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补遗
作者:杨慎
明代论诗著作。3卷。杨慎著。杨慎的论诗见解已见于《升庵诗话》。此书为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后所作,由门人曹命编辑而成。作者有感于传诗注诗者经常疏忽,或遗漏原作,或衍讹成错,欲予以纠正之;然而当时身边缺少书籍,仅凭记忆,故亦难免有误,《四库全书总目》曾正其疏舛,并称杨慎学识“赅博渊通,究在明人诸家之上”,认为本书“去瑕存瑜,可采者固不少也”。本书为作者平日读书笔记的汇编,其中多辑有佚诗。作者曾认为李白之诗是“仙翁剑客之语”,而杜甫诗则是“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概括了2人的不同风格。又谓晚唐之诗,除韩、柳、元、白等人外,可分为学张籍、学贾岛两派,并批评其自诩写眼前景,却陷于苦吟,非诗之正道。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思想录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著。中译本全书名为《思想录——论宗教和其它主题思想》,这是作者生前尚未完成之作,主要部分写于1659年9月至12月,以格言、笔记的形式写成近千条。全稿由其亲友整理,波·罗雅尔(Port Royal)修道院删定出版于1670年。后来又经过许多学者的整理、注释,其中以布伦士维格(LeonBrunschvicg)本最为精审。将其归类整理分为十四篇。全书写于帕斯卡皈依宗教之后,反映出他对宗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理性就是人的尊严,人之所以高贵在于人有思想,人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却没有认识到永恒的绝对不矛盾的真理,因而人应当信仰上帝,这将使人的认识更为深刻。在道德上主张以上帝的意志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人应当遵守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两条原则,人性有两方面,人应当束缚自己的欲望,信仰上帝将会使我们幸福。主张中庸、节制。在书中他还以大量篇幅探讨了宗教、教义等问题。这本书反映了17世纪科学与理性力量,正在从宗教中强大起来的社会状况,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方法使全书带有一种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的悲观色彩。但这本书仍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与蒙田《散文集》和培根的《论说文集》并称为三大哲理散文。
秋瑾选集
秋瑾,原名闺瑾,字璿卿,号旦吾,别署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和英雄,她的文学作品也极具特色。其诗、词文词雄丽,音调高亢,颇有渐离击筑之风,一唱三叹,慷慨悲壮。其文多属政论性的杂文,说理透辟,笔带锋芒,富有鼓动性。其弹词则有自传色彩,形象地体现了她的胸怀抱负。本书精择善本,注释精当,对绝大部分篇章都有题解,说明写作年代、地点、历史背景、思想内容等,词语、典故的注释力求简明准确,书末附秋瑾年谱简编,可使读者更加了解秋瑾创作及其思想。
上清金章十二篇
《上清金章十二篇》,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十二首,题作「上清金章」。道士斋醮行仪时歌咏此章以赞颂神灵。《上清诸真章颂》一书收录本篇。北宋《玉音法事》一书亦节录本篇。
周作人论日本
周作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与生活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翻译有大量日本文学名著。二十世纪初,日本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周作人成为当时中国较早认清日帝侵略真面目的知识分子之一,从开始的专注于纯日本文学研究,转向对日本国民性的探讨和深思,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念、日本的民族宗教国家神道做了深刻的检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种种假设和建设性意见。
富山遗稿
宋诗别集。10卷。方夔著。作为遗民诗人,其诗常表现出磊落不平之气。如《杂兴》:“做事英雄竟不成,飞鸿何处避弓矰。杲卿有舌骂阿荦,叔夜无头传广陵。祸福难知随命值,才名太盛取天憎。江流渺渺无回势,独向西风倚瘦藤。”有些诗表现的是亡国后的哀伤心情,如《秋晚杂兴》:“青溪溪上路,书剑此栖迟。凉月穿衣褐,寒波照鬓丝。古洞传贺若,横玉犯龟兹。不为伤秋老,孤吟自可悲。”《四库全书总目》引用商辂的评语,称其诗“纡徐浑厚,弗事雕琢,可见其冲雅之操”。本书有《四库全书》本,并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
全一卷。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入于帝释岩,为金刚手讲说礼拜弥勒菩萨之作法及根本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