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则遗音
作者:杨维桢
元赋别集。4卷。杨维桢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元刻本(卷1—2抄配)传世,全名为《新刊丽则遗音古赋程式》,主要版本有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与《铁崖先生古乐府》16卷、《复古诗集》6卷合刊)。本集为元人陈存礼编,卷首有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杨维桢自序。自序中说:元朝科举“设科取赋以古为名”,“余早年学赋,尝私拟数十百题,不过应场屋一日之敌,而敢望古诗人之则战!”“近至钱塘又有以旧所制梓于书坊”,“而吾同年黄子肃君又赘以评语”。4卷中收有杨维桢所写的赋32篇。《东维子集》中未收入赋,他的赋主要保存于本集之中。卷末有元至正三年胡助跋,跋中说:“丽则之名其殆伤今之赋之不古乎?”“场屋之士果能仿佛其步趋,吾知斯文之复古矣!”最后是毛晋写的1则跋语,说明本集是附刊于元乙亥科湖广乡试《荆山璞赋》之后的,由毛晋录出,与《复古诗集》等合刊。
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人
在《一个人》这部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个人,只有集体,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一个口号加一串数字来加以区别,人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字眼,但凡要表示我的概念,都用复数的我们来代替。 主人公平等7-2521与众不同,虽然自出生起就被灌输集权的思想,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机构,反而被判定做终身的清道夫,但他依旧凭借直觉与天赋,追求着知识和理性。 聪明的主人公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发明了电灯。可是专家学者们欣赏了他发明的电灯后,胡乱给他扣上一项罪孽的帽子,想要置他于死地。愤怒无奈的平等7-2521只能落荒而逃,逃入原始森林,等待被野兽吞噬的命运。 而在这里,他发现了我这个词的存在
殊域周咨录
地理杂志。明严从简撰。二十四卷。从简,嘉禾(今福建建阳)人。官行人司行人、刑科右给事。为备官员巡边或出使查阅,于万历二年(1574)撰成此书。三十余万字。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门、含朝鲜、日本、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逻、满刺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苏门答刺、锡兰、苏禄、佛郎机、以及吐蕃、哈密、于阗、鞑靼、兀良哈、女真等三十八个域外国家、地区和国内民族、卫所。分述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疆域分界、山川形胜、交通道里、运输工具、动物、植物、矿物等物产、商业贸易、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和中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等,记海上交通尤详,所载域外史事,多夹杂神话传说。但所载各国出产、工农业、城市建筑、土质、气温、各民族风俗习惯颇富史料价值。对研究明代域外地理、交通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部落分布、与明王朝的关系等有重要意义。有人评其书多采其时世人难见之书,而内容“多今时事而略于古”。有万历间刻本,清末铅印本,民国九年(1920)故宫博物院铅印本。
清河书画舫
十二卷。中国书画著录书。明代张丑撰。丑生平在《张氏书画四表》中著录。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取黄庭坚“米家书画船”诗句意为此书名。前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严诚序及例略。卷一至卷二为三国、晋(莺字号、嘴字号),卷三至卷五为南北朝、唐、五代(啄字号、花字号、红字号),卷六至卷十一为宋元(溜字号、燕字号、尾字号、点字号、波字号、绿字号),卷十二为明(皱字号)。全书共收自晋钟繇至明仇英一百四十家。其中书家包括少数书兼画家共七十人左右,书画几乎各占一半。以书画家为纲,以其书画作品流传者为目。首列真迹,次采与真迹有关之题跋等,各注所出。其题跋有录自真迹,有录自书画史、书谱、书品、题跋、著录及各家文集,有据传闻补入。均为有作者生平、作品的形成、品评、流传、递藏、鉴定等方面的内容。时有张丑进行评论及考证的按语。所采详备,考证亦精审。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明代赏鉴之家考证多疏,是编独多所订正”。如《宋史·米芾传》载米芾卒年四十八,而米芾尚有四十八岁以后所作真迹流传;张丑据此考证,认为米芾生于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大观元年(1107年),年五十七,恰与米芾印迹“辛卯米芾”相合,足补《宋史》之失。此书成后,时人“一时服其精当”,以真迹就示张丑以求鉴定者曰众。后世收藏家也多据此书辨别书画真伪。于今对古代书画作品真迹的赏鉴、流传、递藏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初以抄本流传,原本仿谢枋得《文章轨范》之例,以“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为序编排。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池北草堂以原本刊出,并附刊米芾《宝章待访录》于第九卷(点字号)后、张丑《鉴古百一诗》于十二卷(皱字号)末。《四库全书》本作十二卷,删去严序及例略。又有光绪元年(1875年)有竹主人刊本、光绪十四年(1888年)孙溪朱氏重刊本传世。
今古学考
近代廖平著。两卷。著于清光绪十一年 (1885),次年由成都尊经书院刊行。此书目的在于区分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上卷列出十多种表来区 分今、古文经学在礼制上的不同,下卷加以说明。认为 今文经学以孔子为宗主,《礼记·王制》是其礼制纲领; 古文经学以周公为宗主,《周礼》是其礼制纲领。但这两 派又统一于孔子,因为孔子早年主张“从周”,他早期学 生流入燕、赵,后来传为古文经学;孔子晚年主张改制, 损益四代,他晚年的学生多在邹、鲁,所传为今文经学。 该书以礼制区别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及其经师传注, 是对经学史的贡献。收入《六译馆丛书》,1928年北京 资料社印行。
八大人觉经疏
八大人觉经疏,一卷,清续法述并序。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一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之戒本也。说二百五十戒之戒相。说戒时诵之者,谓为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