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集
作者:冯延巳
一卷。冯延巳撰。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谓延巳“著乐章百馀阕”。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编为《阳春集》,其《阳春集序》称冯延巳为其“外舍祖”,“公薨之后,吴王(李煜)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为一帙,藏之于家。”案张侃《拙轩集》卷五《侃词》:“《香奁集》,唐韩偓用此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似《阳春集》乃冯延巳自定集名。尤袤《遂初堂书目·乐曲类》载有“冯延巳《阳春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为《阳春录》,注引崔公度跋,称其家所藏最详确,并谓崔跋本无《谒金门》(风乍起)词,异于长沙《百家词》本。盖冯延巳词在宋时至少已有二本,一为崔跋本,一为长沙本。今传抄本,有明正统间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康熙间萧江声抄本(出自明嘉靖间钱榖悬磬室抄本)及赵辑宁星凤阁抄本。刻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侯文灿《十名家词集》本,出于顾贞观所藏;光绪十五年(1889)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从彭元瑞传抄汲古阁未刻词录出。前有陈世修序,凡词一百二十首。王鹏运跋因其中有《谒金门》(风乍起)词,谓“殆即长沙本也”。王本夹行有况周仪校记,并有王鹏运所辑补遗七首附后。今人校笺本,有陈秋帆《阳春集笺》(1933),孙人和
冯延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所罗门王的指环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要不是靠魔戒的力量,就算是最亲密的宠物,老国王也听不懂它在说些什么。而且,当他不再拥有魔戒时,他甚至会硬着心肠对待动物。所罗门王是在盛怒中将魔戒抛得老远的,那是因为有一只夜莺向他泄密:他那九百九十九位爱妃之中,有一位爱上了年轻的小伙子。” “所罗门王可能是极聪明,也可能极笨,这点我不敢说。照我看来,需要用到魔戒才能和动物交谈,未免太逊色了一点。活泼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死之枝
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松本清张 。一个装疯只为逃脱法律制裁的男子、一个在姐弟恋中遭遇背叛的女子、一宗杀妻案引出的案外案、一件猎奇事件背后的别样阴谋……十一件极端疯狂的案件,十一种极端理智的犯罪心理;越是冷静的头脑,越会在反复斟酌后,犯下不可理喻的骇人罪孽。悬疑宗师松本清张,一生推崇“文学即暴露”,以其透彻的洞察力与锋利的笔力,打磨出洗练精湛的短篇佳作。
黄帝内经灵枢略
黄帝内经灵枢略,编者不详。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内经灵枢略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黄帝内经灵枢》之删节本。分别节取《灵枢经》原书中〈天年〉、〈诀气〉、〈大惑论〉、〈忧恚无言〉等四篇。更换篇名,摘录精要,重新改编成书。
老子翼[四库本]
明代评注老子的著作。三卷。明焦竑著。焦竑(1540—1620),字漪园。死后谥文端。江苏南京人,原籍山东日照县。二十三岁师耿定向,开始研习王学。二十五岁中乡试举人。二十七岁主教正书院。三十三岁与李贽交好。四十七岁问学于罗汝芳,以后逐渐偏离耿定向的正统说教。五十岁进士,官翰林院修撰,五十八岁被劾。《老子翼》是焦竑的精心用力之作,辑录韩非以下解《老子》者六十四家,附以自己的评注。仿李鼎祚《周易集解》,荟萃众家精语;其音义训诂则仿裴駰《史记集解》。全书是“博赡而有理致”(《四库全书提要》)。此书旨在根据三教本出一源的观点,力图调和孔、老二学。不赞成孔、老相互攻击,而认为二学可互补,指出《老子》乃“明道之书”,它“有以证无”,“则为无为,事无事,而为与事举不足以碍之”(《老子翼序》),《老子》并非弃绝人事,实际上是除心不除事,“所谓无为,不是郁闭,而是天门开阖而能为雌;所谓涤除玄览,不是晦昧,而是明白四达而能无知;主空虚,不毁万物为实,绝非独任虚无”(《老子翼》上篇)。一般认为,《老子翼》对于《老子》的清静自然之理的阐述和以往解老者有所不同。有清刻本和排印本。
挺经
《挺经》从曾国藩为我们留下来的为官经验和处世智慧入手,讲述一代名臣的人生哲学。并运用大量的曾国藩自身的实例,解读其人其事。书中还从阐述曾国藩《挺经》原文入手,解剖和展示曾国藩的内心世界,阐述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展示他的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对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心法,尤其是对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进行了透析。现在出版的《挺经》,是后人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或弟子的文集、笔记等120余种典籍中整理出来的,共有18卷。
金光明经选译
本经作为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对后世佛教,尤其是中国佛教影响甚巨。节选的标准是视其宗教价值和学术价值及是否对后世佛教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涅槃说、三身说、十地说以及如来行思想均集中于前十品,故重点选录了其中的《如来寿量品》《分别三身品》《灭业障品》《最净地陀罗尼品》和《依空满愿品》。《四天王护国品》中的天王护国思想和《长者子流水品》中的护生思想对后世佛教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过相当影响。《舍身品》所述王子饲虎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其所张扬的慈悲救世的理想对后世信众有着巨大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