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记
作者:王玉峰
传奇剧本。明王玉峰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下上品”,说:“王魁负桂英,做来甚恳楚。”清梁廷楠《曲话》说:“《焚香记·寄书》折,关目与《荆钗记》大段雷同:金员外潜随来东,孙汝权亦下第留京,一同也;卖登科录人寄书,承局亦寄书,二同也;同归寓所写书,同调开肆中饮酒,同私开书包,同改写休书。无之不同,当是有意剿袭而为之。”近人姚华《菉猗室曲话》说:“此本为王魁翻案而作。”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剧“打消背约事实,使之重圆,是虽出于传奇常套,反减杀悲剧之兴味焉。”“此记关目布置、用笔疏密不得其宜,宜疏处反冗漫令人倦,宜密处反草草一过,淡然无味。”《王魁负桂英》原为一部著名悲剧,作者为替王魁翻案而改为喜剧,实是点金成铁。关目布置处处捉襟见肘,情节发展落入传奇俗套。
王玉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天下同文集
四十四卷。元周南瑞撰。周南瑞字敬修,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吴澄《支言集》有《赠周南瑞序》,称安成周南瑞敬修,匾“濂溪”二字于室,或者议之。又称敬修之文词,固已早冠于乡儒之上,自濂溪视之则陋也。盍暂舍其所学,而勉其所未学云云。当即指其人。至称其欲为濂溪后人,当知其门户、路径。是明以冒称周子之裔而诮之,其人好趋附高名者。观其目录末标“随有所传录,陆续刊行”九字。其体例与清末庸陋坊本无异。但本书所载,颇有苏天爵《文类》所未收,足资当时典故。如:《元史》崔或上宝玺事,在成宗本纪及崔或本传均有所载,但未详其得玺月日;本书所收崔或献玺书文,即写明时为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三十日。又如安南世子陈日燇遣使上表并献方物事,成宗本纪记为元贞元年三月乙巳朔,而安南国传则记为至元三十一年五月,两相矛盾。本书所收安南国王贺成宗登极表,则写明时为元贞元年三月初一日,从而得知安南国传所载舛误。故本书所载史实,可资考证之用。其他文篇,亦多有可观者。其中卷十七、卷十八、卷三十一、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四十一均佚阙,世无全本。此书有 《四库全书》 本。及 《雪堂丛刻》 本。
人伦大统赋
一卷,金张行简撰。此书《金史》不载,黄氏《千顷堂书目》有《人伦大统赋》一册,不言撰人;《永乐大典》所载,则皆题张行简撰。是书有元薛延年注及皇庆二年(1313)序。延年字寿之,临汾人。此书专论相法,词义颇为明简,“芟诸家之冗繁,撮百氏之机要;提纲挈领,不下三二千言,囊括相术殆尽,条目疏畅而有节”(薛延年《序》)。虽其中亦不免有语涉虚夸之处,仍属相书中甚有影响之作。有《四库全书》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玲珑山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评书帖
书法杂论。清梁楠撰。一卷。共141则。系作者死后由士淦(姓不详)搜辑其随笔札记而成。首录《执笔歌》。全书前六十则包括执笔法、法书品评、碑帖源流、学书事宜等内容,后八十一则杂论各家书法。梁氏极注重执笔法,并以此做为评价书家造诣高低的重要标准。于执笔,主张大、中、食三指宜死,肘宜活;运笔不可过快,过快便无顿挫,又不可过慢,过慢不劲利;下笔不可力弱,但用力太过,收转处笔力反松。主要论述执笔法,评论各类书法家的优劣,各种碑帖的起源以及学习书法的心得。评论十分精审,论学习书法有独到见解,但说理不深。有《啖蔗轩集》附刻本,《美术丛书》本。
元宫词百章笺注
明朱有燉著,今人傅乐淑笺注《元宫词百章》刊刻于明代永乐年间。书前冠有不著姓名的《原序》写道“永乐元年,钦赐予家一老抠,年七十矣,乃元后之乳母女,常居宫中,能通胡人书翰,知元宫中事最悉,间尝细访之,一一备陈其事。故予诗百篇,皆元宫中实事,亦有史未曾载,外人不得而知者,遗之后人,以广多闻焉。永乐四年二月朔日,兰雪轩制。”
东征集
六卷。清蓝鼎元撰。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反清起义后,蓝鼎元随其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赴台镇压,在军中充任蓝廷珍的幕僚,帮其 “日夜筹谋,安抚整顿,至忘寝食,不敢惮烦”(《东征集·旧叙》)。为此,他写了许多征讨朱一贵的公檄、书禀、条陈、告谕(均署名蓝廷珍)及杂著。康熙六十一年成书,定名为《东征集》。全书为六卷。粗略而言,前五卷是征讨朱一贵的公檄、书禀、条陈、告谕,反映了清军的剿抚方针和策略。
南海寄归内法传
凡四卷。全称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略称南海寄归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唐朝义净于咸亨二年(671)自广州至印度留学,学成归国途中于南海尸利佛逝国撰写本书,并录大唐西域高僧传二卷及杂经论等十卷,托大律禅师赍送回国。本书为研究印度、南海诸国与佛教教团组织、戒律之贵重资料,其序文亦叙述当时部派佛教与大乘教团分布之情形。大乘有中观、瑜伽,小乘有有部、正量、大众、上座等根本四部。书中又收集若干当代所流行之赞佛歌。本书内容分四十章,即:破夏非小、对尊之仪、食坐小床、餐分净触、食罢去秽、水有二瓶、晨旦观虫、朝嚼齿木、受斋赴请、衣食所须、着衣法式、尼衣丧制、结净地法、五众安居、随意成规、匙箸合不、知时而礼、便利之事、受戒轨则、洗浴随时、坐具衬身、卧息方法、经行少病、礼不相扶、师资(师徒)之道、客旧相遇、先体病源、进药方法、除其弊药、旋右观时、灌沐尊仪、赞咏之礼、尊敬乖式、西法学仪、长发有无、亡则僧现、受用僧衣、烧身不合、傍人获罪、古德不为等。日本江户时代饮光(慈云尊者)之解缆钞八卷为本书之注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