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作者:武汉臣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杂剧剧本。元武汉臣著。清《曲海总目提要》说:“作者之意,盖欲深诫妒妇之爱女,而忘其夫之后者。”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元剧中宾白,鄙俚蹈袭者固多;然其杰作如《老生儿》等,其妙处全在于白。苟去其白,则其曲全无意味。”又说:“武汉臣之《老生儿》,关汉卿之《救风尘》,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没有后嗣的富翁的悲哀,这如果用日本人的头脑想法,虽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从〔以往〕中国人的思想风俗来看,却是重大的事;其悲喜的心情,也不在《看钱奴》的主人公以下吧。取材这类问题的戏曲,时常看得见。大概定例是上天赐给一个儿子,做为善行的报应,即是寓有劝善的意思。”此剧写富翁刘从善一家关于财产再分配的矛盾纠纷,反映了封建家庭中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惨酷斗争,对现实的黑暗、世俗的丑恶,都有比较深刻的揭露。但作者宣扬善恶报应思想,削弱了作品的思想价值。作品结构紧凑,关目布置极见匠心,宾白富有表现力。

武汉臣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金钵记

金钵记

《金钵记》是亨利·詹姆斯所著的最后一本长篇小说,与另外两本小说《鸽翼》和《使节》并列为他后期创作成熟阶段的三大重要著作。长相俊帅的亚美利哥是意大利没落贵族的后裔,他凭着王子的头衔,迎娶了美国大富翁亚当·魏维尔的千金——本不识愁滋味的单纯女子玫姬。夏萝是玫姬自童年就保持着联系的好朋友,但玫姬不知道的是,她和亚美利哥是旧日的恋人。当亚当·魏维尔续弦娶了夏萝为妻,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夏萝正式进了魏维尔家门后,越来越不避嫌地与王子俨然以男女主人之姿现身。玫姬难道对于丈夫与继母间的行为真的不知不觉吗?但由于缺乏实质证据,她无从得知真相。直到有一天,玫姬买下一只古董金钵作为送给父亲的生日礼物……

籀史

籀史

籀[zhòu]史,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后岁久散失,只曹溶家有一抄本,但也只存上卷,所以今只一卷。清王士祯曾载其目于《居易录》中,欲以求访其下卷,始终没有找到。本书以籀史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所载多金石款识,篆隶之体多,并非专门释述籀文。此书所录各种碑刻之后,都附有论说,虽所录不及薛尚功着录钟鼎彝器款识,备载篆文,但此书的考释,则比薛书详细。二书可以相辅而读,以取长补短。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静园丛书”本等。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早期上清派经书,约出于南北朝,原为《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行。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经文言「太一五神奉五符五籍,上请帝君混合之道,求长生神仙之诀」。所谓太一五神,系人体内执掌五符五籍,主宰人生死寿命之神,太一上请帝君度人符籍,经帝君混合定录,其人即可长生成仙。本篇内载「太一内精神符」(即五籍符)十二枚,据称皆为太上元精之气,依法佩带此符可求长生成仙。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简称《皇经》或《玉皇经》。道教持诵经典。三卷。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据近人考证,该经很可能出于宋代。元邱长春已有“五品皇经”之语。又有隋唐道士所作者说。该经属持诵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其体例,据陈樱宁《皇经》一文说:“大致模仿释典,在隋代佛教中有一部《佛本行集经》,这大概就是《玉皇经》所以叫《本行集经》的由来。”全书分为三卷五章,即“清微天宫神通品第一”、“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第二”、“洞玄灵宝玉皇功德品第三”、“天真护持品第四”、“洞玄灵宝报应神验品第五”等五个章节。经卷前有托名天枢上相张良序,经后有张良奏陈表文。前序云:“《玉皇本行经》者,至真真体,上圣圣机,寓真一之妙,于记述之余,示解脱之门;于赞扬之际,辞意互摄,理事交参,味之者神洽太和,诵之者心离诸漏。神功妙用,广博难量,冲义灵机,包罗无外。”又言持诵此经,要笃诚察悟,明其密奥。“苟或诵持万遍,譊譊不究真一之旨,六根泛泛不投解脱之机,是皆未可以仰酬天尊说经之劳,不知玉帝护经之绩。若口诵心存,如处玉光之内,神交意晤,如游宝苑之中。谛观分身合身之神通,静想应化应物之妙用,则湛然无累,卓尔有凭,则平步天空,列名圣籍”。正文主要内容叙述玉皇的来历和正告读经的善男信女们要重视这一神圣的经典。如在明其功用时说:若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闻是经者,亡衰之相,永得灭除,转增天福;若诸人道王臣兆庶能闻是经者,即得人夭长寿之乐身,或灭度及得脱壳尸解之道;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经者,则安处天宫,争战之苦各得休息;诸地狱道一切众生能闻是经者,则离地狱苦,得净土乐等。在叙述玉皇至高的法力时说:玉皇至尊至贵,法力无边,能使日月潜形,五岳移位,“上圣奉之以致神,高尊掌之以致真,五岳从之以得灵,天子得之以治国”。另外,第二章中还有不少的符和咒。最后提出了一些持诵灵验的事例。该经收录在《道藏》洞真部本文类。《道藏》本即是最早的传本,《道藏辑要》箕集亦收《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三卷。此外,还有一些明代以来后人伪托的乩注本,流传于民间。

