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丛录
作者:王祎猜你喜欢的书
夜风
短篇小说。作者悄吟(萧 红)。原载于1933年9月24日—10月8日长春《大同报·夜哨》(周刊)第7—9期。初收于哈尔滨五日画报印刷社1933年10月版《跋涉》。小说通过长青母子的觉醒,写出了农民武装斗争在东北大地上的兴起。牧童长青为张家地主在严冬守夜放哨,冻病了身子,反遭解雇。长青妈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儿子,也被东家辞退。走投无路的长青母子俩终于投奔了义勇军, 跟着自己的队伍打回了张家。小说塑造了一个终于走上了斗争道路的劳动妇女长青妈的形象,表现出了人民对民族解放道路的探求,体现了东北沦陷初期北满进步文学的战斗精神和光荣传统。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周绍良主编。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收出土唐代墓志四千余通,系录文加标点断句而成,附有较详细的人名索引。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周绍良、赵超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收入1948年以后出土或新发表的唐代墓志一千五百六十七通。
资治通鉴考异[四库本]
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等人所撰成的《资治通鉴》,共294卷,共参考正史之外各种杂史著作322种,历经19年最后完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比较各种史料,辨明选定的理由,同时撰写了《考异》一书,作为副产品,共30卷,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与《资治通鉴》同奏于朝。《资治通鉴》的编撰,常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洪迈《容斋随笔》曾指出,其书所用材料,包括《河洛记》、《魏郑公谏录》、《李司空论事》、《张中丞传》、《凉公平蔡录》、《邺候家传》、《两朝献替记》、《金銮密记》、《彭门记乱》、《平剡录》、《广陵妖乱志》等等。所列不过偶举数端,实际数目远不止此。这些稗官野史,往往多记传闻异事,喜造虚言,司马光对比,即多写成考异。考异一方面是对史料的真伪加以辨驳,一方面又以存异的形式保存了有争议的史料,可供读者重新加以研究。《资治通鉴》所参考过的二三百种书籍,大半以上原书已经散失,赖《考异》得以保存,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以往史书的注释,以裴松之《三国志注》最为详善,能详引诸书错落之文,而折衷之以归一是。但由作者在书中自陈材料去取之由的,却无先例。《资治通鉴考异》开创了这一方法,其态度严谨客观,故多为后人所取法,被称为“考异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都承袭这一体例,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该书与《资治通鉴目录》30卷一起,原与《资治通鉴》并行。自胡三省作《资治通鉴音注》,始散入于正文之下,随文而见,目前通行的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标点本即此。单行本仍有刊行,但较为少见,有《四库全书》据明初刻本刊本等。
会匪纪略
金钱会匪起于咸丰八年。有卖笔者金华周兆荣,流寓青田,粗识字,能卜卦,取妻于青田小溪,以妖术教人吃菜。入其教者,出钱二百五十,投沸汤中煮,焚以符咒,取汤饮之,刀棒不能伤,谓之“铜钱壮”,聚于永嘉青田之山中。是时粤贼已陷处州,村民惧引寇,一夕纠众掩之,毁其巢。而青田令亦名捕兆荣甚急,兆荣遂走温州,流转至平阳钱仓镇,易名曰周荣。
楞严经纂注
楞严经纂注,十卷,明真界纂注并序,冯梦祯序,瞿汝稷序,如奇后序,行简后序。前冠释疑一篇,后附经颂及五阴辨魔说,内题新刻三续玄言释经精解评林。
摄大乘论释
无著所造摄大乘论之注释书。(一)梵名Maha^ya^na -sam!graha-bha^s!ya 。世亲造。汉译本有三:(一)陈代真谛译,凡十五卷。天嘉四年(563)于广州制旨寺译出,慧恺笔录。又称梁译摄大乘论释,略作摄论释、梁释论。(二) 隋开皇十年(590),沙门达摩笈多暨行矩等合译,凡十卷。题名摄大乘论释论,又称隋译世亲摄论。(三)唐代玄奘译。贞观二十一至二十三年(647~649)译出,凡十卷。世称唐译世亲摄论。以上三译均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其中,真谛译本阐示八识体一、种现一体及阿陀那七识异名说等,为隋唐二译所无,余相异处亦颇多。盖因世亲门下产生相异之见解,遂就其释论增添删削,故新旧译本之原本即有不同,而真谛于翻译之际,为使义理更明了,亦曾加以补充。本书主要为摄论宗所用,又唐代慈恩家专用玄奘译本,华严宗法藏等则依真谛之旧本,而配于五教中始终二教之说。现存注疏有摄论章、摄大乘论抄(假题)、摄大乘论疏、摄大乘论义记(以上真谛译注疏,为敦煌出土之断简)、摄大乘论天亲释略疏五卷(日僧普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