㑇梅香骗翰林风月
作者: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简名《㑇梅香》或《翰林风月》。郑光祖撰。旦本。谓唐时晋公裴度征淮西时被困,被白参军舍命相救。白参军临终前嘱裴照顾少子白敏中。裴为感恩,将女儿小蛮许字白敏中。裴死后,敏中持信物往探裴夫人,意欲完婚。裴夫人让小蛮与敏中兄妹相称,绝口不及婚事,敏中由是相思成疾。小蛮侍女樊素号称“㑇梅香”,从中撮合,2人得以于月下相会。不料被裴夫人撞见,将白敏中训斥一顿。敏中感到羞愧,进京赴考,一举而得状元,官拜翰林院大学士。后奉旨到裴府完婚。以老夫人尝待以冷面,故见时若不相识。樊素以辞调侃,原是裴夫人有意安排,旨在激敏中应举,以光门第。遂欣然如故。此剧主角为樊素,极似《西厢记》中之红娘。清人梁廷柟曾评云:“德辉(郑光祖)《㑇梅香》如一本小《西厢》,前后关目,插科打诨,皆一一照本摹拟。”(《曲话》)此剧虽用唐人姓名,情节则完全虚构,随意捏合。白敏中是白居易从弟;樊素、小蛮皆系白居易宠姬,均属作者妄引。现存主要版本有:息机子刊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并有法文译本。
猜你喜欢的书
我的思想与观念
《我的思想与观念:爱因斯坦自选集》(Ideasand Opinions)是英语世界广泛流传的爱因斯坦通俗著作集,自1954年出版以来,一直长销不衰。本书在爱因斯坦本人亲自监督和协助下编选而成,收录了《我的世界观》(1934英译本,1953德语本)《爱因斯坦晚年集》中的重要篇目,及当时新发表的文章,共计121篇,是认识和研究爱因斯坦的必读书。本书汇集了从爱因斯坦最初的职业生涯到去世前的文章精华,内容涉及爱因斯坦对人生、科学、文化、教育、战争、友谊及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见解,显示了爱因斯坦豁达的人生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挚关切。
乐透
斯蒂芬·金的导师、尼尔·盖曼的偶像、哥特小说女王雪莉·杰克逊的心理悬疑怪诞故事集《乐透》究竟有何种魅力,自1948年至今仍令全球读者交口称赞?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编频率高到惊人的这部作品又为何被称作现代心理悬疑奠基之作?这部英语语言文学作品选集中出现率最高的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村子里古老的乐透仪式、惊慌失措的幸运儿、调皮捣蛋的查尔士、鸠占鹊巢的玛西亚……25个细思恐极的怪诞小故事,你能否泰然处之?在此不过多剧透,将由您亲自探索这诡秘的世界。
茗柯文编
文别集。清张惠言著。九卷。凡《茗柯文初编》一卷,《二编》上、下二卷,《三编》一卷,《四编》一卷,《补编》上、下二卷,《外编》上、下二卷。此集凡六编,一至三编为作者自定,四编为董士锡辑,补编、外编为高澍然辑,外编二卷多属代笔。初编,二编成于嘉庆五年(1800),三编成于嘉庆六年。约十五万字。收文、赋凡百二十一篇。本书收入其经学论著以外之全部古文、词赋。作者始攻骈体文,后致力于古文。与恽敬同为古文中阳湖派创始人,反对当时统治词坛的“浙江词派”无病呻吟和单纯咏物之风。《送左仲甫序》、《吏难》等文章,深刻揭露社会黑暗,抨击科举制度,指斥封建官吏贪酷害民。《书山东河工事》可谓代表作,描写河工痛苦生活,并对嘉庆间农民起义有某些客观反映。笔力纵恣,语言流畅,修洁质朴,并富有文采。所作赋,状物切体,寓情于景,文笔恢宏清丽。此编对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俗人情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嘉庆十四年刊阮元序本(无补编、外编),道光三年(1823)杨绍文刻《受经堂汇稿》本,《四部备要》本,载五卷,附词一卷。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黄立新校点《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本,最详备。
石头记索隐
古典小说《红楼梦》研究专著。蔡元培著。原载《小说月报》1916年1至6月7卷1—6期。商务印书馆1917年9月出版铅印本。1922年第6版时,增自序《对于胡适之红楼梦考证之商榷》一文。至1930年已经印行第10版。是当时流行的影响较大的旧红学索隐派的代表作。作者明确地把《红楼梦》称为“政治小说”。他之所以要搞《红楼梦》的“索隐”,目的是为了宣传民族主义的政治思想,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新修往生传
凡三卷。又作新修净土往生传。宋代王古撰。记述我国往生净土者之事迹。本书为增补飞山戒珠所著净土往生传之作,成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近年发现上下二卷,上卷有正传二十五人,附录十三人;下卷有正传三十一人,附录九人。中卷今已不传。
大乘起信论义记
凡三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大乘起信论疏、起信论义记、藏疏、贤首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之一。本书系以华严宗之立场而注释大乘起信论者。共分成十门:(一)教起所因,(二)诸藏所摄,(三)显教分齐,(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释论题目,(八)造论时节,(九)翻译年代,(十)随文解释。其中第三之显教分齐中,初述自日照三藏传至戒贤、智光之三时判,次将传入东土之大小乘诸经论总判为四宗:(1)随相法执宗,即指小乘诸部。(2)真空无相宗,指般若经、中论等。(3)唯识法相宗,指深密经、瑜伽论等。(四)如来缘起宗,指楞伽经、密严经、宝性论、起信论等。不用华严宗之五教判,而新立四教判,将起信论配于第四宗,此与古来所论大异其趣。此外,本书复谓起信论中之‘阿梨耶识’即是唯识家所说之‘阿赖耶识’,又将三细中之业相、能见相、境界相次第配于自体分、见分、相分,且谓智相以下之六粗通于六意识之中。并明白举示起信论唯举第六识及第八识,而未论及第七识。凡上,皆为本书之特色,为起信论其他之注疏所未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