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诸宫调

作者: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诸宫调作品。又称《西厢弹词》、《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金董解元作。取材于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但根本上改变了原作主题。张生被改写成有情有义、始终忠实于爱情的正面人物,他和莺莺一起为争取自由结合而同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最后双双团圆。还塑造红娘这个热心为崔张奔走的婢女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伟,语言活泼,长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而又标志当时说唱文学水平的作品,对元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有直接影响。

董解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蕉窗雨话

蕉窗雨话

近代文言笔记选集。6卷。陆士谔编。上海时务图书馆1914年5月铅印本,平装3册。卷首有1913年冬刘铁冷《序》、沈锡章(东讷)《序》及庞树柏题词。陆士谔为清末民初多产的通俗小说作家。而本书则为其选录当时名家如林纾、吴双热、李定夷、程善之等人的笔记小说而成。总计选录200余篇,分为20类,即奇孝、奇情、奇侠、奇智、奇才、奇勇、奇言、奇行、奇艺、奇术、奇骗、奇案、奇病、奇穷、奇鬼、奇鬽、奇物、奇凶、奇祸、奇福。每类各冠以“奇”字,足见专选记述奇人、奇事、奇物之作。实则所写并非完全奇异,如此分类也有吸引读者的因素在内。如《碧玉小传》叙南京秦淮名妓刘碧玉不甘久沦风尘,一心从良。遇一许郎,碧玉愿为小星,许郎也已应允,但久之,二人关系渐疏。碧玉愤极,当众责骂许郎心猿意马,薄情寡信,然后投河自尽。许郎号呼痛哭,追悔莫及。作品表现刘碧玉爱情专一,性情贞烈,实无奇异之处。但内中确有狐鬼之类的传奇志怪小说,从而使该书在内容和体式上呈现出庞杂之局。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医话。清周学海撰。六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已著录。是书撰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卷一证治总论,论述气血精神、升降出入、承制生化、虚实补泻等基本理论与证治法则;卷二分上下两编。上编形气类,论述六淫及三焦水道膀胱津液等。下编脉法类,论述脉理、脉位、脉象及怪脉、太素脉、结气伏热脉等;卷三卷四证治类,载寒、温、血、咳等五十余条篇;卷五方药类,论述部分方剂与药性功用;卷六评释类,载读《伤寒论》杂记、《内经》志疑等二十三篇,颇有阐发。如认为《伤寒论》中所论证治不外四种:伤寒初起本证、初起兼证、日久化寒或化热并误治等。书中分类论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诊断、辨证施治等理论与临床问题,宗于经旨,颇多独到见解。为后人所重。文辞条达。有《周氏医学丛书》本,光绪二十四年皖南建德周氏藏版,《中国医学大成》本。

混元圣纪

混元圣纪

宋谢守灏编。道教神仙传记。九卷。全称《太上混元圣纪》或《太上老君混元圣纪》。原称《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实录》,别称《老君实录》。简称《圣纪》。宋真宗崇道,封太上老君号混元上德皇帝,书名由此而来。前有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陈傅良序,绍熙二年(1191)谢守灏进表。据作者说,尹文操编《圣记》八百二十章,贾善翔《犹龙传》析为百篇,虽记述很详,但枝蔓旁引,首尾失序,取舍不当,今遍考三教经典传记,究其源流,叙历代崇奉老君之事,编为《圣纪》,冠以年谱。全书以编年为体,收集有关太上老君的种种神话和传记,凡开辟以来自宋徽宗宣和(1119-1125)间老君名迹变化遗事及历代帝王崇祀老君之举都予记录,其中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历史事实隐含在内,为研究历代统治者尊奉老君的重要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枕上随笔

枕上随笔

随笔集。章衣萍著。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除作者的《序》、《跋》外,均为札记。《序》说:“仿《世说新语》体,记载许多师友的丰采议论。”作品记述了鲁迅、胡适、冰心、陶行知、郁达夫、陈独秀、钱玄同、汪静之、周作人、茅盾、孙伏园、王鲁彦、王品青、章铁民、罗家伦等学者、作家的言谈轶事。《跋》记有当时一些作家读此书的感想:“读了这书,觉得很有趣味。”(胡适语)“这样著作,在中国尚未有过。”(林语堂语)

五经异义

五经异义

《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东汉许慎著。《后汉书·儒林传》:“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其后,郑玄针对许慎,著《驳<五经异义>》。《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所记与《隋书》同,但言许慎撰,郑玄驳,是将许、郑之书合而为一,以便观览。《宋书》不见著录,大约佚于唐代。清王复辑有《驳<五经异义>》,陈寿祺又著有《五经异义疏证》,皮锡瑞有《驳五经异义疏证》。许慎这部书是为利用经传、师说缘饰汉制,但许慎的古文经学家的身分,使这部书带有偏袒古文经学的倾向。如“田税”、“娶迎”诸条,许慎皆以汉制与古文经学之说相附会。“刑不上大夫”、“诸侯数目”诸条,又引《易》、《书》为说,论证古文经学为正解。今文经学说,则多被斥为异义。此书按经学问题分列条目,每条皆列明何为今文经学说,何为古文经学说。客观上保留了汉代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材料,是研究汉代儒家经学最可靠的材料。清末经学大师廖平就是依据《五经异义》的材料,著成《今古学考》,提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区分的根本在礼制之说,解决了两千多年悬而未决的儒家今、古文经学区分的问题。

宫室考

宫室考

二卷。清任启运(1670-1744)撰。启运字翼圣,居近古钓台,也称钓台先生。江苏荆溪(今宜兴)人。雍正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时历官中允、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官至宗人府府丞。精理学,宗朱熹,治经考据精核,着述颇富。除《宫室考》外,有《孝经章句》、《礼记章句》、《周易洗心》、《四书约旨》、《肆献裸馈食礼》、《经传通纂》及《清芬楼文集》等。是书编于李如圭《释宫》之外,别为类次,分为十三目。于宫室之门、观、朝、庙、寝、塾、宁、等威,名物等逐一考证,颇为详核。其说治用李如圭,然比之更为精密,研究钩实,条理井然。虽其考间有瑕疵,然精密详核之处,却可谓穷尽礼经之要。有任钓台清芬楼六种本、续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