一叶

一叶

中篇小说。王统照著。写于 1922年5月。同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的主人公李天根是一个青年学生。在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以“爱”作为“人间最大的补剂”。但是现实中却没有“爱”。他的父亲死于封建家族的迫害,他的恋人死于“野蛮的强迫婚姻”,他的朋友们也因无法忍受黑暗势力的迫害而远走异邦。他的信仰崩溃了,感叹“人生还不如一叶”,于是变成了一位“悲观主义和定命论”者。在描写李天根思想历程的同时,小说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二次革命”后反动军阀疯狂捕杀革命者和无辜平民的罪行,也有所揭露。《一叶》不仅勾画出了自清末至“五四”前夕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端,而且比较细致地描绘了“五四”时代觉悟了的知识分子对人生问题的思索。李天根变成一个“悲观主义与定命论”者,说明他并没有找到新的人生道路。但李天根的挫折、苦闷以至失败,录下了“五四”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在探究人生问题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一叶》技巧上还不够成熟,情节中含有作者较明显的主观倾向,但它以较大的格局,丰富的内容,显示出新文学开创期中长篇小说创作的初步成绩。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又名《华阳国记》。区域著名方志。东晋常璩撰。十二卷,附录一卷。璩,江原(今四川重庆)人。曾任成汉散骑常侍,掌著作典册,熟谙蜀事,遂纂是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的地方志。约四十一万字。所记上起远古下止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间巴蜀事。内容分三部分:一至四卷记梁、益、宁三州(相当今四川、陕西汉中和云南部分地区)历史、地理,但以地理为主,类正史地理志;五至九卷以编年体,主记公孙述、刘焉、刘璋、蜀汉、成汉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似正史本纪;但详于正史。十至十二卷记三州自西汉至东晋的“贤士列女”等,相当“正史”列传。合地理、编年、人物于一体。地理主记各州历史、郡县沿革、治城、著名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民族、官宦政绩等,多为《后汉书》所据。特别对巴蜀古史、李冰修都江堰、诸葛亮征战事,以及对西南古代民族等记载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地理、历史、经济、民族珍贵资料。蜀汉事迹和蜀晋间史事也较《三国志》和其他史书完备,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最早刻本为北宋神宗元丰成都刻本,已失传。今传世多明、清刻本与抄本。有明铜梁张佳胤刻本、廖寅题襟馆本和1984年巴蜀书社刘琳校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