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珠记
作者:沈鲸
明代传奇剧本。沈鲸撰。《曲品》著录。取材于元陶宗仪《辍耕录·贞烈墓》,人物姓名及情节已有改动。写唐王楫代伯父谪戍,挈妻子至郧阳投军。离家时,母以家传双珠中一颗与之,留作纪念。至戍所后,营长李克成谋占楫妻郭氏,陷害楫入狱。郭氏暗将明珠系于其子九龄颈上,卖与陕西客商,然后投渊自杀,神灵护之使不死。郭氏上京鸣冤,遇楫母避乱上京,同寄寓于母姊韩媪亲戚家。适朝中大臣袁天纲被征召进京路过,郭氏托袁救夫。袁天纲乃谏天子,大赦天下,王楫免死,改谪剑南。楫友陈时策时为边将,劝楫从军,共立边功。楫妹慧姬入宫为宫女,因在寒衣上题诗,为陈时策所得,天子赐两人结婚。慧姬赴剑南途中,将双珠中另一颗遗失,被人拾到去韩媪家易酒。楫子九龄已长大成人,应科举中状元。后来,珠联人合,全家团圆。吕天成称赞此剧“情节极苦,串合最巧,观之惨然”(《曲品》)。昆曲演出有《二探》、《卖子》、《投渊》、《天打》、《中军》。今存明刻本清抄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影印。
沈鲸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怀星堂集
三十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后博览群书,文章有奇气。弘治五年 (1492) 中举,以后久试不第。正德十年(1515)授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正德十四年(1519)因病辞官,回归故里。著有《苏材小纂》(已著录)、《怀星堂集》、《祝子罪知录》等。此集为万历三十九年(1611)陈以闻所刻,共三十卷;卷一、卷二为骚赋,卷三为乐府,卷四为古调,卷五为歌行,卷六至卷八为近体诗,卷九为古体诗、箴铭,卷十、十一为论议,卷十二、十三为书牍,卷十四为碑版,卷十五至二十为传,卷二十一至二十九为纪叙,卷三十为外教。祝允明以书法闻名于世,其诗文亦较有特点,顾璘《国宝新编》称:“允明学务师古,吐词命意,迥绝俗界。效齐、梁月露之体,高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陆。”虽有些过誉,但亦说明其诗颇受人们的关注。不仅诗的取材丰富,而且语言华美,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也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自成一家。
续古今考
三十七卷,南宋末元初方回撰。阳山人,魏方翁曾撰《古今考》,未成而卒。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续古今考》也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所记,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借《汉书》所载名物,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掺杂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广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推阐为一卷。该书征引广泛,考证精核,可供研究古代文化者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
明会要
清龙文彬编纂。龙文彬(1821—1893),字筠圃。清永新 (今江西省永新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吏部主事。治明史多年,熟悉明朝掌故。是书于同治、光绪间成书,共80卷。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和外藩15门,下再分498目,辑录有关明代典章制度的资料,包括史实、琐言故事以及论例辨证等。该书仿《西汉会要》体例,引用书除 《明史》外,还有 《通典》、《通纪》、《明会典》、《明实录》、《明臣奏议》、《日知录》、《春明梦余录》等史籍二百余种,引文后并注明所引书名 (但书中卷73、74“方域门”,卷78、79、80”外藩门”没有注出处)。其中有些资料,可补《明史》的不足。又其帝系、礼、乐、舆服等门,为明代帝王事迹和宫廷规制提供诸多资料,可作为检索制度资料的工具书使用,但于探索典章制度,其价值不及明代官修的 《明会典》。此书清代有广雅书局本行世,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排印本。暂时只有四十卷,找到在补。
商文毅疏稿
一卷。商辂撰。商辂(1414—1486),明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正统(1436—1449)中殿试第一,授修撰。郕王监国,入参机务。景泰朝官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英宋复辟后被黜为民。成化 (1465—1487)初被起用入阁,进谨身殿大学士,在内阁十年,以宦官汪直擅权专政,尝率同官弹劾,后辞官归家。商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卒谥文毅。有 《商文毅疏稿略》、《蔗山笔墨》、《商文毅公集》等。此书为其子侍讲良年所编,后有其孙汝赜跋,称商辂《素庵文集》共有几十卷,两遭回录,悉为灰烬,幸此卷独存,乃付梓印刊。此本为天一阁所钞,但刊本又佚,幸有偶传。《商文毅疏稿略》内有招抚流移疏、边务疏、减省官员疏、用贤疏、止盗疏、政务疏、赈恤疏、修德弭灾疏、灾异疏、公务疏等共33篇,记载史事足以补史缺。有 《四库全书》 本。
传习录译注
三卷,明王守仁著。由王守仁的弟子徐爱、钱德洪等所编辑,包括王守仁与弟子的问答及信札。三卷分上、中、下,上卷为徐爱、陆澄、薛侃、王嘉秀、郑朝朔、唐诩等与其师的问答;中卷收入王守仁论学书信及教约,共九篇;下卷收入钱德洪、黄以方、黄省曾等所记与其师的问答,未附《朱子晚年定论》。此书较全面地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学说。他提出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见于《传习录》中。他说的: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孝,见兄自然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的“良知说”,及其“致良知”的“知行合一”说,亦见于此书等等。因而,此书成为研究王阳明心学最重要的参考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诸子百家丛书》,将该书与《象山语录》合为一部出版。
维摩经六讲
圣严法师在纽约东初禅寺的六次演讲,《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简称《维摩诘经》或《维摩经》。梵文Vimalakīrti是净名及无垢称的意思,故在学者间,常称之为《净名经》。这六场演讲,是由法鼓山文教基金会主办,每场的听众都有二千至三千人,现场有中华电视公司派了三架录影机及一台OB车,录制成为影视带于该公司的公益节目时段播出。另由苏丽美居士将录音带整理成电脑印稿,再经我在纽约,先后花了七十多个小时,修订、润饰、删补。后三篇完稿于一九九四年六月,已于《人生》月刊连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