 王修甫
- 荆干臣
- 李伯瑜
- 侯正卿
- 伯颜
- 张弘范
- 姚燧
- 孛罗御史
- 刘敏中
- 卢挚
- 高秀文
- 刘因
- 盍志学
- 盍西村
- 阚志学
- 陈草庵
- 马致远
- 吴昌龄
- 王德信
- 李寿卿
- 于伯渊
- 王挺秀
- 赵孟頫
- 不忽木
- 珠帘秀
- 鲜于枢
- 冯子振
- 姚守中
- 滕斌
- 白贲
- 王伯成
- 赵明道
- 李子中
- 康进之
- 石子章
- 狄君厚
- 孔文卿
- 刘唐卿
- 郑光祖
- 范康
- 曾瑞
- 蒲道源
- 赵天锡
- 吴仁卿
- 阿里耀卿
- 孔文升
- 赵岩
- 黄公望
- 张养浩
- 真氏
- 沈和
- 范居中
- 施惠
- 乔吉
- 虞集
- 刘时中
- 萨都剌
- 薛昂夫
- 班惟志
- 彭寿之
- 高安道
- 蒲察善长
- 张子友
- 亢文苑
- 吕止庵
- 李茂之
- 孙叔顺
- 王仲诚
- 陈子厚
- 吕侍中
- 王大学士
- 杨舜臣
- 周德清
- 陈克明
- 张雨
- 邓学可
- 睢景臣
- 周文质
- 钟嗣成
- 赵善庆
- 陆登善
- 苏彦文
- 吴镇
- 王元鼎
- 张可久
- 马谦斋
- 任昱
- 张子坚
- 高栻
- 钱霖
- 顾德润
- 曹德
- 董君瑞
- 王举之
- 邵元长
- 周浩
- 王晔
- 王仲元
- 张鸣善
- 赵雍
- 鲜于必仁
- 贯云石
- 贯石屏
- 徐再思
- 杨朝英
- 仇州判
- 阿里西瑛
- 卫立中
- 吴西逸
- 阿鲁威
- 李齐贤
- 李伯瞻
- 贾固
- 大食惟寅
- 沈禧
- 宋褧
- 杨维桢
- 高克礼
- 刘庭信
- 李泂
- 倪瓒
- 梁寅
- 舒頔
- 刘婆惜
- 高明
- 邵亨贞
- 夏庭芝
- 汪元亨
- 谷子敬
- 邾仲谊
- 汤舜民
- 杨景贤
- 李唐宾
- 詹时雨
- 贾仲明
- 邓玉宾
- 孙周卿
- 李邦基
- 景元启
- 吕济民
- 查德卿
- 武林隐
- 赵显宏
- 唐毅夫
- 李爱山
- 王爱山
- 爱山
- 朱庭玉
- 李德载
- 程景初
- 赵彦晖
- 杜遵礼
- 孙季昌
- 秦竹村
- 李致远
- 童童学士
- 沙正卿
- 吕天用
- 杨立斋
- 王氏
- 赵莹
- 邦哲
- 宋方壶
- 睢玄明
- 邓玉宾子
- 张彦文
- 陈德和
- 丘士元
- 云龛子
- 王玠
- 谢应芳
- 徐臣
- 一分儿
- 孟昉
- 兰楚芳
- 张碧山
- 柴野愚
- 刘伯亨
- 李子昌
- 张氏
- 方伯成
- 黑老五
- 李邦祐
- 王元和
- 胡用和
- 季子安
- 顾鉴中
- 萧德润
- 赵君祥
- 无名氏
隋树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常宁县志
康熙朝《常宁县志》是一部记载常宁县自明嘉靖年间至清康熙初年历史的志书,也是常宁有史以来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记载本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志书。该志书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由时任常宁知县张问明主修、殷铭纂修、刘纶编订。全书共十三卷。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善,该志现仅存八卷,即第一、二、三、四、十、十一、十二、十三卷;而第五、六、七、八、九卷已经亡佚。该志虽然已佚失多卷,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今人研究明末清初常宁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
戏曲论著。潘光旦著。194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著者受欧美“优生学”、“人才学”影响而对中国优伶所作出的一种研究。全书分为绪论、前论、本论三章。绪论扼要介绍以伶人作为人才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前论分成两节,一是介绍近代以前中国的伶人,二是介绍西洋伶人研究之一斑。本论部分为全书主体,计分“一般概念和一般假定”、“地理的分布”、“血缘的分布”、“阶级的分布”和“结论”五节。在地理分布一节中,著者梳理和分析了前代伶人零星分布的状况、近代伶人的分布和近代伶人的移植三个问题。“血缘的分布”一节则列举近代伶人十个血缘网络的家系,并对其作出叙述和辨析。在“阶级的分布”一节中,著者认为社会态度对伶人的地位影响甚大。全书对梅兰芳、孟小冬、高盛麟、马富禄、叶盛兰等名演员的族谱、家谱进行研究分析,并对从《史记》迄清代正史、野史中的伶人材料作了综合研究。资料广博,立论新颖,研究方法也新人耳目,对中国戏曲史研究颇有启发意义。书中有附录五则:“《系年小录》中伶人的详细籍贯”、“《京剧二百年史》中伶人的详细籍贯”、“六十二个移植的例子”、“马氏恩氏合系”和“不入血缘网的各家系”。书中有大量的伶人血缘网络图和伶人地理移植图等。
