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译注
作者:董仲舒
十七卷,汉董仲舒著。《汉书·董仲舒》载其“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宋代有四种本子,多少不一。至明楼郁,乃定为十七卷,八十二篇,缺三篇,实七十九篇。颜师古注以《竹林》、《玉杯》、《蕃露》都是书名,而今《春秋繁露》中有《竹林》、《玉杯》,故《崇文总目》、程大昌等都有怀疑、攻驳之论。但大多数认为,其书基本可信是董仲舒所作。书中以孔子为素王,《春秋》为一王大法;提出三统、三世诸说;对《春秋》笔削褒贬,微言大义探讨极多;借阴阳五行论说《春秋》灾异,建构天人感应的学说;借解释“春王正月”,论证君权神授与大一统等等,较为全面论说了《公羊》学的基本理论。是汉代《公羊》学派的重要代表作,对其后的《公羊》学发展影响深远。
章节列表
升序↑- 楚庄王第一
- 玉杯第二
- 竹林第三
- 玉英第四
- 精华第五
- 王道第六
- 灭国上第七
- 灭国下第八
- 随本消息第九
- 盟会要第十
- 正贯第十一
- 十指第十二
- 重政第十三
- 服制像第十四
- 二端第十五
- 符瑞第十六
- 俞序第十七
- 离合根第十八
- 立元神第十九
- 保位权第二十
- 考功名第二十一
- 通国身第二十二
- 三代改制质文第二十三
- 官制象天第二十四
- 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第二十五
- 服制第二十六
- 度制第二十七
- 爵国第二十八
- 仁义法第二十九
- 必仁且智第三十
- 身之养重于义第三十一
- 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第三十二
- 观德第三十三
- 奉本第三十四
- 深察名号第三十五
- 实性第三十六
- 诸侯第三十七
- 五行对第三十八
- 为人者天第四十一
- 五行之义第四十二
- 阳尊阴卑第四十三
-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 天容第四十五
-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 阴阳位第四十七
- 阴阳终始第四十八
- 阴阳义第四十九
- 阴阳出入上下第五十
- 天道无二第五十一
-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
- 基义第五十三
- 四时之副第五十五
- 人副天数第五十六
- 同类相动第五十七
-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 五行相胜第五十九
- 五行顺逆第六十
- 治顺五行第六十一
- 治乱五行第六十二
- 五行变救第六十三
-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 郊语第六十五
- 郊义第六十六
- 郊祭第六十七
- 四祭第六十八
- 郊祀第六十九
- 顺命第七十
- 郊事对第七十一
- 执贽第七十二
- 山川颂第七十三
- 求雨第七十四
- 止雨第七十五
- 祭义第七十六
-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 如天之为第八十
- 天地阴阳第八十一
- 天道施第八十二
猜你喜欢的书
袖珍神学
全题为:《袖珍神学,或简明基督教辞典》。法国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保尔·赫尔巴赫著。1768年(实际是1767年)以M.l’abhe Bernier神甫贝尔尼埃的假名在伦敦出版的。作者采用辞典体裁,选列了若干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术语、词句加以注释,以辛辣而幽默的笔调,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对于基督教思想的荒缪和僧侣的罪恶作了批判和揭露。本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讽刺性的,是一部通俗的无神论著作。当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如“百科全书派”)所处的历史条件已经使他们能够抛弃了宗教的外衣,公开地以唯物主义面目出现,对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此书是作者的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东庵集
元诗别集。4卷。滕安上撰。据姚燧为滕安上所撰墓志铭,滕安上有《东庵类稿》15卷,由江西廉访使赵秉政刊行于世。明人焦竑的《国史经籍志》说,滕安上有《东庵稿》16卷。姚燧所说的《东庵类稿》15卷应包括诗、文两大类作品,其书早已不见传本。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滕安上诗200余首,重编为《东庵集》4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四言诗、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3为七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他今存的诗作以七言律诗数量最多,成就也较高。《四库全书总目》评《东庵集》说:“其诗格以朴劲为主,不免稍失之粗犷。而笔力健举,七言古诗尤有开阖排宕之致,视元末秾艳纤媚之格全类诗余者,又不以彼易此矣。”
张莹后汉南记
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 ,《隋书·经籍志》:《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残缺。江州从事张莹撰。《补晋书艺文志》:《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江州从事张莹撰。谨案见隋志。旧注云:本五十五卷,今残缺。两《唐志》著录则作五十八卷,均无后字。《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言语篇》引荀谞典籍文章,无不征涉,无所就。《文学篇》注服虔明《左氏传》作训解。《初学记·地部》郭丹从武关出谒更始。《人事部》和帝四岁与兄庆出同车入共室。又阴庆以园田钱财分与二弟。《武功部》魏应明《鲁诗》,帝赐以剑玦。《居处部》马援奏铜马法,诏名金马门。《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此为三关。《北堂书钞·后妃部》居危能重。《政术部序》曰,赤精渐微。《太平御览·地部》樊重家素富,闭门城市。《职官部》陈宠为太守,任功曹王涣。《兵部》陈蕃欲诛黄门,谋泄被害。《宗亲部》北海靖王兴为光武抚育,恩爱如子。《珍宝部》安帝见铜人,张陵对以秦始皇时所铸。共十五事,遂题张莹《汉南记》。《续汉郡国志》注《史记集解》并引张莹曰勾亶今江陵也。
明宪宗实录
二百九十三卷。述宪宗在位期间史事,起天顺八年(1464)正月,终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以刘吉为总裁纂修,四年八月成书。因刘吉与宪宗末年大学士刘珝及吏部尚书尹旻不和,故记事中多有曲笔。
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著,林语堂先生以其特有的笔调和论述方式谈老子思想的一本书。该书按《老子》原有的顺序对八十一章分别予以语译和解说。每一章的解说均是按该章宗旨进行分节讨论。解说是把老子智慧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予以思考,尤其注重老子与孔子、庄子的比较。书中把《老子》八十一章按内容概括为七篇,分别为:道之德、道之训、道之体、力量之源、生活的准则、政治论、箴言。书中认为《老子》前四篇(前四十章)形成老子思想的哲学原理,后四十一章(后三篇)是讨论实际生活上的问题。该书另有三篇序文和一篇有趣的附文《想象的孔老会谈》。林语堂先生在书中认为,道家哲学恰说明中国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满足的一面。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而《老子》一书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籼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老子是以混混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老子的隽语,象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了解老子的最好的方法,便是配合庄子来研读。另外一种研究老子的方法,是从爱默生的短文《循环论》着手,爱默生运用诗歌顿呼“循环哲学家”之中“循环”,导出了与老子同样的思想体系。书中认为,如果要找一种被科学家所接受的宗教,我们会不加思索地说出“道家”二字。道家的道是宇宙的神智、万物的根源,是赋予生命的原理,给物质世界带来了一统和灵性。关于生命、心灵、意识等数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得留给非科学家去处理。一种类似于“神秘主义”的方法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自然”。
盂兰盆经折中疏
盂兰盆经疏折中疏,一卷,清灵耀撰并序,有科文。全称《佛说盂兰盆经折中疏》。佛典注疏。清康熙十七年(1678)灵耀撰。是竺法护译《盂兰盆经》的注释书。作者序称,有感于“《旧疏》(指宗密的《盂兰盆经疏》)依经判释,多约阿含事相,矩度井井,而未揭言外义趣;《新疏》(指智旭的《盂兰盆经新疏》)妙辩纵横,文义富丽,理观圆极,而似不合现文”,故撰本书,括疏通。注释分为两部分:(1)释总题;(2)释别文。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