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堂剧品
作者:祁彪佳
明祁彪佳撰。一卷。体例与《远山堂曲品》相类。主要著录明人杂剧二百四十二种。分六品: 妙品二十四种,雅品九十种,逸品二十八种,艳品九种,能品五十二种,具品三十九种。每剧各加短评。品评注重首创精神和创作个性,标举“境界妙,意致妙”,“不知其何以入妙”的自然真趣。审美效果一方面要“宛若逼真”,一方面还要“咀之味愈长”。同时重“情”,“情至之语,气贯其中,神行其际”,但要“情与景会,意与法合”。语言方面,推重本色,“淡淡说去”、“融炼无痕”、“设色在浓淡之际”,得“镜花水月之趣”。另有“传奇取人笑易、取人哭难”,“于歌笑中见哭泣”,“以冷眼写出热心”等美学观点。有明远山堂蓝格原稿本和明启元社黑格钞本;今有黄裳《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本,另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猜你喜欢的书
原始分类
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们采取分类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观念,人们又是在哪儿发现分类这种独特配置的蓝图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涂尔干和莫斯考察了人类所形成的最粗陋的分类。在澳洲,在中国,图腾呈现了最原始的分类模式,而分类的几种原初形式又揭示了人类现今分类观念的集体之起源,社会之起源。
文恭集
五十卷。《补遗》一卷。宋胡宿撰。胡宿,字武平,江苏常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为真州扬子尉,调合肥主簿,荐为馆阁校勘,累官枢密副使。治平三年(1066)以尚书礼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次年迁左丞,卒谥文恭。著有《文恭集》。据《宋史·艺文志》称胡宿有集七十卷、制词四卷。然已久佚。此集为编 《四库全书》时,由 《永乐大典》中辑出诗文共一千五百余篇,厘为五十卷。另有《补遗》一卷。但此集实为四十卷。并无《补遗》。所录有赋五篇,各体诗三百四十四首,奏议二十七篇,状十一篇,议二篇,表四十七篇,笏记五篇,外制五百零四篇,内制二百四十六篇,各类杂文二百一十八篇。胡宿立朝清谨,学问赅博。为文典重赡丽,追踪六朝,亦工四六之文。然其文多为官样文章,价值不高。其诗多应酬之作,却气势雄浑,五律、七律皆有盛唐遗响,远胜西昆诸子。有 《四库全书》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存世。
吕思勉国文课
《吕思勉国文课》分为六册,以短小精悍的课文讲古诗寓言、历史百科、山川人文,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中国语文之美。其内容注重“寓教于乐”,用简洁流畅、轻松有趣的文字,启发学生“发表思想之能力”;其取材广阔,涵盖古今中外,包罗自然人文,以达到“授以切于实用之文字”的目的。
素问直解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然而“后之注者,或割裂全文,或删改字句”,多为艰涩难懂,为使 《素问》注释明白易读,故于康熙三十四年 (1695)撰成此书。所谓“直解”即以直捷明白为主。全书五十七万八千字。注释时,先释篇名,其次释篇中经文大旨。每篇经文分为数节。依经演释,训诂易晓,文字简捷通畅,深入浅出,一目了然。高氏对旧注“字句文义有重复而不作衍文者、有倒置而未经改正者、有以讹传讹而勿加详察者”皆细为考校、订正。高氏宗旨中正,顾此而不失于彼,体会经文,贯穿晓畅。如释 《通评虚实论》的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时说:“虚实者,非但经脉血气之虚实,乃邪气盛于人身则实;精气夺于内脏则虚,是邪实而正虚也。”寥寥数语,道出经旨之深意。高氏与张志聪同志共学,其著述内容亦有相辅相成之处。故可将此书与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同读。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侣山堂刊本,光绪十三年(1887) 浙江书局重刊本。
廿载繁华梦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客学吕及曼殊庵主人各序。此书属暴露小说,有人认为“和《官场现形记》同一类型”,即以官场舞弊为攻击总目标,附带揭露种种社会丑行。以广东海关库书周庸佑从发迹到败逃的二十年为题材,是一部描写真人真事之作。围绕对主人公二十载繁华终成一梦的叙写,作品展开了对清王朝末期上自朝廷、下至民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绘,从而尖锐地批判现实,把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寻花问柳、携妓纳妾为其全部生活内容的整个官场的龌龊腐朽和盘托至读者面前,使人看到清王朝的不可救药。
鲸背吟集
诗别集。元宋无著。一卷。卷首有作者至元二十八年(1291)自序。所收三十三首七言绝句,皆至元二十八年从事征东幕府浮于海上所作,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卷末有自跋云:“子弟录于海中诗成此帙……姑记一时风波之兴。”有商务印书馆《说郛》本、《四库全书》所收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四库全书》本署题元朱晞颜撰,序末署其字曰名世。按元赵孟頫为宋无所作《翠寒集序》,谓宋无旧字晞颜,先世自晋陵迁吴,冒朱姓。至元中,其父国珍领征东万户案牍,当行时病痿,宋无代父入海抵竹岛,经高丽诸山,未尝废吟咏。《元诗选》录《鲸背吟》二十二首,于其序末注引赵孟頫序,认为“则知晞颜即子虚(宋无字)无疑也”。但《四库全书》认为《鲸背吟序》“与代父入征东幕府情事渺不相涉;与赵孟頫序所称,西溪王公以茂才举之,辞不就者亦不合”,故仍署朱晞颜而不归宋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