本草约言
4卷,卷一、卷二为“药性本草”,卷三、卷四为“食物本草”。《药性本草》2卷,分草部(134种)、木部(57种)、果部(18种)、莱部(13种)、米谷部(8种)、金石部(26种)、人部(6种)、禽兽部(12种)、虫鱼部(14种)等9部,共收药287种。卷首列“医学启源”“药性要旨”“脏气法时补泻法”“各经引用”“五味所用”“用药各定分两”“药性生熟用法”“药用根梢法”等8个短论,简要介绍药物归经、气味药性、升降沉浮、君臣佐使及药物基本炮制作用等中药基础知识。此后按部属分类,各药先列气味、阴阳、升降、归经、功效主治、炮炙方法及临床配伍使用等,有时也进行一些品种产地、采集时间等方面的讨论。次引前贤对于此药的论述,有时也加以一些按语,发表薛立斋本人的用药经验体会。总之,此书主要讨论药性、用药法及药物炮炙。《食物本草》亦2卷,分水部(34种)、谷部(35种)、菜部(87种)、果部(57种)、禽部(56种)、兽部(38种)、鱼部(58种)、味部(23种)等8部,共载品物385种,多为日常食品。各物品均先注出性味功效,次引前人的论述,偶尔记载此物的形态、产地及优劣选择。如“井水”条指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河中渗来者欠佳。又城市人家稠密,沟渠污水杂入井中成碱,用须煎滚,停顿一时,候碱下坠,取上面清水用之,否则气味俱恶。”“粳米”条也指出此米有早、中、晚三熟,而以白晚米为第一。书中还记载落花生的形态为:“藤蔓茎叶似扁豆,开花落地,一花就地结一果,大如桃。深秋取食之,味甘美异常,人所称羡。”
风雪之夜
连载于南京《中央日报》副刊《中央公园》,1936,8/1-1937,9/10,作者已去世,本书未完成。《风雪之夜》讲的是大将军的五个儿子在家族没落后与其母亲在生活困境中的一系列故事。北平的冬天,没落后的邓家住在租的四合院里,天寒家中绝粮。五个儿子在经历各种来自生活和世人的蹂躏和白眼之后,齐心协力努力工作。
窃齿记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在乡下人睡梦沉酣的时刻,都市中优秀的一群,正自努力追求着享乐。一幕含有幽默性的喜剧,发生在那著名的丽都舞厅里。轩敞的广厅中,乐队奏着诱人的节拍,电炬放射着惺忪的光线,许多对“池以内”的鸳鸯,浮泳在舞池中央,推涌着人工的浪涛。那些艳丽的羽片,在波光一般的打蜡的地板上,错综地,组成许多流动的线条。舞池四周,每一个桌子上的每一杯流汁里,都映射出了各个不同的兴奋的脸色。在这短短的时间,在这小小的空间之中,没有兴衰治乱的观念,没有春夏秋冬的季节,这里没有昨天,没有明日。这里更没有人世间一切饥、寒、疾、苦的感觉。
御香缥缈录
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笔记小说。清德龄撰。德龄有《瀛台泣血记》已著录。此编写慈禧太后豪华奢侈的宫廷生活和专横独裁的作风。书中叙述慈禧出游奉天(今沈阳)前,如何下令修筑京奉铁路,及严密的行车制度。当专车通过时,所有车辆不得行动,违者受极刑。是德龄郡主用英文所作。作者德龄郡主(习惯称为德龄公主),为慈禧御前八位女官中最为得宠的一位,也是晚清为数极少的受过西方教育、能说英语、法语及日语的中国女性。她与妹妹容龄郡主同为慈禧近身侍官。该书以作者在宫中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她在慈禧身边的所见所闻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政治生活内幕,对研究了解晚清史具有参考意义。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宫廷口述实录。 本书原为美国纽约陶德曼图书公司于1933年出版的英文读物,经由秦瘦鸥先生译述,语言优美流畅。秦瘦鸥的中译申报馆本于1934年在国内出版,并多次再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