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词综

作者:王昶
明词综

清王昶编选。十二卷。是书为续朱彝尊《词综》而辑。朱氏《词综》不录元代以后词人词作,以求合乎浙派醇雅清空之准则,为清人填词树立宗法范式。其后又曾有意别选明人词为一编,有遗稿未刻。王昶得其稿本,乃合以生平所搜得之明人诸作,汇成一书,计录明代词人三百八十家,为十二卷,号《明词综》,附刻于朱氏《词综》之后,以成系列。然《词综》本意在选词以倡宗派,是书则纯为保存一代词人词作,性质迥异。所选明人词,大多沿“花草”(《花间》、《草堂》)香艳之习,所尚在晚唐五代及北宋家数,小令、中调尤多。此非选者之过,实明词本来格调不高。王昶选序中已有论述。所选词人各系有小传,间亦附有词话、笔记诸评语。卷首有嘉庆七年(1802)王昶自序。是书刊行之后,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曾为补录十馀家词人词作,又纠正书中讹误不当之处若干。有嘉庆三泖渔庄刻本、《四部备要》本及《国学基本丛书》本。光绪二十八年金匮浦氏重修《历朝词综》,《明词综》亦是其中一种。

王昶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逊志斋集

逊志斋集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二卷。明方孝孺撰。孝孺诗文在其生前即行编辑,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林右、王绅曾为作序。孝孺遇难后,其作品严禁流传。其门人王稌将其文私下抄录成《侯城集》,但未能刊刻。英宗天顺七年(1463),临海赵洪始从烬馀采掇编辑其诗文,共得二百六十七篇,得以在成都刊刻,世称蜀本。此为方身后之首刻本。宪宗成化(1465—1487)间,谢铎、黄孔昭等人有慨于蜀本遗漏太多,又与叶盛、林鹗、王汶等人勤加蒐辑,编成文集三十卷、拾遗十卷,共得诗文一千二百馀篇,宁海(方氏家乡)守令郭绅愿为刊刻,遂于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刻于宁海,世称邑本。武宗正德(1506—1521)间,台州知府顾璘有慨于邑本之版年久漫漶,遂与参军黄绾等删定伪谬,重加订正,于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刊于台州,版藏郡斋,世称郡本。世宗嘉靖(1522—1566)间,浙江按察司提督学政副使范惟一、浙江按察司佥事唐尧臣及台州知府王可大以郡本为底本,参酌蜀本、邑本等版本,去伪存真,增遗补漏,编为二十四卷本,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刊于浙江。后世刊方集多据此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所编《四部丛刊》即影印此本。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丁宾、孙如游等在南京所刊《逊志斋集》亦据此本,只是增加“外纪”二卷。《四库全书》所收亦为此本。

六书音均表

六书音均表

清段玉裁撰。成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五卷。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群经韵分十七部表》,凡五种。表一为全书总纲,表二分列十七部字之谐声偏旁,表三辨别古韵诸部分合远近,表四为《诗经》韵谱,表五为《群经》、《国语》、《楚辞》韵谱。六书文字按音分部,故名其书曰《六书音均表》。段氏分古韵为十七部,其精于江永十三部者,乃分江氏第二部为“支”、“脂”、“之”三部,分其第四部为“真”、“文”二部,分其第六部为“幽”、“宵”二部;入声分配亦有改变。段氏以为古同谐声者必同韵部,故其研求古韵,除据《诗经》群籍用韵材料而外,复以文字谐声参互较订,并用声旁统摄同部之字,以简驭繁,至为省便。又其阐发“古本音”、“古合韵”之说,辨识诗文押韵之必然与偶然;不以本音蔑合韵,不以合韵惑本音,是段氏超迈前人之处。所列古音十七部表,始于“之”而终于“歌”;部与部之远近疏密,则据合韵之理考定。与江永只以《广韵》韵目之先后排列,亦不可同日而语。段氏又特别提出“古无去声”与“古假借必同部”说,于文字音义研究颇多启发。分部虽未尽善,“真”部有入声尤自乱其例,其后王念孙、江有诰等皆别有论述以正其讹误。然其观点方法影响一代学人,其书不失为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其中讹错,段氏晚年或有所悟,但以书既刻板,无法追改。此书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成于蜀,后又附刻于《说文解字注》后。1983年中华书局据《经韵楼丛书》本重印,周祖谟为撰前言并订正误字。

学仕遗规

学仕遗规

作者雍乾名臣陈宏谋将“先儒格论编采成书”,以“警醒俗学浮靡之弊习,有裨经世利济之实学”。《学仕遗规》在清末民初被列为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

史记译注

史记译注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癸巳孟子说 [标点本]

癸巳孟子说 [标点本]

七卷,宋张栻著。自序称:“岁在戊子(1168),缀所见为《孟子说》。明年冬,会有严陵之命,未及终篇。辛卯岁(1171)自都司罢归,秋、冬行大江中,读旧说,多不满意,从而删正之。还抵故庐,又两载始克缮写。”书中于义利、王霸之辨,论述最详。其说多有感于时事,如论“交邻”章:“所谓畏天者,亦岂但事大国而无所为也,盖未尝委于命而已。故修德行政,光启王业者,太王也,养民训兵,卒殄寇仇者,句践也。末及周平王惟不怒骊山之事,故东周卒以不振。”有感于南渡而发,甚为明显。书中除阐发《论语解》的类似观念外,尤借《孟子》的心性之说,对理学的诸多基本观念予以论说。此书与《论语解》同样,都是张栻理学的重要著述。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