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煮泉小品
明代关于泉品之茶书,1卷,田艺蘅撰。汇集历代论茶与水的诗文,并分类归纳为九种水性,于1554年写成。全书一卷,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水品》、《茶经》之外,文字也多旧文,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看法。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
十朝诗乘
诗话著作。近人郭则沄撰。郭则沄,字啸麓,号蛰园,别号龙顾山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有《龙顾山人集》。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专事著述,历二十馀载,成《十朝诗乘》二十四卷。“十朝”者,指顺治至宣统十帝。此书本以诗证史之旨,因感于有清一代信史之未备,而欲以诗补之。盖清代士大夫慑于文网荼密,于时政得失,不敢有所掇述,而往往发之于诗。郭则沄曾遍睹翰林秘籍,熟悉有清历朝掌故;又尝参与选诗之役,涉目有清诗人之作泰半,故颇能胜任是书之辑撰。全编体例,大抵以事为干,而以诗证之。其事之系于治乱兴亡之大者,则反复褒讥讽谕,如康熙亲征、乾隆南巡、三藩之叛、林则徐督粤等大事,皆广泛征诗,多方发掘。时誉谓是编乃“集众诗而以为史”者,与杨钟羲《雪桥诗话》同为汇辑清代掌故之最丰者。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秋月栩楼刊本。
四书章句集注 [标点本]
简称《四书集注》。南宋朱熹编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四书》之名始由此定。朱熹称其“集注”乃多年研究成果,“沈潜反复,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而且“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中庸序》)。选取前人注解并附己意,多从义理上发挥。在《论语集注》中以《学而》篇用力最深,认为“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学而》案语)。对解释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谓:“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孝悌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以“爱之理,心之德”的概括解释孔子的“仁”。颇具道学家义理之学的特色。明清时期御定为读注本。版本甚多,卷数略异,以《四部备要》本为佳(有1957年中华书局排印本)。另有明嘉靖年间广东崇正堂刊本、南康府六老堂刊本等。
净土晨钟
净土晨钟,十卷,清周克复纂并序。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
一卷,唐不空译,以一印而成办种种作法之念诵法也。
法华义疏
凡十二卷。隋代吉藏着。又作法华经义疏、法华经疏、妙法莲华经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系吉藏以三论宗之立场注释法华经。吉藏为三论宗之集大成者,亦常讲大智度论、法华经,且引用多数经律论疏加以注释。全书初立部类不同、品次差别、科经分齐等三义,概说法华经大要,次解释序品以下二十八品之文义。其中,部类不同者,明示诸经之部类凡七例,而以此二十八品本为具足本;品次差别者,其下更开立生起次第、明具义多少、论品前后、明品有无、别释序品等五义;科经分齐者,列举各种关于经的分科之异说及己见。其次解释二十八品,卷一至卷六乃解释序品以下三品,第七卷释信解品,第八卷释药草喻品以下三品,第九卷释五百弟子授记品以下六品,第十卷释安乐行品以下六品,第十一卷释随喜功德品以下六品,第十二卷释所余五品。其中,独缺普门品重说偈。本疏义解恳切,援引颇多。虽基于三论宗之立场,然仍予法华经甚高之评价,为研究法华不可或缺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