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藻

作者:王世贞
曲藻

明·王世贞撰。一卷。此书系后人从其所著《艺苑卮言》附录中摘出有关评论戏曲部分,辑录而成。全书凡四十一条,其中一部分谈论元杂剧曲文,兼及一些作家的简历和轶事,另一部分是引述前人的曲论,或加赞扬,或作驳难。其论述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是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入手的,认为“《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这是看到了戏曲与词、绝句、古乐府以至诗、骚之间的渊源关系,看到了音乐、观众的欣赏习惯、南北方语言差别对于戏曲发展的深刻影响。比较重视戏曲创作的艺术魅力,要求作品必须“动人”,并以此作为衡量作品的标准。在批评方法上,主张“当精思以求诣,不当执末以议本”,反对以偏概全,武断草率,要求在评价作品的成败得失时,应该根据整个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衡量。此书对后来的戏曲批评和创作发生过一定影响。有明刻《欣赏续编》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猜你喜欢的书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1775—1817)的长篇小说。描写小乡绅班纳特先生几个女儿的恋爱、婚姻故事。班纳特财产不多, 5个女儿都未出嫁。他太太急于为女儿攀亲,却反而把事情弄糟。次女伊丽莎白活泼、端庄,为豪门少爷达西所爱。达西傲慢自负,引起她的反感。加之她又听信了谗言,形成偏见,便拒绝了达西的求婚。达西后变得谦和有礼,谗言也得到澄清;他还促成了伊丽莎白的大姐的婚事,并出巨资帮助她私奔的妹妹完婚,挽回了她家的名誉。伊丽莎白消除了自己的偏见,与达西结成美满姻缘。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衬托出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闭塞和保守。作品的主旨在于反对为金钱而婚嫁,也反对轻浮从事,强调感情对缔结理想婚姻的重要性。

消摇墟经

消摇墟经

消摇墟经,明初道士洪自诚编撰。二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又名《仙记》,乃道教神仙人物传记。作者从有关道书仙传中选取六十三位神仙人物,略记其玄言轶事,所收人物上起老君,下至明初张三丰,皆为逍遥物外之仙人。

一班冗员的生活

一班冗员的生活

张资平的小说《一班冗员的生活》全面细致的反映了一群留日学生精神和物质上的苦难和痛苦。C君生活困顿,整天为了节省开支费尽心思;言君是颇有民族气节,不穿日本服,不说日本话,心怀大志,希望能救国;程君却因恋爱耽误学业,被取消官费,难以忍受贫困的折磨,无奈之下回国。

七国考

七国考

《七国考》是编载我国战国时期秦、齐、楚、赵、韩、魏、燕7国典章制度的著作。明末清初董说著。书成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本书有《守阁山丛书》本,吴兴嘉业堂本等。1956年中华书局重印出版,即根据上述两种版本参校而定。董说(1620—1686),字雨若,号西庵,自称鹧鸪生。明末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南浔镇人,崇祯诸生。明亡以后,改姓名曰林蹇,皈依佛门,继起名为元潜,屏迹丰草庵。1656年秋,更削发为僧,又改名南潜,字月涵,主持尧峰宝月庵。它以《战国策》和《史记》为主要材料来源,兼取先秦诸子及杂史,分类辑录战国时期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的典章制度,分为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和琐征共十四门(14卷)。

十八契印

十八契印

十八契印,一卷,失译,日本佚名题记,无等题记。“十八契印者。传云惠果和尚制。或云弘法大师作。今按三十帖册子目录云。大圣欢喜天经一卷(不空译末有十八道颈次第)。又云。梵字十八道真言。以此思之。大师据件二本记之乎。”十八契印, 亦称“十八道契印”、“十八道”。密教修法中通用的十八种手印。分别包括在“六法”中,故又称“六法十八仪”、“十八六法”。

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

梁志公宝唱等集。归依三宝第一。断疑第二。忏悔第三。发菩提心第四。发愿第五。发回向心第六。显果报第七。出地狱第八。解怨释结第九。自庆第十。警缘三宝第十一。忏主谢大众第十二。总发大愿第十三。奉为天道礼佛第十四。奉为诸仙礼佛第十五。奉为梵王等礼佛第十六。奉为阿修罗道一切善神礼佛第十七。奉为龙王礼佛第十八。奉为魔王礼佛第十九。奉为国王人道礼佛第二十。奉为诸王王子礼佛第二十一。奉为父母礼佛第二十二。奉为过去父母礼佛第二十三。奉为师长礼佛第二十四。为十方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五。为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六。为阿鼻地狱礼佛第二十七。为灰河铁丸等地狱礼佛第二十八。为饮铜炭坑等地狱礼佛第二十九。为刀兵铜釜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为火城刀山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一。为饿鬼道礼佛第三十二。为畜生道礼佛第三十三。为六道发愿第三十四。警念无常第三十五。为执劳运力礼佛第三十六。发回向第三十七。菩萨回向法第三十八。发愿第三十九,凡八段。嘱累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