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司马青衫泪

作者:马致远
江州司马青衫泪

元杂剧剧本。简称《青衫泪》。马致远撰。旦本。谓吏部侍郎白居易,结识长安善弹琵琶的妓女裴兴奴。时值唐宪宗盛精图治,认为文臣中多尚浮华,各以诗酒相胜,不肯尽心职守,且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为最,故将白居易远谪江州。裴兴奴则立志守节,不肯再接他人。江西浮梁茶商刘一郎来长安做买卖,看中兴奴。遂与鸨母定计,造一假书,言白居易病死江州。兴奴在鸨母的威逼下,嫁茶商远去。白居易之友元稹官拜廉访使,采集民风,路过江州。月夜,与居易江上小宴,闻有弹琵琶者。唤过相见,方知是兴奴。兴奴复归居易。元稹回朝,奏明唐宪宗,认为白居易无罪远谪,理应召回,宪宗允之。元稹亦将白、裴相爱之事奏上,请求圣裁。宪宗让兴奴上殿诉其原委。最后亲断:兴奴归于白居易。虔婆与刘一郎伪造书信,诬人身亡,虔婆杖60,刘一郎流窜远方。此剧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成,但思想意义已大为削弱。且白谪江州之由与史实不符,与《琵琶行》中情节亦多有出入。此剧楔子在第一、二折之间,与通常杂剧体例不同。明人顾大典《青衫记》传奇,即本此剧增饰而成。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猜你喜欢的书

崔亭伯集

崔亭伯集

汉代诗文别集。1卷。崔骃(字亭伯)著。原本10卷,后散佚。今传本为明代人辑,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计收赋、著述、笺、箴、铭、颂、议、论、杂文、诗歌等凡40篇。其赋3篇,皆小赋。而著述《达旨》则篇幅较长,颇似扬雄《解嘲》。《后汉书》本传称:崔骃“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写得最有价值的是《博徒论》,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农民的苦难形象,全文是:“博徒见农夫戴笠持耨,以芸蓼荼,面色骊黑,手足胼胝,肤如桑朴,足如熊蹄,蒲望陇亩,汗出调泥。乃谓曰:‘子触热耕耘,背上生盐,胫如烧椽,皮如领革,锥不能穿,行步狼跋,蹄戾胫酸。谓子草木,支体屈伸;谓子禽兽,形容似人。何受命之薄,禀性不纯?’”如此真实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后汉书》本传称其善属文,与班固、傅毅齐名;又载崔骃向汉章帝献《四巡颂》,辞甚典美,深得章帝喜爱。章帝批评窦宪说:“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此集又有《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本。清人严可均《全后汉文》在明人基础上复加增辑,仅增断简残句数则而已。

嬾园医语

嬾园医语

该书于1921年著成,主要内容包括傅嬾园的语录、逐年主气图解、逐年客气图解、丑未年主客相临天时民病表附说、五天五运图图说等。学术上,傅嬾园承绍派伤寒传统,辨证重湿,施治主化,用药朴实轻灵,重视邪有出路。

龙兴慈记

龙兴慈记

书前有作者嘉靖辛亥(1551)小引,称其自幼闻其母言明初遗事,盖其外祖陆源生授其母,母授文禄,乃为追述幼闻,纪念其母。又均记明太祖事,故曰《龙兴慈记》。该书经口传,其于史已愈远,而其传说色彩却愈重。所记故事并不留心史事真伪,而好于人物言行中见其性格及精神面貌。现有《广百川学海》、《百陵学山》、《盐邑志林》、《经录汇编》等本。今据《续说郛》本整理。

义和团研究

义和团研究

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专著。戴玄之著。1963年和1967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初版并再版。戴玄之,中国河南新蔡人。西北大学文学士,历史学教授。先后在台湾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秘密会社秘密宗教研究。另有《红枪会》等著作。本书由2篇序言、8章正文和2篇附录组成,约13万字。书末附有英文提要。研究内容涉及义和团运动的源流、性质、大规模兴起的原因、仇外排外、清政府的态度、东南互保、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诸方面。附录对“许袁三疏”和“董福祥上荣中堂禀”进行辨伪。本书最精华的部分是对义和团源流的探讨——提出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而是来自团练的论点。它向沿袭劳乃宣“义和拳乃白莲教之支流”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是发展斯泰戈《中国与西方——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观点的力作。本书是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参考书。

郑志

郑志

三卷。补遗一卷。三国魏郑小同撰。小同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着名经学家郑玄之孙(一说为郑玄子)。其生卒年月及字号均不详,据说郑玄因其手纹似己,取名小同。郑玄博学多才,尤以精通经学而闻名乡里,高贵乡公曹髦时为侍中,后被司马昭疑其见己密函而鸩杀。郑玄生前门徒众多,卒后,其弟子追论师说及应答,作《郑志》八卷,又各授门徒相互应答,成《郑记》六卷(《后汉书·郑玄传》)。后郑小同继承其祖之学,更有所心得,在原八卷的基础上,综合《郑记》等增编为《郑志》十一卷,题以己名。故《隋书·经籍志》记载为“《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其书至宋时已佚,今见三卷本《郑志》,不知何时由何人辑录。清修四库全书时,因其所辑未尽,又从诸书中详加采录,得《郑志》及《郑记》遗文数十条,附录于后,成《补遗》一卷。现存有《郑学五种》本一种,《郑学十八种》本四种,《高密遗书》本一种,另有单行清抄本一种,刻本二种,聚珍版丛书本二种,《郑志疏证三卷补遗一卷》清雷雨人撰,属稿本。

供养仪式

供养仪式

一卷,著者不详。据大日经以记供养之法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